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書法對後世影響多大?

書法影響力

顏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名臣、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同時他的行書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是唐代少有的楷書和行書雙優的書法家,同時他是從著名的草書大師張旭,其草書也應該是很好的。他對於後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楷書和行書兩個方面,是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師。

一、楷書方面:

顏真卿楷書的第一個階段

顏真卿的楷書可以以45歲為界限分成前後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顏真卿的楷書主要是以《多寶塔碑》為代表,此時顏真卿的楷書風格還沒有成熟,受當時的官方書體影響很大。

我們知道唐代的科舉制度已經形成,科舉考試是有他的標準書體的,唐代的標準書體主要是以寫經體風格為主的楷書,而顏真卿此時的書法風格正是受到寫經體的影響,結構美觀、字帖平正,端莊規範,和當時比較流行的書法風格一致,是當時官方書法的典範。


顏真卿楷書的第二階段

難能可貴的是,45歲以後,顏真卿在《多寶塔碑》端莊典範的基礎之上,一對寶塔標準的楷書法則為基礎,融入北齊榜書、魏碑、篆隸筆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獨立於唐朝楷書書法家之林,被列入楷書四大家。

北齊的榜書,我們去爬過泰山的朋友都知道,最著名的就是《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是帶有濃厚的篆隸筆意的楷書碑刻,它的用筆方圓兼備、結構寬博大氣,開張雄渾,整體開來氣勢磅礴。北齊的代表作品還有山東鄒城的四山摩崖,其風格直接影響了顏氏書法。


加上顏真卿家族裡來以擅長金石考據學,他對北齊碑刻以及篆隸的學習,為他以後的風格轉變以後了非常好的基礎。

風格成熟以後的顏真卿楷書風格也多種多樣,不想很多書法家,風格定型以後就沒有變過,成熟以後的顏真卿楷書的代表作品有風格典雅的《顏勤禮碑》、風格秀潤的《自書告身帖》、大氣雄渾的《大唐中興頌》、用筆老辣的《大字麻姑仙壇記》等等。

顏真卿楷書對後世的影響

總的來看,顏真卿的楷書是一種具有正大氣象的書體,整體以正面示人,同時又有著北齊楷書的雄渾和大氣,對於以後書法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包括“宋四家”在內的很多書法家都學習他的楷書,到了清代,他的楷書基本影響了朝野上下,中國美學裡的正大氣象,這種文字一意義上的美學在顏真卿的書法裡表現了出來,並且從底層書法家一躍成為以後官方認可的書體,並且被歷代文人、雅士所學習,完成了書法風格和傳統美學的完美對接,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二、行書方面:

唐代的書法特色

從書法史上來看,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書法特色,比如晉朝尚韻,宋朝流行尚意書風,元代書法復古,明清書法尚變,當今書法崇尚筆墨趣味。

而唐朝在書法上卻是一個兩極分化的時代,既有標準端莊的楷書書法家如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虞世南,又有歷史上著名的草書大師包括張旭、懷素,是一個既崇尚“尚法”精神,又崇尚抒情的一個時代,尤其是在唐代中興時期。

唐朝的抒情出了張旭的《古詩四帖》、懷素的《自敘帖》,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這是一篇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祭侄文稿》的意義

1、筆法上的創新

我們知道,自唐代宗李世民以來,唐朝把王羲之的書法推上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王羲之的書法主要的特徵就是內擫,筆畫向內收緊,屬於陰柔一路,風格秀美多姿、而顏真卿的書法一反王羲之的常態,採用外拓筆法,筆畫大膽的向外擴張,產生了雄強的氣勢。

作為書法藝術作品,顏真卿《祭侄文稿》在筆法的創新和豐富性上是空前的,在同一篇作品中,顏真卿同時使用了篆隸、行書和草書的筆法,包括方、圓、提、按、轉、折、疾、澀、長短、粗細、大小、動靜、疏密等等。

但是顏真卿的高明之主在於,即使是在心情悲憤的情況下、即使這麼多的筆法混雜在一起,整體看來,這幅作品並沒有散亂之處,並沒有變成一幅大雜燴的作品,而是風格非常的統一、節奏非常的流暢,通篇非常自然的形成一個整體。

