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襯、襯托、正襯、烘托、反襯、對比的聯繫和區別

映襯、襯托、正襯、烘托、反襯、對比的聯繫和區別

所謂映襯,就是映照、襯托。映照,就是用光線照射而顯出物體的形象;襯托,就是為使事物的特徵突出,用另一些事物來陪襯或對照。文學作品中的映襯主要指後者,詩歌自然也如此。由“陪襯或對照”來看,映襯有兩種,一種是正襯,一種是反襯。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就是正襯。試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見東海日出,聽到天雞的啼鳴,那麼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雲天,連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又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極寫天台山之高,但面對天姥山卻像是要向東南傾倒下去,足見“天姥連天向天橫”。反襯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詩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正因為聽上去覺得蟬叫聲特別喧噪、鳥鳴聲特別清亮,所以山林幽靜至極,以鬧襯靜,靜境深廣。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用“酒肉臭”反襯“凍死骨”,更顯人民的痛苦、悲慘。

映襯(無論是正襯還是反襯)的目的,或是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點,或是為了強調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映襯(襯托、烘托)有色彩相襯: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紅”得特別鮮明濃烈;“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亮”得格外奪目驚心。有景物襯情:襯法有兩種,衰景襯悲愁、美景襯歡樂是正襯,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楓葉荻花秋瑟瑟”,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樂景襯哀情(或相反)是反襯,如杜甫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有人物相襯:如“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極言羅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李商隱《華清宮》),諷刺楊貴妃美色誤國。有動靜相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聲”;“四千年來車馬寂,古槐深巷暮蟬愁”(張籍《法雄寺東樓》)。此外還有大小、多少、冷暖、遠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襯,在閱讀賞析時也應注意。

映襯、襯托、正襯、烘托、反襯、對比的聯繫和區別

襯托的意思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和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也可以是相反的事物間進行對比。

烘托是在寫作時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就是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同樣的道理也用在音樂的編曲上。目的就是要突出主題。

映襯和襯托的意思有相似之處,它們可以稱為近意詞。

烘托和映襯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不是很大,細分還是有的。

“映襯”,又稱“襯托”,是將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側面放在一起比照,讓它們之間相互對比襯托,或相得益彰。而“烘托”是“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也稱“烘雲托月”。一般是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顯示或暗示所寫的對象。

這樣看來:映襯=襯托=正襯(烘托)+反襯(對比)

注意:

1反襯和對比不盡相同,前者側重作比較的一方,後者表現的是作比較的兩方。

2正襯通常就叫做襯托,襯托指甲事物對乙事物的表現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對環境、環境對主題、環境對人物性格的表現作用。

3映襯可以是相互的,而烘托一般指單方面的。

襯托前面已經介紹。不論哪種襯托,強調的都是兩個事物通過比較而使其中一個更加凸顯。落腳在一個“襯”,特別強調由相近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對照。如前面舉過的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紅”與“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種相對的情景進行對照,表達內心的悵然落寞。通過這兩種同“質”的事物的對照,用去年今日的歡愉來襯托凸顯出今年今日的感傷。

烘托前面也已經作了介紹,它強調的是對一種事物從側面著意進行描述或鋪排,來使該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腳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對照,而強調側面地對該事物進行“烘”。如前面所舉的孟浩然《早寒有懷》,前兩聯描寫景物,渲染出一種意境氛圍;後兩聯抒發自己那種思鄉的愁緒和前途渺茫的愁苦。雖然意境格調和心情有一種內在的相似性,但兩者不是同“質”的相近或相對的事物,不存在通過對照凸顯一方的關係,所以不是襯托。寒冷悽颯的意境氛圍,對於作者的心緒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種外在的側面修飾裝點,這種意境氛圍就散發著作者心中的憂思和迷茫,雖然看似寫景,但實是在從側面從外沿描寫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寫意境渲染對於作者的情感表達是一種烘托。

襯托和烘托都是著眼於“託”,即使某種事物某個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顯。但是兩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襯托主要通過對該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與其相似或相對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對照映襯來完成;烘托主要通過對該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側面的描寫來實現。

襯托,就是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別的東西來陪襯和對照的修辭手法。襯托,若就襯體與主體的性質與關係而言,可分為正襯與反襯這兩種。

正襯,即是用一與本體事物一致的觀點或景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頭懸樑,錐刺股“孜孜不倦的學習,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天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刻苦攻關。(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該例拿古人“頭懸樑,錐刺股”的勁頭,來襯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會更加“刻苦攻關”的鑽研精神。這是“正襯”。

反襯,即是把一種與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觀點、事物從反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當你下馬坐在一塊岩石上吸菸體息時,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卻閃著菸頭的紅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以作者騎馬進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閃著菸頭的紅火光,突出森林成長茂密、林子陰暗,這是“反襯”。

常言道:“紅花雖好,也要靠綠葉扶持。”這句話很能說明襯托的道理。寫文章亦如此,運用襯托這一技巧,會把所描寫的對象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而襯托在其體運用中,主要又有兩種類型。

以景襯情,即通過具體生動的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

①時候既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魯迅《故鄉》)

這段文字描寫了故鄉荒涼、冷落、窒息的景象,襯托了“我”的悲涼心情。這裡是以景襯情。

②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孫犁《荷花澱》)

該例通過對水生嫂編織蘆蓆的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的形象,這裡是以景襯人。

以動襯靜,即通過具體的聲音或行動的描寫,來烘托渲染幽靜的自然環境或恬靜的內心世界。

①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聲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靜。(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用騎馬穿行林間能聽到蹄濺起的水聲,來襯托天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