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再起爭端 躺槍玉米去「趕牛」

中美貿易摩擦第二回合,美方公然拋棄來之不易的共識,玩起反覆無常的“川劇變臉”。在此背景下,中方不得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強勢以戰止戰!

中國16日晨發佈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涉及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其中農產品主要包括,小麥、玉)、高粱、大豆等相關,這篇文章主要寫與玉米相關的影響。

中美貿易再起爭端 躺槍玉米去“趕牛”

長期以來,為了保證糧食安全,中國對三大口糧都實施進口關稅配額,限制進口。例如2017年,中國對小麥、玉米和大米的進口關稅配額分別為963.6萬噸、 720萬噸和 532萬噸,對應的關稅分別為——配額內關稅3%,配額外關稅65%(最惠國),普通國180%。

然而,除了美國外,中國主要的糧食進口來源國包括巴西、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2017年,中國從巴西進口農產品佔比24%,為第一大來源國;其次是美國,進口占比22%;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分別位列第三、四、五位。

整體來看,我國除大豆之外主要的農產品自給率都較高,擴大對美國的進口不會對國內的糧食自給率產生全局性影響。

中美貿易再起爭端 躺槍玉米去“趕牛”

在玉米及眾多替代品中,中國90%進口玉米來自於烏克蘭,美國只佔10%不到,可以說提高美國玉米關稅,其只是躺槍而已。

中美貿易再起爭端 躺槍玉米去“趕牛”

中美貿易再起爭端 躺槍玉米去“趕牛”

其一,眾所周知,中國50-60%的玉米都是用作飼料消費,而在飼料中佔比最大的兩種原料就是玉米跟豆粕,如果後期豆粕價格會大幅上漲,勢必會引起下游養殖企業提前備貨,利好短期飼料需求,提振玉米飼料消費。而在蛋白飼料市場,玉米深加工產品中,ddgs、蛋白粉等副產品勢必也會跟漲,對玉米深加工消費亦有一定提振。

其二,對於玉米及替代品來講,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關稅提高25%後,影響首當其衝的是高粱和大麥。今年高粱雙反鬧烏龍,美國高粱是賣不到3800元/噸了,但提高25%的關稅後,3000元/噸的美國高粱會有人買嗎。從替代的角度來看,澳洲大麥和高粱或成香餑餑。不過今年的澳麥也供應緊張,所以,進口替代品價格大漲也是必然趨勢。

結合來看,現階段國內玉米主要由臨儲供應,而自然年度玉米供不應求趨勢已經顯現,進口關稅上漲後,國內玉米需求必然增加,玉米“牛市”或將提前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