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持續「降溫」 玉米市場「風雨飄搖」

繼6月首周臨儲玉米周成交率跌破五成以後,國內玉米現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港口庫存保持高位水平,其價格呈現疲態以來,6月第二週臨儲玉米拍賣已不被市場看好。事實已證明,當週臨儲玉米拍賣繼續降溫,特別是在臨儲玉米拍賣糧源自上週開始由2014年為主切換為2015年為主以後,臨儲玉米成交價格繼續走軟,與此同時,中美兩國貿易談判即將迎來關鍵的時間窗口,此外東北和華北主產區雷雨天氣再次來襲與高溫天氣輪番上陣,國內玉米現貨市場正在風雨飄搖中。

拍賣持續“降溫” 玉米市場“風雨飄搖”

臨儲玉米拍賣呈現“量價齊跌”

6月第二週(6月14-15日)臨儲玉米拍賣活動已經結束,從成交結果來看可謂“量價齊跌”, 周內臨儲玉米拍賣持續進行,投放總量依然達到800萬噸,成交率進一步下降、成交均價周比明顯走低,由此可見參與拍賣主體熱情降低,其中6月14日投放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玉米合計396萬噸,成交168萬噸,最高成交價1650元/噸,最低成交價1350元/噸,成交均價1503.53元/噸,成交率42.42%,與上週相比,最高成交價、成交均價和成交率均明顯下滑。除此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拍賣舞臺剛剛唱主角的2015年玉米並未獲得廣泛歡迎,尤其是吉林地區的2015年玉米,從統計數據來看,吉林地區2015年一等、二等玉米成交率僅11.89%和44.63%,而遼寧2015年一等、二等玉米成交率分別為39.5%和98.01%,內蒙古2015年一等、二等玉米成交率則達到100%和54.62%,6月15日共計劃投放黑龍江省臨儲玉米401萬噸,成交80萬噸,成交率19.45%,最高成交價1520元/噸,最低成交價1350元/噸,平均成交價1409元/噸。另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臨儲拍賣成交總量達4519.2萬噸,其中黑龍江省共成交2003萬噸、吉林省成交1517.7萬噸、遼寧省成交396.3萬噸、內蒙古成交602.3萬噸。拍賣成交狀況持續變差,與需求低迷有很大關係,除此之外東北陳糧出庫困難、貼水升高、物流成本高、鐵路車皮難請等也令貿易利潤欠佳。

未來玉米出庫壓力越來越大

當前我國臨儲玉米拍賣已歷時兩個月,龐大陳糧流入市場後對現貨市場的壓力正逐步體現,鑑於臨儲玉米拍賣出庫期為60天(日曆天),不少市場人士評估認為6月下旬將成為前期成交的臨儲玉米出庫的第一個小高峰。自今年4月臨儲玉米啟動拍賣以來,東北地區玉米外運物流持續緊張,運費上漲,拍賣糧出庫積極。不過,由於今年臨儲玉米參拍者眾多,累計成交量迅速突破4400萬噸,市場初步估算,實際出庫率僅30%左右,換而言之,兩個月時間國內玉米出庫量僅1000萬噸左右,餘下3000萬噸左右玉米最晚應於8月中旬完成出庫,預計未來出庫壓力將越來越大。

拍賣持續“降溫” 玉米市場“風雨飄搖”

東北及華北降雨天氣再次來襲

6月中旬以來,東北和華北主產區降雨天氣再次來襲,但雨量分佈不均的氣象帶來的影響截然不同,東北產區前期乾旱缺墒狀況有所緩解,尤其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周邊地區雖然降雨姍姍來遲,而且部分區域冰雹導致區域幼苗受損嚴重。雖然整體來說豐沛雨量仍對新季玉米生長起到一定作用,前期乾旱缺墒區域旱情有所緩解,但吉林部分地區有較大冰雹災情,導致當地玉米幼苗自根部折斷,出現苗情危機,而華北降雨正逢小麥收割收尾階段,對於麥收以及過後儲存均有不利影響,小麥發芽降等幾率增加、優質小麥價高難求,對於玉米的替代能力以及優勢將有所縮減,即便如此,短期內市場需求回暖緩慢、維持弱勢的格局仍難以支撐行情上行。端午小長假期間,國內多地玉米價格平穩運行,唯獨華北地區企業收購報價出現明顯上調,其中山東地區表現最為明顯,企業週末期間玉米廠門收購報價上調10-24元/噸不等,提價企業主要集中在濰坊、魯南一帶,其他地區暫時平穩,河南地區也有少數企業報價上調20元/噸。據瞭解,此次報價上漲主要受到貨量縮減影響,因華北餘糧不多、東北陳糧發運利潤微薄,考慮到運費居高不下,在當前價格位置東北貿易商發運拍賣陳糧利潤空間依舊相對狹窄,預計後續山東地區對於玉米品質有要求的企業收購價格仍有上行空間。

展望後市,我國玉米後市趨勢變化又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一方面今年我國臨儲玉米拍賣已進行到第十週,雖然消費需求有限,周度成交率正在逐步走低,拍賣成交溢價幅度也小幅縮窄,但已拍賣成交的玉米未來集中出庫壓力將逐漸顯現,另一方面作為影響我國玉米市場的另一個不確定因素——中美貿易關係,後者即將進入一個關鍵時間窗口,同時我們對於進口玉米懸著的心始終無法放下,如果中國讓步進口美國玉米,對於國內市場將是一個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