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安全守則」突現網絡,調侃背後如何解決隱憂?

教師“安全守則”突現網絡,調侃背後如何解決隱憂?

總則

鑑於最近各地教師人身安全頻受威脅,為確保廣大教師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特制訂本守則,望各級各類一線教師自覺執行。

第一條:堅決不在家長群搶紅包,不接收家長髮送的任何形式的紅包。

事件:2017年1月28日,廣東連州的一位班主任張老師收到

教師“安全守則”突現網絡,調侃背後如何解決隱憂?

事件:2018年6月,河南駐馬店市一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引發了部分家長的強烈不滿,要求教師登門道歉,並上告當地教育部門。教師被迫請假(請假條的後半部分已經變成辭職信),該事件現已平息。

第三條:批評學生之前,務必組織一次全員安檢,主要檢查學生有無私帶危險物品,比如錄音筆等。事件:略

第四條:學生之間發生糾紛,不能同時把兩位家長叫到學校,萬一家長一激動,誤傷教師。事件:略

第五條:學生上課要上廁所,建議由兩名身體強壯的學生陪同,且走廊最好鋪紅地毯,全程錄像,以免摔倒,發生安全事故。事件:略

第六條:教師生病住院,預先在病房門口安排2-3名便衣保鏢,以免有人借探望為名,實施暴打。事件:略

第七條:萬一當地暫時拖欠教師績效工資,參與集體討薪前,先練好自己的手腕,萬一被銬,不至於當場脫臼。

事件:5月27日上午,一段關於六安市金安、裕安兩區部門學校40餘名教師因討要工資到六安市政府南大門上訪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在這段長約10秒的視頻裡可以看到警察武力將一名討薪男老師帶走,後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但迄今為止,並未見後續的報道

第八條:實在忍不住,想要打一下學生屁股(或任何地方)以示警戒,心裡默唸:“不是我親生的,不是我親生的,不是我親生的!不能打!”事件:略

第九條:萬一自己的孩子剛好在自己班,想打一下他(她)屁股以示懲罰,心裡默唸:“是我親生的,是我親生的,是我親生的!捨不得打!”事件:略

第十條:喝牛奶之前,先認準產地以及商標——最好隨身攜帶一雙測毒銀筷。

教師“安全守則”突現網絡,調侃背後如何解決隱憂?

事件:因部分學校供應的學生牛奶疑似存在安全隱患,經檢測合格後恢復供奶,安徽宿州市蕭縣教體局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小時試喝,以確保學生飲用安全。

第十一條:辦公桌前、床頭、教室,各放一本《阿Q正傳》,每天讀十來頁,提升職業自豪感。有人侮辱時,對著天花板大聲喊:“老子!老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你們,你們算什麼?!”

第十二條:不行!《阿Q正傳》屬於和教學無關的書,此類書,一概不能放在教室、辦公室,且,牛奶也不準帶到學校喝。最好,吃的是草,吐的是奶。

事件:一則關於湖南常德津市(縣級市)《市紀委突擊檢查教育系統辦公用房》的信息在網絡流傳,其中“檢查辦公室時,發現抽屜有煙、咖啡、零食以及文件櫃出現小說、散文等與工作無關的書籍”等引發關注,被部分網友指出“是否過火”。

而B版的內容非常簡潔,總則開宗明義,一個“忍”字貫穿始終!

總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發展,安全為本;安全大計,忍字為本。

第一條:忍;第二條:忍;第三條:忍;第四條:忍;第五條:忍;第六條:忍;第七條:忍;第八條:忍;第九條:忍;第十條:忍;第十一條:忍無可忍;第十二條:還需(須)再忍。

看完兩版所謂的教師安全守則,作為教育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網友腦洞大開,只是調侃?

毫無疑問,網友撰寫的所謂“守則”,就是一種調侃,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只要稍稍有一點職業道德、教育情懷,誰會這樣做?但是,調侃,就像是冷幽默一樣,可以揭露出現狀——教師的工作環境,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工資待遇不能得到保證,教師法得不到落實,新出臺的政策半年後還沒有落地,以至於有教師聚集討薪!

安全得不到保證,正常的教育管理行為,三年的辛勤付出,卻換來一頓拳腳,其中竟然還有某局的副局長!

地位得不到保證,以至於連牛奶出了問題,都要班主任試喝!

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說的誇張一點,這些問題,再不重視,那真的是將進入一種惡性循環,最後的結果是:沒有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的中華民族復興,成為空頭的口號!

教師“安全守則”突現網絡,調侃背後如何解決隱憂?

二,關心教育,僅限於調侃?

