花木蘭出征、回鄉,都因爲這個字 誰做到了它,都能名垂青史

接著,《木蘭辭》又花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木蘭歸鄉之後的情境,從“爺孃聞女來”一直到最後的“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整首詩歌中,這一段是描寫得最歡快的,因為,這時候的木蘭不必像一開始那樣,擔心父親從軍的事情,也不必為征戰而煩心,所以,她變得活潑起來,重新恢復了少女的情態。

我相信,在歸鄉途中的木蘭是沉醉的,邊塞的葡萄美酒沒有使她沉醉,但是,家鄉的每一聲蟲鳴,每一片花陰卻使得她沉醉。已經多年沒有回到故鄉了,又怎能不讓人心醉呢?她之所以跋涉千山萬水,其實,都只是為了能夠早日回到故土,回到父母翹首以盼的地方。

木蘭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一個字,“孝”。緹縈救父,是因為一個“孝”字,而木蘭從軍,也是因為一個“孝”字。都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木蘭不願意等到父親戰死沙場之後,在織布機前終日痛哭,所以,她寧願選擇自己代替父親出征。因此,對於一切沉重的東西,比如戰爭,比如離亂,她都並非無奈地承受,而是坦然地迎接,她將這一切都看成是輕於鴻毛的,而唯有“孝”字,在她的心頭,才是重於泰山的。

花木蘭出征、回鄉,都因為這個字 誰做到了它,都能名垂青史

如今,木蘭已經回到了故鄉,看見父母無恙,“出郭相扶將”,看見阿姊“當戶理紅妝”,就連那原本年幼的小弟,現在都已經長大,能夠“磨刀霍霍向豬羊”了,她整個人便心頭一鬆,於是,多年的艱苦歲月,全部的沉重的回憶,她都一下子輕輕拋棄了,這時候的木蘭,變得像一隻蝴蝶一般輕盈,迴歸了一個豆蔻少女的天真。她一會兒打開東閣的門,一會兒又去西閣的床上坐坐,脫下舊時的衣服,換上昔日的紅妝,還特地打扮了一下,“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最後,還忘不了和夥伴們開一個玩笑,“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樣巨大的差異,怎能不叫夥伴們吃驚呢。

在這個瞬間的木蘭,是最美的,她穿著樸素的荊釵,卻依然清雅如水,素雅如風。她調皮地和夥伴們開著玩笑,顯得伶俐活潑,靈動非凡。或許,她還會跑到田野間,低下身子,凝神細選,折下一枝小小的花兒,對著菱花鏡裡久違的自己,悉心地插在鬢間。葛巾香染,雲鬢迷人,她望著多年來第一次脫下戎裝,恢復女兒身的自己,悄悄地笑著。歲月如梭,多少人因為歲月的變遷而容顏漸老,但是,如花一般的木蘭,卻竟然好像還是當年的模樣。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整首詩歌就這樣結束了,再次留給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當兩隻兔子被抓住的時候,是比較容易辨認出性別來的,“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可是,當這兩隻兔子都在奔跑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分辨性別了。所以說,在戰爭的時候,生死懸於一線,這種時候,要想判斷出男女來,也是十分困難的。

花木蘭出征、回鄉,都因為這個字 誰做到了它,都能名垂青史

曾經女扮男裝的人,還有很多,祝英臺也曾經這樣,同窗數載,梁山伯都未曾認出祝英臺是女扮男裝,或許,這並不是因為梁山伯太書呆子氣,而是因為祝英臺太聰明瞭。同樣,花木蘭的夥伴們,也未能早早認出花木蘭是女子。面對夥伴的驚詫,花木蘭會怎樣回答呢,或許,“雄兔腳撲朔”這四句話,就是花木蘭的回答吧,這四句俏皮風趣的回答,足以看出木蘭的機智聰慧,這些憨憨的夥伴們,面對這樣一個聰穎的女子,始終無法猜出她是女性,也是很自然的吧。所以說,在整首詩歌的結尾,一個靈慧無比的花木蘭再次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這樣的一個花木蘭,才是真正的花木蘭,天真純粹,善感多情,回眸間處處生情,談笑間句句含春,“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沈德潛曾言此詩為“事奇詩奇”,的確,一個英勇善戰的女英雄,一個端莊從容的女嬌娘,這兩點,在花木蘭身上竟然能融合得如此完美,實屬罕見。

《木蘭辭》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女英雄的形象,在重男輕女的古代社會,能夠有《木蘭辭》這樣一首詩歌出現,的確應該算是一件奇事了。不過在現代社會,隨著女子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女英雄們脫穎而出,她們都和花木蘭一樣,書寫著“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傳奇。不過,稍微不同的是,她們不必再像花木蘭那樣,女扮男裝了,儘可以用自己的女兒之身,書寫乾坤,點染江山。不管是曾經勇攀高峰的女登山隊員潘多,還是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劉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中,書寫當代的新《木蘭辭》。

花木蘭出征、回鄉,都因為這個字 誰做到了它,都能名垂青史

或許,花木蘭的故事其實真的只是一個傳說,但是,越來越多的新時代“花木蘭”們,她們的故事卻是千真萬確的,“誰說女子不如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