另外,整幅作品出現了多處的塗抹,這些塗抹也沒有給人亂的感覺,相反,卻增加了整篇文字的節奏感和塊面感,真正的大師級的藝術作品都是一樣的,既有豐富的感情的表達,又有完美的無懈可擊的技法基礎。

顏真卿的筆法的變化、技法的融合以及情感和用筆的表達等等這些變化,就是為行書的書法開闢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在王羲之書法體系之外,另立門戶,形成自己風格雄強、氣勢開張,有篆隸筆意同時又不失文人氣息的一種行書風格。


2、《祭侄文稿》抒情

唐代安史之亂中,顏真卿的侄子顏季明在抵抗叛軍的戰鬥中遇難,顏真卿知道以後,派人去尋找顏季明的屍首,結果卻只找到一顆頭顱,顏真卿得到消息以後,非常的悲憤,在這種心情下寫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

這篇文稿前一部分屬於敘述,寫的比較平穩,到後面越寫越激動,寫到顏季明被叛軍圍困,援軍又故意不去搭救是,氣憤異常,感情到了高潮,書寫也非常的迅速,忽大忽小、反覆塗改,也是這篇文稿最精彩的部分,達到了書法節奏和情感節奏的高度統一,為後世的書法抒情樹立了典範,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總之,顏真卿的書法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在用筆和風格上進行了自我的創新,這些創新一方面來自於他的學習經歷,另一方面來自於他的生活經歷。同時,這些創新也讓他在王羲之書法體系以外另立門戶,成為一代宗師。


不二齋

顏真卿的書法對後世書法的發展是巨大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是繼二王和歐陽詢、柳公權之後書法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據記載,顏真卿初學褚遂良,後又得到了大書法家張旭的真傳。顏真卿自己又對書法非常超常的熱愛,積極汲取初唐四家書法的優點,並光采博取篆書和隸書以及北碑等的法、勢、意,以反初唐瘦勁的美學觀念,完成了雄健、寬博書法風格的建立。顏真卿這種筆筆中鋒,渾厚遒健,方嚴中正,大氣磅薄,富有篆籀之氣的楷書書法風格,考察我國唐代以前的書法藝術風格是別具生面的,是前無古人的。在加上顏真卿的人品和人格,其成就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對顏魯公書法的評價是: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及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諸多,然雖多而不厭也。

實際上顏真卿的書法在宋代以前的影響力並沒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書法影響大,直到宋代在蘇軾的推崇甚至身體力行的倡導推動下,才得以廣為流傳。蘇軾說: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魯公雄秀獨出,一變古法。顏真卿的楷書對後世的影響是廣遠而且持久的,至今仍然在影響者我們。



自唐代有記載師承或向顏真卿學習過書法的知名書法家代不乏人。如唐代的林藻、五代的楊凝式、宋代代蘇軾、朱長文、蔡卞、岳飛、朱熹、張孝祥。明末清初的王鐸、清代的梁同書、翁方綱、錢灃、鐵保、張挺濟、何紹基、譚延闓、潘伯鷹等歷代文獻有明確記載師法顏真卿書法的書法家。在現當代最負有學顏真卿書法盛名的舒同(何紹基)、崔學路等名家。以上是翰墨書道根據《書畫篆刻實用詞典》收錄的歷代有明確記載學習或師法顏真卿的歷代書法家。還有以顏真卿書法為啟蒙的入門學習書法的人可以說浩如煙海。


























翰墨書道

顏真卿作為和書聖王羲之並立的人物,在書史上是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可能歷史上如果沒有顏真卿,也一定會有一個和顏真卿一樣對書法有如此貢獻的人,不過只能停留在技法貢獻的層面,在書藝上永遠不會取得如顏真卿一樣的成就罷了。

我總不想在每一篇文章內都規規矩矩分析楷,行,草書。書法貴在求變,今天我也需要換個角度去解釋顏真卿居功何處。我曾經總結過顏真卿書風對歷史的最重要的一點影響,那就是“變態”,對唐後書風的變化起了“質”的作用。

1,“變態”

當然此“變態”非彼變態,此變是形態之變,在形!

