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握大權,掌控了漢室,爲何卻不自己當皇帝呢?

三國時期群雄匯聚,而曹操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個,曹操至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時嶄露頭角,後來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的他早已成為了實際上的帝王,但是他卻一直都沒有稱帝,這又是為什麼呢?

曹操手握大權,掌控了漢室,為何卻不自己當皇帝呢?

第一個說法是他不想背亂臣賊子的罵名,當時東漢末年漢室衰微,但是曹操卻仍然擺脫不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即便是反叛也要以天子之名出師,而且曹操也明白,如果自己登上皇位,那他一定會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古代人非常重視名聲,在古代就算是反叛也要以勤王的名號。

曹操手握大權,掌控了漢室,為何卻不自己當皇帝呢?

第二個說法是他不想被群起而攻之,當時的曹操已經控制了漢室,他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帝王,如果曹操敢稱帝的話,虎視眈眈的孫權和劉備他們,必然會打著勤王的名號來聯合攻打曹操,而曹操一定會被天下英豪群起而攻之,這也會使他陷入被動,所以他才不稱帝。

曹操手握大權,掌控了漢室,為何卻不自己當皇帝呢?

第三個說法是,曹操重視實權而不看重虛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下命令也不過是借了漢獻帝的名號而已,當時整個朝廷都在他的手中,本來就是實際上的皇帝,稱帝帶來的麻煩絕對比好處要多得多,而曹操自然不會自找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