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鉴今(二)勤勉的黄帝

通古鉴今(二)勤勉的黄帝

涿鹿之战后,黄帝彻底击溃了蚩尤的九黎部落,在战争过程中,蚩尤给黄帝部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战争结束后,黄帝并没有对蚩尤部落大肆屠戮,相反,黄帝不但把蚩尤的部众吸收到自己的部落中,而且还与少昊、太昊部落修好(少昊、太昊曾经是蚩尤的盟友),这一举措令战败的九黎部落和太昊、少昊两大部族喜出望外——他们担心的报复并没有发生。

通过对九黎部落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黄帝是一个极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的这一举措,不但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自己的威望,而且还收买了九黎部落的人心。大家都知道,征服一个部族,武力征服的效果,远没有精神征服的效果来的持久稳定。就这样,黄帝通过自己的征伐,将越来越多的部落纳入到自己的部落联盟中来,华夏族的雏形已现。

取代神农氏后的黄帝做了什么呢?

《史记》里是这样说的:“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这说明取代神农氏后的黄帝,并没有高枕无忧,反而是四处征战,以至于“未尝宁居”,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黄帝的勤勉。

黄帝率领着他的军队,往东到达东海,往西到达空桐(今甘肃平凉西北),并且登上了鸡头山(今宁夏泾源),往南到达长江,登上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并且在河北的釜山(不是韩国的……)与诸侯核验了符节,然后又回到涿鹿,把都城定在了涿鹿。不仅要感叹黄帝的身体素质真好,来来回回跑了这么远,当时要不是四周都是原始丛林,估计能把亚欧大陆跑个遍,反正那时候跑到哪,哪就是我们的领土,又没人抢,哈哈,开个玩笑。

定都在涿鹿的黄帝,并没有住在都城。他四处巡视,没有固定的住所,所以他走到哪,都用兵营来防卫,而且黄帝的军队有一个特别酷的名字——云师,因为黄帝所封的官职都又云来命名。

可能那个时候,黄帝还是对众多小弟不大放心,带着军队到处巡视,一来为了展示实力,威慑一下不听话的小部落;二来假如真出了什么问题,直接就干了,相信以黄帝击败炎帝、蚩尤时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收拾一下小部落,应该易如反掌。但是就算是这样,黄帝还是对各小弟不放心,于是他又设置了左右大监(不是太监)来监视各部落。

看来黄帝对自己打下来的江山真是操碎了心。

不过最终,黄帝还是稳定了自己的权力。然后他做了几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呢?

通古鉴今(二)勤勉的黄帝

第一件,制鼎,史书上说,鼎这个东西,是上天赐给黄帝的,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所以这鼎肯定黄帝自己制作出来的,但是在那个年代,告诉大家鼎是上天赐给的,效果远比说是自己制作的好,就类似于我们现代人写一篇文章没人看,但是假如说是某个大作家写的,销量肯定噌噌往上涨。

第二件,观测太阳,推算历法。这个意义就比较大了,有了历法,就可以预知节气时日,这样民众在耕作时可以顺应天时,来保障丰收,在当时老百姓的眼里,推算历法肯定比制鼎实用。

第三件,设立官职,现在我们通过有限的史料,只能知道,黄帝当时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大臣治理民众。

通古鉴今(二)勤勉的黄帝

做了这些事后的黄帝,心力交瘁,不久就病逝了。当然,这么牛逼的人物是不可能平凡地离开的,传说在他得到第一个鼎的时候,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金龙,金光笼罩四野,那条龙告诉黄帝,因为黄帝的丰功伟绩惊动了天帝,天帝很赞赏他,就派金龙带他去见天帝。当黄帝跨上龙背的时候,大臣们都很不舍,也想追随黄帝而去,但是金龙扭动了几下身躯,所有的大臣就都掉下来了。然后金龙就带着黄帝消失在天空中。

这当然是一个传说,但是这个传说也在侧面说明了黄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黄帝的事迹与贤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就算是数千年后今天的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黄帝。

首先,黄帝能打败炎帝、蚩尤,征服许多部落,就足以说明他的军事才能绝非等闲;

其次,在打下天下后,他也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遍观历史,能打江山,却在做江山时把江山治理的一塌糊涂的皇帝有的是。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黄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