如果細細分析歷代書法,尤其是晉唐以後書法家,幾乎都學“顏真卿王羲之”,只有為數不多幾個是早年“學過”顏,爾後一直以王為主。後世碑學一路或主攻篆隸一路的書法家,尤其重視對顏的繼承。

首先說一下王羲之和顏真卿書風的表現方式,王羲之重“韻”,表現的是人文精神的內在追求,是一種自由,奔放,風流的精神狀態,需要多寫才能體會其妙處。

顏真卿重“意”,則是人格性情的外在展現,是一種人格上的表達,情緒上的宣洩,不需寫,只需要看就能看出其心胸,性情。

一個人有沒有內涵,看臉是看不出來的,這是王羲之字的特點。

但是看一個人性情,是粗狂還是柔弱,看一個人的臉,尤其是眼神就能看出些許。

所以說顏真卿的表現力是外在多於內在的,對字形筆法的改變是非常突出的,讓後世書家看到一種“原來書法還可以這麼寫”“這麼寫更能直觀表現人物性格”一樣。


也大概是從顏真卿開始,書法才開始比較注重線條的表現力,以此為基礎才有了宋明尚意尚態的書風。

傳統的魏晉書法,大多是內縮的一種字形結構,用筆多露鋒。到了顏真卿,則是變為外拓的字形結構,用筆多藏鋒。究其根本,王羲之書法出於“隸書”,以折為主,稱為“隸変”,顏真卿書法則出於“篆書”,以圓轉為主,稱為“篆籀”。

內縮變外拓,露變藏,折變轉。這可不僅僅是變了而已,而是書法筆法字法章法上的半壁江山。

古人書法,章法大多文雅,字間排布均勻,哪怕張芝草書,連筆多,也是行距平穩,到了王獻之稍加連帶,成為了一筆書。顏真卿再從王獻之處發展,草書則有了“決堤之勢”如江水一瀉千里,用筆更加跌宕,輕重變化豐富,字形筆法更是為之一變。

這種藏鋒,外拓,厚重而中實的用筆對宋朝的“意”影響很大,宋朝名家無一不取法,即便是最尊崇魏晉之蔡襄米芾,到了明朝董其昌,王鐸傅山,更是從筆勢上各有所取。

2,“筆觸”和“情緒”

今日寫過關於顏真卿祭侄稿的線條和情緒的關係一文,簡單敘述了用筆結構章法上的各處和人物的心態情緒的關係。把心態和情緒表現的外在,是顏真卿對後世的一大貢獻,直接影響了書法作品的風格。

顏真卿的用筆不計工拙,但是發乎心跡,因功力日深,所以雖隨意,但是也出於法度之間,是一種更直接的近乎“神”的表達。(神是神韻,不是神仙)

為何書能達性?因為筆法,結構,章法字組線條的變化,能表達出內心的變化。

王羲之更偏向一種內在表現,蘭亭雖然是神情愉悅,但是章法還是比較規矩,偏向一種中和美,是一種內在美。顏真卿,用筆跌宕,字形變化隨意變化,得了王獻之妙傳,又加以應用,成為一種更外在的表現方式。


很難去描述清楚顏真卿對後世的影響,但是整體來說,書法(楷行草)的法度上,表現力上半壁江山都是顏真卿的,另一半是王羲之的。

前文說過,如果歷史上沒有顏真卿這個人,篆籀的筆法也會出來,外拓的結構也會出來,畢竟前人有張旭打底,誰來繼承發展就看天賦了。

但是如果換一個人,就未必能分得半壁江山了。其人未必有魯公的經歷,也未必有魯公的剛毅正氣,更不會寫出《祭侄稿》這樣的巔峰之作。可能會在法度上彌補空缺,但是不可能在書法的表現力上繼往開來。

