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快黃了?媒體稱ofo裁員超50%,創始人否認

6月1日,有消息稱ofo由於資金鍊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高管層變動劇烈,曾任COO的張嚴琪離職,由他帶領的海外事業部業已解散。

總部大規模裁員屬實;是ofo迄今為止最大規模裁員,總部裁員比例超50%,還可能繼續擴大;無論是業務部門還是職能部門,此次裁員涉及ofo全部業務條線;海外市場主管離職,整個海外部門解散;多名主管離職,管理層發生劇變。

對此,4日從ofo公關處獲得的消息是, “謝謝大家關心,我們活的很好”。

小黃車快黃了?媒體稱ofo裁員超50%,創始人否認

無論ofo大規模裁員、海外業務被撤以及多名高管離職的消息是真是假,ofo近來的日子不太好過的確是真的。

對於ofo資金鍊緊張的狀況,外界已經傳了太久。

今年1月,騰訊科技稱,ofo賬上的可用資金已不足6億元;

財新給出的消息更是說,截至去年12月,ofo動用30億元押金,賬面可用現金僅剩3.5億元。

隨著糧草不足,ofo取消了月卡等優惠活動。但與此同時,ofo的成本卻越來越重。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每輛ofo小黃車的調度成本約六七十塊,每名維修工的月工資為6500元;僅北京一個城市,僅同城物流這一項支出,ofo每月就要劃掉600萬元;綜合算下來,ofo每個月僅用於運維的支出可能就要到2.5億元。

另有業內人士給出的ofo運維加調度成本為每月3至4億元,還不算3000多名員工的工資和市場營銷等費用。

2月初,ofo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換取了阿里巴巴17.7億元的借款;3月中旬,ofo又宣稱以股權+債權的方式,獲得阿里領投、螞蟻金服等跟投的E2-1輪8.66億美元(約55億元人民幣)融資,其中包含了之前的借款。

據網傳圖顯示,品牌定製車身的廣告價格為每輛2000元/月,開屏廣告價格為100至120元,1000CPM起售。

小黃車快黃了?媒體稱ofo裁員超50%,創始人否認

ofo“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還表現在單車採購量方面的銳減。

5月6日,上海鳳凰發佈公告稱,截止目前,鳳凰自行車共向ofo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提供自行車186.16萬輛,實現銷售收入6.37億元。

但據全天候科技稱,去年5月6日時,ofo子公司曾鳳凰與鳳凰約定,未來一年將從鳳凰採購不少於500萬輛單車。兩相比較,實際採購完成量僅為約定的三分之一左右。

另據提供的數據, 採購銳減的趨勢自今年以來尤為明顯,今年前4個月,ofo方面僅從鳳凰採購單車8萬餘輛。

類似的情況也同樣出現在ofo的另一家供應商飛鴿身上。

除了自身的運營狀況之外,與滴滴的交惡、對阿里的倔強,也讓ofo的日子並不好過。

目前,滴滴主推的單車品牌早已由ofo變成了青桔單車和小藍單車;而阿里的“親兒子”哈羅單車,更是連創佳績,現估值已逼近此前摩拜的售價。

5月底,哈羅更是發文“硬懟”ofo,控訴ofo運維人員“一邊整理路邊的ofo單車,一邊破壞哈羅單車秩序”以及“將哈羅單車搬運至偏遠地區”等行為。

對此,ofo回應稱涉事者為外包人員,現已將此員工做出退包處理。

眼下,共享單車行業正在默默經歷新一輪的洗牌。

以前是“兩虎相爭”,現在似乎正在朝著“三足鼎立”的局面演進,而至於未來,各家又有各自的看法。

4月時,有媒體報道稱,在完成對摩拜的收購後,美團王興在第一次全員大會上表示,摩拜後期的主要競爭對手應該是哈羅單車,而不是目前對抗最激烈的ofo。

對此,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則在朋友圈表示,“與有榮焉,但哈羅的主要競爭對手應該不是摩拜”。

難道說,共享單車大戰最終還是騰訊系摩拜和阿里系哈羅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