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再起争端 躺枪玉米去“赶牛”

中美贸易摩擦第二回合,美方公然抛弃来之不易的共识,玩起反复无常的“川剧变脸”。在此背景下,中方不得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强势以战止战!

中国16日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涉及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其中农产品主要包括,小麦、玉)、高粱、大豆等相关,这篇文章主要写与玉米相关的影响。

中美贸易再起争端 躺枪玉米去“赶牛”

长期以来,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中国对三大口粮都实施进口关税配额,限制进口。例如2017年,中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的进口关税配额分别为963.6万吨、 720万吨和 532万吨,对应的关税分别为——配额内关税3%,配额外关税65%(最惠国),普通国180%。

然而,除了美国外,中国主要的粮食进口来源国包括巴西、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2017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农产品占比24%,为第一大来源国;其次是美国,进口占比22%;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位列第三、四、五位。

整体来看,我国除大豆之外主要的农产品自给率都较高,扩大对美国的进口不会对国内的粮食自给率产生全局性影响。

中美贸易再起争端 躺枪玉米去“赶牛”

在玉米及众多替代品中,中国90%进口玉米来自于乌克兰,美国只占10%不到,可以说提高美国玉米关税,其只是躺枪而已。

中美贸易再起争端 躺枪玉米去“赶牛”

中美贸易再起争端 躺枪玉米去“赶牛”

其一,众所周知,中国50-60%的玉米都是用作饲料消费,而在饲料中占比最大的两种原料就是玉米跟豆粕,如果后期豆粕价格会大幅上涨,势必会引起下游养殖企业提前备货,利好短期饲料需求,提振玉米饲料消费。而在蛋白饲料市场,玉米深加工产品中,ddgs、蛋白粉等副产品势必也会跟涨,对玉米深加工消费亦有一定提振。

其二,对于玉米及替代品来讲,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25%后,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高粱和大麦。今年高粱双反闹乌龙,美国高粱是卖不到3800元/吨了,但提高25%的关税后,3000元/吨的美国高粱会有人买吗。从替代的角度来看,澳洲大麦和高粱或成香饽饽。不过今年的澳麦也供应紧张,所以,进口替代品价格大涨也是必然趋势。

结合来看,现阶段国内玉米主要由临储供应,而自然年度玉米供不应求趋势已经显现,进口关税上涨后,国内玉米需求必然增加,玉米“牛市”或将提前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