沒有任何人敢說不重視教育!但如何重視教育,卻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其實,教育,不外乎以下幾個內容:教育內容——教材或者課程;教育場所——主要是學校;教育對象——主要是學生(在終身教育背景下,人人都是受教育者);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在環境教育論的影響下,人們日益關注教育的環境影響,所以,如果再加上一個因素的話,那就是,教育的環境。

在這若干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呢?作為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我以為,最重要的,毫無疑問應該是教師!可當前的一些問題,卻讓教師,倍感傷心。

三,幾點意見,是否有參考價值?

但一味的批評沒有價值,一味的調侃徒增笑料,只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供決策參考,才能徹底改變,還教師一個寬鬆的工作環境!

第一,建立教師的工作規範標準。

應廣泛徵集社會各個方面的意見,制定教師的工作標準流程,明確規定哪些不能做——法律是最底線的要求,教師的工作應在法律的基礎之上。比如,正對現在非常讓教師頭痛的學生使用手機問題,就應該制定一條,“凡與學習生活無直接相關的物品,可能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的,教師有權暫時收繳。”再比如針對屢教不改的學生,應該制定一條“經口頭教育三次,無明顯改進的學生,教師有權要求家長配合教育,家長不積極配合的,經學校同意,可予以懲戒”。再比如,針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包括小測唸的成績),是否公佈,我覺得是完全可以公佈的。一旦確認可以公佈,那即使是有人因為“成績差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乃至自殘自傷”等等,教師都沒有任何的責任!當然,如果確定不公佈,而教師公佈了,那就是違背了標準工作流程!

只要不違反標準的工作流程,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是正常的履職行為,任何人不能干涉,一旦干涉,就應承擔相因的後果。

第二,學校及有關部門,應成為教師的“孃家”。

古代出家的姑娘受了欺負,孃家就會出面“申張正義”!可現在,有些地方的所作所為,卻讓教師成了“孤兒”!所以,只要教師按照正常的標準的流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學校和有關的部門,那就應該頂出一切壓力,不能因為所謂的安全穩定,而讓有些“校鬧”得到好處!比如高考結束當天,有教師被家長和社會人士毆打一事,迄今都不見學校和相關部門出來——你的孩子受了欺負,你不是應該做點什麼、說點什麼嗎?忽然想起《戰狼2》最後的一句話,讓人熱血澎湃的一句話啊!!!

可為何現實中沒有?

第三,輿情監管部門,應對網絡上汙衊教師的言行進行追責!

三人成虎的成語,大家都應該很熟悉!如今,網絡上一些人,專挑軟柿子,教師無權無勢,就是最大的軟柿子,一些汙衊教師的言行,大行其道,諸如“課上不講課後講”、向學生家長索取禮物禮品、訂閱輔導資料收取回扣等等。這些現象有沒有,我不否認——那麼大一個群體,難免有害群之馬——再說了,哪個群體沒有違法亂紀的人?

但不能因此而說所有的教師都這樣啊?所以,輿情監管部門,應履職盡責,對這些造謠的、跟風的,予以懲處。我從教多年,從未受過學生家長的財物,但逢年過節,都有朋友會問,現在教師收禮成風,你收了多少?

這樣的輿論越多,對教師的形象損害越大;對教師的形象損害越大,教師越不安心教書。你看,這是不是惡性循環?

第四,社會不能將教師當作神,也不能當萬精油,應讓教師沉心教書、靜心育人。

教育受制於多個因素。有些人把教師當做神,認為腳是無所不能——即使真的是神,也不可能無所不能啊?

孩子成績不好,怪教師“教得不好”“課上不講”;孩子表現不好,怪教師示範不好,引領不好。我一個朋友給我講過一個真實的笑話,他有一個學生,30來歲了,不願意談戀愛結婚,家長還怪他當初沒有對學生進行“婚戀教育”!你說,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還有些地方,什麼好處比如目標獎之類,跟教師無關;但除此之外,什麼事都有教師的一份。比如,

禁燒秸稈,要教師負責,美其名曰“小手拉大手”;防電信詐騙,要教師參與,美其名曰“校地兩建”;還有扶貧工作,也要教師負責,說是“良知與情懷”。等等等

而事實上,教育教學工作,真的需要一個“靜“字——靜心研究教學內容,靜心研究學生的特點,靜心研究教學的方式方法;可又要做這,又要做那,哪裡能“靜”?難道,世界之大,真的就容不下一張安靜的講桌

想起古代的四大書院,都是在深山之中,環境清幽雅靜,研究經典,自然可以從心所欲。但現代的教育,不能完全脫離社會,我也一直堅持應該讓學生融入社會,讓教師在工作之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但如果什麼都成了職責,哪有當如何呢?

教師“安全守則”突現網絡,調侃背後如何解決隱憂?

某地教師進村扶貧(圖片來網絡)

總之,我的這些想法,相當的不成熟,就當做拋磚引玉吧,請腦洞大開的朋友們,在評論區寫下你的意見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