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麼焦慮,怎麼能讓孩子淡定幼升小?照這幾點建議做定有效果

家教智慧

前天開始的幼升小話題主題寫作,得到諸多年輕父母的關注,關於幼升小的話題,果然是痛點:

“我兒子九月上小學了。最近我已經有點焦慮了,擔心他不適應”

“我們也是暑假開學上小學,還差一個月不到6周,真不知道該不該讓他上”

“我兒子十二月的生日,今年可以先上私立小學,行嗎?​”

“……”

長長的留言充滿焦慮、不安的情緒,對於孩子而言,幼升小是一個重要轉折點,是人生中第一個需要適應的、社會化的過程。面對幼升小,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也有著很多困惑。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和孩子分別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如何養成好習慣?怎樣調整入學心理?

父母這麼焦慮,怎麼能讓孩子淡定幼升小?照這幾點建議做定有效果

首先,要讓孩子愛上學校!這一點特別重要,許多年輕的父母首先要讓孩子愛上學校。

雖然大部分小學都無法讓大家自由的參觀甚至是旁聽一些課程(有的小學已經有了這種理念,會安排大班的孩子父母在六月的某一天到學校參觀設施或者參與活動),父母還可以在節假日,個性化的帶上孩子在徵得學校同意的情況下參觀校園,到大操場走一走,跳一跳,在草地上滾一滾。

父母這麼焦慮,怎麼能讓孩子淡定幼升小?照這幾點建議做定有效果

​父母應該帶著愉快而輕鬆的心情,幫助孩子喜歡上他所要就讀的小學,讓他對小學生活產生興趣和嚮往。同時因為有好夥伴的陪伴,又使得這樣的成長變得不那麼孤單。有了“興趣”這塊敲門磚,無論是面對升學面試還是今後的規範化的小學學習,孩子都不再畏懼。

其次,幼小銜接注意對孩子的情商培養

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可以在規定時間達成想要的結果,而教育孩子是農業,你把種子種在地下,只能等著,他有一個規律,你只要破壞了這個規律,最後他一定不會成才。所以,作為培育者的父母,要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在幼小銜接階段主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自我管理、時間管理、自我表達、情緒控制等情商方面的培養。至於知識方面,隨著孩子的進入小學會逐步地積累和發展。

父母這麼焦慮,怎麼能讓孩子淡定幼升小?照這幾點建議做定有效果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的幼升小面試焦慮,孩子英語不懂怎麼辦,數學不會算怎麼辦?其實,幼升小更在意孩子的情商,例如孩子的表達能力如何,思維能力如何,禮儀和習慣又如何,注意力是否集中?這些屬於孩子的“軟實力”反而是許多家長容易忽視的地方。更關鍵的是,當孩子進入小學後,他是否能在心理上順利的過渡,才是更為重要的,如果孩子不能在短期內適應,就容易形成害怕上學、逃避上學的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最後,家庭是孩子順利過渡幼升小的關鍵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通常都是小班化的形式,每個孩子都會獲得老師的關注,在生活能力和心理指導方面上,也得到更多的依賴。然而當他們進入小學,一下子從小班化跳躍到大班課堂,老師的關注度不但降低,同時也主要轉移到孩子的課堂表現和課業成績上。由於是大班額的教學,有的甚至50名孩子以上,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每一個個體都充分關注到(儘管教育理論上要求老師儘可能關注每一個孩子,但實際上做不到,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時候家庭成為孩子順利過渡的最重要的力量。

父母這麼焦慮,怎麼能讓孩子淡定幼升小?照這幾點建議做定有效果

那麼父母該怎麼做呢?

自信的培養

幼升小一些孩子表現為自信心不足,自信心較差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現即為表達能力較弱,爸爸媽媽在這個暑期要給予孩子更多正面的回饋,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事情,並且發現其中的亮點,真誠的告訴孩子他做的好的方面。同時,你也要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要多做肯定性的評價,讓他發現自己的優點。有自信的孩子安全感比較強,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因此在面對陌生人和環境時更為從容。而當孩子進入小學後,有自信力的孩子能夠更快速地進入新的角色,這一點只有爸爸媽媽可以做到。

父母這麼焦慮,怎麼能讓孩子淡定幼升小?照這幾點建議做定有效果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父母必須抑制自己希望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慾望,幼小銜接階段更要注意剋制,更多在旁觀察和協助孩子的成長,要把更多選擇權交還給孩子,使他成為主角。這樣,孩子不僅能夠有獨立的見解、選擇和判斷的能力,也養成了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的習慣,發展了自我管理、時間管理、情緒控制等情商方面的才能,更好地在小學環境中成長。經驗表明,那些在第一時間得到一年級老師青睞的孩子,往往是活潑開朗、動手能力極強的外向型孩子,在一些活動方面有主見,可以幫助老師解決班級生態問題,成為班級的主心骨,而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是在早期教育中注重孩子的主動能力培養,充分給與他們選擇的權利。

父母這麼焦慮,怎麼能讓孩子淡定幼升小?照這幾點建議做定有效果

幼小銜接的真正含義是培養幼兒有入學的願望和興趣,積極嚮往不同的小學生活,只有擁有這樣的情感訴求和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孩子在今後的小學生活中愉快成長。

父母要學會放手,也要學會放鬆,恪守自己的邊界,讓孩充分自主地選擇,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就可以順利地過渡到小學生活了。

如果父母一直焦慮寫在臉上,嘴裡的話總是指責或者表現出十足的擔心,往往適得其反,非但不能真正幫助孩子,反而會讓敏感的孩子更加恐懼,從而在入學的最開始就已經失去學習興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