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又一古生物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近日,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张福成教授在鸟类飞行起源及羽毛演化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的最新成果《Fossilized skin reveals coevolution with feathers and metabolism in feathered dinosaurs and early birds》于5月25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是一项基于国内外资源和优秀学者的优秀科研成果,由张福成教授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爱尔兰国立考克大学、都柏林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合作完成。该成果通过对1.25亿年前的鸟类和恐龙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动物皮肤与它们的新陈代谢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

临沂大学又一古生物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鸟类飞行起源及羽毛演化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四肢形态及解剖结构演化、皮肤衍生物(羽毛)形态及功能转变等明显与飞行能力相关的科学问题。基于中国东北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保存完好的三件手盗龙类标本(北票龙、中国鸟龙和小盗龙)及一件原始基干鸟类(孔子鸟)标本的皮肤化石,并对比两种现生鸟类(草雀和文鸟)皮肤样本,张福成教授及其合作者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了伴随羽毛形态、结构及功能的进化,近鸟恐龙类及原始鸟类皮肤表皮适应性演化的过程。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等资助。同时,该研究也引起了凤凰网、Science Daily 、CSI&NEWS等国内外媒体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