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福宮裡一位妃嬪死因奇葩,經歷三代皇帝才熬到妃位

鹹福宮,始建於明代是故宮內廷西六宮之一,為后妃所居,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壽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鹹福宮。如果沒有今天要說的這位道光皇帝的嬪妃,或許鹹福宮就是一座故宮裡普通的宮廷院落,就是因為道光皇帝這位可憐的嬪妃,鹹福宮也一塊被記入了清王朝的歷史當中。

鹹福宮裡一位妃嬪死因奇葩,經歷三代皇帝才熬到妃位

這位可憐的嬪妃就是到皇帝的常妃,其實常妃的尊號是她死後追封的。常妃(1808-1860) 赫舍里氏,出生於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道光九年(1829)時年22歲,賜號為常貴人,三十年正月(1850)時年43歲,文宗晉尊為皇考常嬪。咸豐元年三月,行冊尊禮。咸豐十年庚申八月二十三日,卒於圓明園綺春園,享年53歲。九月二十三日暫安於田村殯宮,咸豐十一年十月,穆宗追晉為皇祖常妃,同治二年九月初二日葬入慕東陵。本來是一個很普通不過的妃嬪,因為與圓明園扯上關係,更是清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嚇死的妃子,而被歷史記載。

鹹福宮裡一位妃嬪死因奇葩,經歷三代皇帝才熬到妃位

常妃赫舍里氏,道光帝在世時,僅為貴人,咸豐元年尊為常嬪。同治帝繼位後,再追封為常妃。實際上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嬪御,因為她一生未有生育 ,只是默默無聞地熬度餘生。尤其是道光帝去世後,她百無聊賴,當天氣漸熱時,按貫例到圓明園去消暑。可是,咸豐十年八月咸豐帝北逃承德,避難去了。常嬪只得顫顫兢兢地在圓明園等待命運的安排。當英法聯軍於八月二十四日焚擾圓明園時,常嬪受驚嚇而死。就連死後,因為戰亂的原因也是草草掩埋了事的。一直到了同治皇帝繼位的第二年才被移入慕東陵。

鹹福宮裡一位妃嬪死因奇葩,經歷三代皇帝才熬到妃位

這樣一個生時平凡,死後非凡的女子,從她的身上也看出了當時清王朝也已是苟延殘喘了。戰事一起,堂堂大清王朝竟然連皇家的臉面都顧忌不上了。身為皇族的女人竟然能夠被活活的嚇死,也是歷史上的一件奇葩之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