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青花麒麟翼龍紋盤

青花麒麟翼龍紋盤,明正統,高10.7cm,口徑52.4cm,足徑28.7cm。

盤口微撇,淺弧壁,圈足。內外青花裝飾。內底繪一麒麟駐足於松柏、山石與蕉葉間,麒麟所佔空間很大,幾乎佔滿盤裡心。內壁繪四行龍穿行於雲海之間。外壁繪纏枝蓮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正統時期的青花呈色及畫法與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見明初那種普遍出現的鐵結晶斑。麒麟,作為古代一種祥瑞動物廣泛出現於明代各時期的瓷繪之中,它是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徵著吉祥幸福。而紋飾中麒麟與龍紋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樂、宣德青花瓷器中卻比較少見。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秋季甄選 一線拍賣 +V xiaoyu一八五一八八八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青花松竹梅紋罐

青花松竹梅紋罐,明正統,高33cm,口徑17.5cm,足徑17.5cm。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以下漸內收,圈足。造型端莊飽滿。通體青花裝飾。頸飾忍冬紋,肩飾纏枝牡丹紋,腹通景繪月映松竹梅紋,輔以花草、坡地、靈芝等。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正統朝,瓷器的製作無論是造型、紋飾,還是青花色澤,所體現的時代風格均與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窯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風格的延續,但在生產中又有所演變和創新。正統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兩種,一種為永樂、宣德時期使用的進口青料,青花色澤濃豔;另一種為國產青料,呈色較淡,為灰藍色,這一時期使用國產青料開始居多。造型則直接繼承宣德器物,器形飽滿,瓶、罐類大形器與宣德時期相比差異不大,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統時期略收,與宣德時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線條方面,正統時線條變化比較平緩,宣德時線條起伏明顯。紋飾佈局方面,正統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續,瓶、罐多采用三段式佈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樂、宣德時瓷器上出現的雲氣紋在正統朝被廣泛使用,一般亦採用外粗線、裡細線的畫法。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

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明天順,高32.5cm,口徑5.4cm,足徑10.5cm。

瓶小口,頸部上收下闊,豐肩,長腹下收。通體青花裝飾。肩飾海水紋及海馬紋,腹繪攜琴訪友圖,近足處飾海水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天順時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點,以此件青花梅瓶為例,當時的的青花有濃豔的深藍色和泛灰的淡藍色的變化,此器採用的是進口青花鈷料,色澤濃豔,並帶有黑色結晶斑。畫面運筆自然,採用一筆勾勒,特別是中鋒運筆所繪流雲與人物有獨到之處,顯示出較高的繪畫水平。青花圖案不似宣德之暈散,亦不象成化之纖細,帶有一種飄逸感。而畫面中的人物多逆風而行,冠帶、衣衫拂揚,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風下的勁草,背後是雲氣掩映的峻嶺山林。所繪雲紋,粗重豪放,呈靈芝形,並有層層的小圈密佈於雲氣的一側。這種特殊的流雲紋,既與明代初期的疏簡風格不同,又與成化以後的圓柔風格有異,其時代特徵較為突出。天順青花瓷器在胎體及造型上也體現出時代特色,一般胎體較成化時期厚重,形體較宣德時高大,此瓶也無例外,風格古樸敦厚。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青花波斯文三足爐

青花波斯文三足爐,明天順,高11.5cm,口徑15.3cm,足距14cm。

爐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內光素無紋飾,外青花裝飾。口沿處繪青花單線連續回紋一週,爐底邊有兩條青花絃線橫越三足。腹部以青花料書寫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詩人薩迪的詩集《果園》。譯文為:“年輕人啊,要敬主就應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還。只自己守齋還不算真主的穆斯林,還應分出食物賙濟貧人。如今你心無煩擾,身體有力,身在寬廣球場應把馬球猛擊。為政萬萬不可刺傷平民百姓的心,欺壓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謙遜的智者宛如果樹一棵,掛果越多枝頭越加彎曲。”內底署青花

楷書“天順年”三字款。

這件筒式三足爐造型比例適度,胎體厚薄適中,修胎規整。釉面白中閃青。波斯文字書寫流暢,既起到裝飾的效果,又以優美的文字內容表達了製作者的思想境界。“天順年”三字書體既具有宣德以來的渾厚風格,也初具成化一朝的矜持面貌,尤其是“天”字,逼肖成化“天”字罐上“天”字的書法。另外,此爐也是文獻上“天順丁丑(1457年),委中官燒造”記載的實物證明。此爐由香港著名收藏家楊永德先生在1988年捐獻給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與此爐基本相似的一件天順青花爐現藏於山西博物院,署“天順七年大同馬氏造”款。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明代 成化朝部分

青花梵文杯

青花梵文杯,高4cm,口徑7cm,足徑3cm。

杯淺式敞口,斜腹,內凹足。外口飾青花弦紋2道,腹部以青料書寫梵文兩週,足底雙方欄內雙行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梵文自明宣德時期開始出現於僧帽壺、高足碗等器物上,至成化時期更為流行,多見於碗、杯等器物上。此杯造型小巧,胎薄,釉潤,青花呈色淡雅,是成化青花中的代表作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青花團花紋臥足碗

青花團花紋臥足碗,明成化,高5cm,口徑13.7cm,足徑6.9cm。

碗淺式,敞口,臥足。底釉白潤細膩,碗外口邊飾青花弦紋2道,腹部繪6朵圖案式團花,團花以青花雙勾方法繪製,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雙圈內雙行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採用國產的平等青,色澤淡雅,與白潤的釉質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種清新淡雅之風格。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