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脫殼,就像5次重生,脫殼不遂就像渡劫失敗,大閘蟹脫殼不容易


大閘蟹的成蟹五次脫殼對大閘蟹的生長至關重要,從一隻一錢重的小蟹苗,到上市時3兩4兩的大蟹。五次脫殼讓自己變成這麼大的規格,其中辛苦只有大閘蟹自己和蟹農知道。

蟹本省要在每個脫殼週期積累體內營養,然後等到下一次脫殼的時候才能派上用場。然後蟹農的工作就是要把水質調到最佳的狀態,水清、水體營養豐富是順利脫殼的標準。

但是事實上水體裡的東西變化太大,包括藻類,水草,菌類都是不斷變化的,包括天氣的變化。這些因素都是影響大閘蟹脫殼的翻倍。每次脫殼大閘蟹都會到隱蔽的水草下面。

每一隻蟹從蟹仔到成蟹成熟都是經歷了優勝劣汰的過程。通常很多蟹農每畝放養1000只,到收穫的時候能回捕起500到600只左右。這剩下的基本都在生長過程中被淘汰掉了,除去發病損傷,然後就是脫殼死亡。

前期蟹脫殼損傷特別大,因為3、4月份水溫比較低而且變化比較大,導致大閘蟹脫殼的時候水溫不是最佳水溫,從而引起的應激反應就比較大。每年這個時候的大閘蟹脫殼成活都是比較低的。

而且一旦遇到突然降溫這種情況大閘蟹脫殼傷亡更大,就像渡劫失敗一樣,本看來可以完美重生,可是因為外界的環境導致脫殼不遂。誰能在圖中找到脫完殼的小蟹?

但是如果情況一直很穩定,而且池塘營養條件比較好的話,也有很多大閘蟹的個頭會變的很大,而且很飽滿。很多最後一次脫殼一隻2兩的公蟹脫完最後一殼可以變成4兩多。

這個時候的蟹塘的管理就要一直跟上,不能在脫殼過程中缺氧什麼的。

蟹農希望每一年的養殖成活率都能100%,但是現實是骨感的,能有7成就已經很厲害了。

這是成蟹第一殼脫殼狀態,因為前期水草較少,導致一棵水草中能有上百隻蟹在次陸陸續續的脫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