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縣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成效顯著

中國蘭州網7月3日消息 在皋蘭縣九合鎮錢家窯村,村委會爭取扶持資金60萬元,以“村集體股”入股開隆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取得的股份收益為村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同時,農民則以土地股、資金股、技術股、管理股等的形式入股合作社,獲得分紅;在水阜鎮燕兒坪村,34戶農戶以荒山、荒溝、資金、技術、物資、設備、勞動力等入股惠民旺種養殖合作社,年底就將獲得分紅……在皋蘭,這樣的改革使得“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村“三變”改革試點開展以來,皋蘭縣在九合、水阜2個鎮和錢家窯、燕兒坪、平峴、接官亭、中堡、大橫等6個試點村的試點成效顯著,讓農村資源逐步“活”起來、分散的資金逐漸聚起來、農民增收的渠道漸漸多起來,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探索了有效路徑。

案例:推行股權形式實現共贏

“我們村每年銷售西紅柿要用掉超過20萬個‘菜籃子’,以前都是從靜寧採購,現在自己村裡生產,1個‘菜籃子’比之前便宜了1.5元,整個節約了超過30萬元。”錢家窯村黨總支書記朱宗其說。

其實,這便是錢家窯村以“村集體股”的股權形式參與合作社的發展,取得的股份收益。

仔細說來,合作社按照土地股、村集體股、資金股、技術股、管理股和企業股等股權形式,為參與各方配股,共配股439股,每股1萬元。

“土地股”方面,農戶提供其確權頒證的土地,加入企業進行蔬菜種植產業發展,以土地資源入股。土地入股合作期限為10年,為保證農戶收益,合作社對其土地入股實行保底分紅的方式,旱地每畝每年收益不低於300元,水地每畝每年不低於600元。公司每年為持股方支付分紅收益;“資金股”方面,錢家窯村將扶貧互助資金30萬元,量化給本村最困難的30戶貧困戶(每戶1萬元),資金整體投入合作社,讓貧困戶獲得股份收益,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持股時間為2年,從資金投入公司後開始計算時間,為保障持股方的利益,公司按每年不低於600元向貧困戶支付保底分紅收益。村委會每2年對持股貧困戶進行動態調整,貧困戶資金股股權結束後,若有產業發展意願,由合作社帶動其繼續發展;“技術股”方面,引導有種養殖技術、管理經驗的農戶通過協商,以自身技術、管理經驗入股合作社,持股方與合作社簽訂勞務合同,採取基本工資+利潤分紅的方式,獲得技術收入;“管理股”方面,為調動塑料製品加工廠相關負責人的積極性,確保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為加工廠相關負責人配置一定數量的管理股;“企業股”方面,為合作社投入蔬菜生產、塑料製品加工廠建設的資金、資產等方面的股份,屬於控股股東,主要負責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塑料製品加工廠的建設、經營和管理,準確把控市場風險,保障上述5種股份持股方的分紅收益。

近年來,開隆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重點從事蔬菜無公害生產銷售,探索垂釣模式,開發餐飲娛樂、無土栽培、立體栽培,初步形成了採摘、家庭菜圃、勞動體驗的格局和示範推廣“花椰菜+西紅柿”的兩茬種植技術和模式,帶動當地農民邁出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新步伐。該合作社2017年被評為市級示範合作社,2018年2月獲得皋蘭縣人民政府農業發展獎。

合作社理事長陳作利介紹,對有產業發展意願的農戶,由村委會統一組織,在合作社進行學習培訓,使其掌握種植技術。通過入股,農民不用再將蔬菜拉到城市販賣,節省銷售成本和時間,合作社也獲得了穩定的產品供給,從而實現農戶與合作社的雙贏。

“合作社最大限度地提供務工就業崗位,優先吸納入股農戶到合作社從事長期或季節性務工,使農戶既獲得資產收益,又獲得務工收入,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目前,已吸納農戶30人長期務工。”陳作利說。

策略:盤活可變資源

皋蘭縣有較大面積連片的荒山荒坡、萬畝古梨園和經濟林等資源,但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的林果種植效益日漸低下,農民“守著良田難致富”的問題非常突出。農村“三變”開展以來,皋蘭縣圍繞盤活農村資源要素,以股權為紐帶,集聚發展要素,激活發展潛能,讓“死資源”變成了“活資產”。已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確權土地面積43萬畝。同時,成立了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並設立6個鎮級產權交易窗口。目前,6個試點村清產核資工作基本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皋蘭縣積極培育“資源變資產”試點。中堡村採取“村集體+公司+城市資源”模式,利用縣城南部閒置土地資源入股,合作建設“中堡老街夜市”,建成1770平方米商鋪發展商業服務,2017年村集體分紅12萬元;大橫村以“三變+特色種植”模式積極開展“三變”改革,企業流轉農戶土地4500畝,集中連片發展紫花苜蓿種植,參與土地入股農戶達到450戶以上,全村共籌集股金60萬元,有效促進了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做活了土地資源文章。

試點中,皋蘭立足村情實際和產業基礎,積極培育能人大戶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土雞、山羊等特色養殖產業,引導農戶以土地流轉、帶資入股、勞務入股等方式參與其中,實現“農民變股東”。燕兒坪、平峴、接官亭等村採取了“三變+特色養殖”的模式推進改革,平峴村通過土地流轉和入股,將林下經濟項目扶持建成的養雞場入股專業合作社,打造綠色山野土雞品牌,並參與收益分紅。接官亭村利用當地特色山羊資源優勢,建設屠宰加工和包裝車間入股企業,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效果: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據瞭解,皋蘭縣進一步做優做強蘭州白蘭瓜、旱砂西瓜、紅砂洋芋、禾尚頭小麥、什川軟兒梨等特色產業,著力改進加工包裝檔次,提升產品附加值,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全縣累計建成特色產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6.28萬畝,培育主導產業村40個,農業總產值達到11.1億元,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7.5萬畝,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83.1%。同時,探索農產品地理標識及栽培技藝“物化入股”,將農產品地理標識及紅砂壓田、旱砂鋪田、雙杆四膜等種植技藝入股經營主體,獲得股份收益,著力培育農村“三變”改革的新亮點。目前,全縣先後註冊“禾尚頭”、“麥粒香”小麥,“金城泥灣”白蘭瓜,“龍禾”紅砂洋芋等特色農產品商標11個,有效提升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著力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村“三變”改革,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皋蘭生產加工龍頭企業12家,合作社對貧困村達到全覆蓋,各類專業合作社367家,有效帶動了3.62萬戶周邊群眾增收致富。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利用“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配送”的產加銷一體模式,年發展瓜菜訂單農業面積達到13萬畝,年加工瓜菜達25.5萬噸,農產品外銷量達到40萬噸以上。同時,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和產銷大戶、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參與發展,通過創新“三變+”模式,成功拓寬了農民群眾脫貧創收新路徑,使貧困戶通過流轉務工、入股分紅、訂單農業、技術指導等方式增加收入。通過打造“三變”經營主體,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興辦合作社、企業等經營主體,培育出了一批懂技術、思路活、會經營的本土企業家和經營者,為“三變”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