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创城

凉州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创城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是彰显城市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凉州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强化领导,明确任务,创新载体,突出重点,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凉州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创城

加强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凉州区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凉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督查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凉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18年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层层推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培训指导,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部署工作,协调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纵深发展。

拓宽载体,开展主题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保中小学生知晓率保持100%。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梦”“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我的中国梦”征文、演讲、文艺表演、书画展示等系列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加强未成年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升国旗、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节庆日、开学典礼等时机,深入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六一·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和“向国旗敬礼”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突出重点,发挥主阵地作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区36所中小学设立道德讲堂,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加大校园法制宣传,聘请优秀公检法干部兼任各校法制副校长,为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法制意识。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及道德素养。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全区共成立251所家长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整治清理各类生活垃圾2000余处,清理校园乱写乱画墙体600多处,栽植苗木6.16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58.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5%。

净化环境,强化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周边商铺“三无食品”、探头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614人次,检查各类学校(幼儿园)食堂254家,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987家,校园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关心关爱特殊群体,严格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全区建成“留守儿童之家”31个,发放学前幼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等各类补助资金3058.66万元,区爱心助学协会落实资助资金58.29万元,惠及学生3339人(次)。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寄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小手拉大手”等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家长及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及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教育。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全区教育系统组建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共产党员等7个志愿服务团队,实名注册志愿者达36400多人,教师注册志愿者7268人,学生志愿者5680人,先后深入24个扶贫乡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200多场(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以“用礼仪和家长、学生沟通,做幸福优雅的女教师”为主题的女教师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建设,选聘257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担任乡镇中心校、区直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成立首家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结合志愿服务活动配齐各街道、社区心理健康咨询师,全力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阵地网络。持续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系列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择优选送40项作品参加省级科技创新比赛,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