這就是顏真卿,獨特的一面,對後世影響不可磨滅的一面。

很多人都學張旭,二王,很多人都有脾氣秉性,但不是每個人都叫“顏真卿”,他不是天生悲憤,他只是天生就有一股剛毅之氣。

看著梅西走,皮一下很開心。


梁宇航

顏真卿書法對後世的影響,居唐代諸家之首。柳公權、宋代四家皆得自於顏真卿。而清代諸家,莫不以魯公為宗法。

顏真卿書法,在現代幾乎成為了所有初學者的入門教材。


顏真卿書法,書之廟堂之上,彰顯其雍容大度,書之尺牘,顯示其忠厚朴實,書於匾額之上,突出其雄健肅穆。因其忠正節義的品性,其書法深受歷代帝王推崇。現在能見到的一些古代遺蹟中,以顏體字書寫的各種形式的書法作品是最多的。

現代對顏真卿書法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他的楷書上。而實際顏真卿書法風格多樣。無論楷行草,乃至為人知之不多的他的小楷,都具有極高的造詣。在唐代諸家中,前承虞、褚,後啟懷素、柳公權。是繼王羲之之後的又一集大成者。



子衿tjk

剝開字的外型看中國書法,中國書法遵循的規律,都是一樣的,顏真卿書法也是如此。顏真卿書法對後世影響多大?也就是說,顏真卿的字型對後世影響有多大?顏真卿書法常見的有楷、行、草書體,其字的造型別俱一格,有獨特的風韻和美感,符合了一部分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思想,是符合人們需求慾望的客觀現象。這種影響也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真正影響後世人們的不是字的字型,而是中國書法的法,中國書法所遵循的規律!這個影響,是絕對的,而不是相對的影響。











李行子

顏真卿是繼王羲之後,中國書法的又一座高峰。

他開創的雄強蒼勁的書風,與二王書風,是中國書法發展的兩條主線。

他在繼承王羲之筆法的基礎上,開創出明顯有別於二王的新書風。二者相比較,二王纖瘦,顏字豐腴;二王圓潤,顏字蒼澀;二王妍媚,顏字雄強。二者互為補充,相互影響,共同創造了書法的輝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在中國唐代,公元760年,在當時的書壇,一顆巨大的原子彈(顏體楷書)爆炸成功。


從此打破了王羲之書法的一手遮天,另一位偉大的書法家顏真卿誕生。

顏體楷書的誕生,無疑是對王氏書法有了致命的衝擊。從此,中國書法的風格不再是陰柔嫵媚,而是變得咄咄逼人,雄強豪邁。

顏真卿,顏體的書法不但是書法上的成功,也是人格魅力的絕對的權威。在唐代以後一千多年的中國書法史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京東千里行書法

顏真卿書法對後世的影響:

1. 古人向來以德論書。一個寫的字再好,如果他的品德有缺陷的話,他寫的字再好,也沒有願意學他。比如蔡京、秦檜等人。而顏真卿卻是道德的楷模,再加上他的本就有特色。於是,古人一直很推崇他的書法,並紛紛學習他。

2.學習顏真卿的書法入手快。顏體雖然特點鮮明,但同一種筆畫寫出來卻各種各樣,不像歐體,每一個筆畫你必須寫成那個樣子你才是歐體。

3.顏體筆畫最明顯的特點是肥大。特別是《顏氏家廟碑》,筆畫肥大到變形的程度。但這與同時期的其他書家的書法比起業,筆畫是變形的,而後人又多學顏體,由此開啟了病體書法的先河。並不是說顏的字不好,而是後人學他的過程中,也往往過於注意個性,導致筆畫嚴重變形,成了一種病態的書法。


範亞津

顏體厚重、寬博、雄健。對後世學書者字路開拓很有幫助。小字凝重端莊,大字威嚴健碩。善寫大字者,多從習顏者出。所以後世人們甚至提出“學書當學顏”。顏真卿一生研習書法,字體三變。早期摹王及本朝張旭、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諸家,多寶塔、東方朔畫贊為早期作品,端麗厚重,且初具清雄、寬博之象。主要橫畫往往作重頓,富有裝飾效果。橫細豎粗規律性很強。60歲以後書法為之一變,融入了篆法,橫豎粗細變化不明顯,捺畫粗細變化也不大。駐筆時不作頓或很少作頓。結體古樸,有神秘感。其晚年字又有迴歸,字體介於麻姑仙壇記與多寶塔之間。用筆和結字更富有變化。一個書家字體多變很不容易。這也是學書者感興趣的地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