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爲 新篇章」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宜良縣激活「沉睡」集體資產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宜良县激活“沉睡”集体资产

在宜良縣北古城鎮陳家渡社區的茶山上,看著嫩綠的紫娟茶樹,正在為茶樹除草的村民楊金培內心充滿了希望,因為自家在茶葉產銷專業合作社裡有了股份。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宜良县激活“沉睡”集体资产

“山上原來種著500畝板栗樹,這幾年基本絕收,5戶承包戶年年虧錢。後來村裡開會一致通過,把‘沉睡’的集體資產收回,板栗園收回村小組集體管理,另謀出路。”陳家渡社區主任楊志明說,正當大家為找到一條好的集體經濟發展之路而苦苦思索的時候,去年9月,宜良縣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開始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清產核資和界定成員身份,陳家渡社區組建了茶葉產銷專業合作社。全社區居民以土地參股150萬元,集體參股502萬元,種植紫娟茶苗100萬株,種植面積700餘畝,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種植管理。

如今,陳家渡社區居民已投資完成包括改地、灌溉水利設施、排水溝建設、小塊路鋪設以及茶苗和綠化樹購植,兩年後可望創收720萬元,解決500餘名富餘勞動力就業。這樣一來,走出了過去集體資產“人人有份”實際卻“人人無份”的困境,群眾獲得感參與度增強了。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宜良县激活“沉睡”集体资产

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宜良縣計劃到今年8月全面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資產量化和股權設置、組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建立農村“三資”監管交易平臺等5個重點環節37項改革任務。通過改革,將築牢鄉村振興的基石,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和活力,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培育農業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於宜良狗街鎮小哨社區來說,激活“沉睡”的集體資產,還成功化解了村組多年來的矛盾。小哨社區因盛產乾巴菌而出名,已成功舉辦了7屆乾巴菌節,2015年旅遊人數約10萬,旅遊收入約500萬元。然而,小哨社區大狗黑底村村民有一塊心病。大狗黑底村2007年由於實施整村道路推進工程,欠下了施工隊老闆陳某的工程款40萬元。由於村委會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村組幹部曾提議將本村一座盛產乾巴菌的山林出售後用於償還工程款,但是村裡群眾不同意,老闆多次到村委會催討工程款未果,此事就長期擱置了下來。

去年底,小哨社區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按照“四議兩公開”原則,組織村民就這個問題開展“一事一議”。經過充分討論,重新把山林承包出去,小哨社區按每股5000元向村民籌資80股共40萬元,村民按股權進行分紅,籌集到的40萬元償還了陳某的工程款。

“小哨社區一共346戶,是靠山吃山的典型,每年6月至10月是‘包山拾菌’的日子,2萬多畝產菌的集體山林承包出去,去年就獲得承包款320萬元,按村集體規定,除30%留村集體外,都分紅給了村民。”小哨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漢武說。因參股而得實惠的大狗黑底村村民路樹充,這些天就忙碌起來了,一是到山林裡除草,二是當好護林員。他笑著說:“去年得到分紅3000多元。今年的菌子季節又要來了,我要好好保護山林,爭取多分紅。”

和陳家渡、小哨一樣,宜良縣8個鄉鎮(街道)112村(社區)正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因地制宜,結合資源性、資產型、貧困型等不同類型,分類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激活“沉睡”的集體資產,探索一條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新路。

同時,全縣還清理“私開亂挖”土地6萬餘畝,已收歸村集體12000多畝。這些曾經流失的集體資源,又迴歸集體等待盤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