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工供養一個大學生用盡所有積蓄,畢業後孩子僅拿3000元一月工資?

法號悟性

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很普遍。剛畢業的大學生,尤其是普通大學的畢業生一抓一大把,初入社會沒有任何社會競爭力,如果是在家裡找了份工作,那麼一個月3000也算正常薪資水平了。畢竟在北京等這樣的一線城市,像不知名大學的二本甚至三本學生的稅前工資也就4500左右了。這個工資可能還沒有民工的高。所以,是不是民工供養大學生用盡積蓄,結果孩子就業只拿3000塊不值得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來比較一下上了大學和沒上大學的兩種孩子的差別:


第一,人際圈。不管什麼大學,其教育水平都要比高中的高,在大學裡,孩子會接觸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他們有的人之後說不定會有什麼成就。大學是半個社會,孩子會形成一個較高質量的人脈網,這對以後的就業與生活都有一種潛在的益處。


第二,晉升空間。家長尤其是農村的千萬不要鼠目寸光。儘管孩子剛畢業可能工資水平不高,但是他在大學裡接受的教育能讓他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快速的進步。如果他專業知識紮實的話,則很有可能努力之後成為團隊的管理者。


第三,對後代教育的影響。

文化水平高的家長對後代的教育程度是不一樣的。家長的教育水平越高,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越重視,並且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腦力勞動獲取財富總比體力來的強,並且是體力勞動的幾倍。

不是說孩子上學一定有用,但是現代文明社會,接受教育是每個人這一生必不可少的功課。如果一個人努力踏實,那麼在大學畢業之後經過自己的奮鬥一定能過上好的生活。家長為孩子的教育投資,這是一件值得的事。


決勝網

說實話,在而今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環境下,畢業後就能有份3000的工作,已經不錯啦!這就如同在武俠世界裡,一個窮鄉僻壤大深山裡的老農夫,用畢生的積蓄,資助供養了一位習武的少年,也許希望他能在江湖上有一番成就,但出道後,只是在鏢局謀了份押鏢的工作,你說這事兒,算好還是不好呢?

而今在大學裡有這麼一句有很力量的俗語:畢業就失業!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有多少來自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孩子,苦讀十多年費力考上大學,但卻在畢業的那一刻,遭遇了老天爺給他上的人生第一課。馬菠蘿從事人事管理工作多年,在每年大學畢業之際,看到招聘會上如春運般的擁擠場景,再看看招工單位僅有的那一兩個招聘崗位,著實為這些“天之驕子”們捏一把汗啊!那到底如何看待這位資助者的一片苦心與希望?又如何看待這區區3000元的工資呢?馬菠蘿就和大家一起來扒一扒其中的真相!

大家真的瞭解現在的就業形勢嗎?而今很多畢業生都是從不要錢的工作幹起的!

當下是一個躁動的年代,大家對於錢的渴望,對於成功的期盼,似乎讓每個人都變得極為浮躁。剛一畢業就想拿到上萬的工資,這樣的故事僅存在於清華北大之類的優秀畢業生,放眼全國的大學生,2017高校應屆畢業生逼近800萬。畢業就拿高薪的概率,差不多接近彩票中獎了。

馬菠蘿對於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還是感受頗深的,看到很多大學生在大三期間,就已經開始尋找實習機會。爭取能在畢業前積累一些實習工作的經驗,好在簡歷上濃墨重彩的寫上這一筆。為了一個實習的機會,大家都搶的頭破血流,而且很多情況下,都是免費給企業和導師幹活。對於一些排名較差的大專院校,畢業生面對的絕對是“畢業就失業”的窘境,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啊!

只要掌握了生存的技能和謀生的手段,現在掙3000不要緊,因為未來有可能掙3萬!

再說回到這位幸辛苦苦的資助者,也許在他內心深處,能看到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走出田地,突破似乎已經被上天決定的命運,通過學習和知識,一步步來改變人生,估計他已經很欣慰了。倘若再通過幾年職場的歷練,讓他真正掌握了某種生存的技能和謀生的手段,這就如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樣,這樣的資助成就,難道不值得我們的讚許和稱道嗎?

更何況,在而今激烈競爭的就業環境中,從月薪3000元幹起,一步步提升自己,一步步升職加薪,自然會在未來掙到更多的收入。倘若他還是個勤奮努力的創業人才,沒準在若干年後,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這些都值得資助者和我們去期待。看看下面圖中的女孩的背景照片,還有印象嗎?再看看如今的她。

所以,都急啥!不要僅僅因為剛畢業沒多久,只掙3000塊,就灰心喪氣的否定了一切,這麼想不就是典型的腦殘邏輯嘛~

【馬菠蘿】扎心總結

在如今浮躁的年代,有人甘願用積蓄去資助他人,不論最終的結局如何,我們應該更多的去稱頌這樣的偉大人格,何況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好心人。至於被資助者短期變成什麼樣,未來可能會發展成什麼樣?這些都彆著急下定論,更不應該成為我們不去學習和讚賞資助者的原因,您說對嗎?

歡迎大家與職場大咖“馬菠蘿”一起扒開職場真相,探究職場攻略,同修進階秘技!任何平臺搜索【馬菠蘿扒職場】都能找到馬菠蘿哦~ 期盼您的關注與評論交流,快來加入吧~

馬菠蘿扒職場

1983年,我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第二年暑假回家,全家特意去縣城拍了這張全家福。

就在這張照片的背面,我特別鄭重地寫下了我的誓言:先父母之憂而憂,後父母之樂而樂。

我是1983年入學,那時大學農村學生每月還有20元的助學金,但這點錢肯定是不夠花的。吃飯一般也就打個最便宜的毛菜,通常也就是一毛兩毛,芹菜粉、大頭菜是最最常見的,以至於我現在還最不愛吃這兩道菜。

當年我最垂涎欲滴的是食堂的肉片,一個是七角,白色稍微泛黃的肉片,裡面點綴著幾塊紅紅的胡蘿蔔,攪和在濃濃的澱粉芡中。一般只有媳婦從牡丹江來時,我才會去打一份,這算是我們的大餐了。

大學的教材是需要自己買的,而且專業書即使在那個年代也是很貴的。從大二開始,我再也沒買過專業書,反正我平時都是泡在圖書館裡看閒書,課都不上,只有最後一週突擊考試時,才從同學那借來專業書如飢似渴連續攻讀。因為別的同學考試前也得學,我一般就是在人家學到晚上十點後,人家睡覺了,我把書借來,一宿不睡,趕緊看完。必須得承認,我學習能力非凡,一學期的課,我通常連續三夜,基本能整到及格。

但即使這樣,老爸老媽也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兩個妹妹也都考到了縣重點高中,開始住校了。

每學期開學的時候,是爸媽最最煎熬的時刻,特別是老媽,她得到處去借錢。老爸老媽在我們村都是特別好面子的人,但沒辦法,不去借錢我們兄妹三人開學就沒法走了。我始終記得老媽借錢時的那種為難,可每學期,老媽把錢都借來了,都沒影響我們開學。

大妹妹也考出來時,小妹妹在家更是目睹了老爸老媽的艱難。有一回,小妹妹帶著開學的錢,還沒坐上車,就丟了,這可是老媽豁出老臉好不容易借來的錢啊!小妹妹哭了一道,回家嗓子都哭啞了,老媽沒說什麼,又出門去借了。

我們兄妹三人找的都是同學,全都是白手起家,畢業的頭幾年都很艱難,在農村老爸老媽的院門前,照下這張唯一的全家福時,我們都在奮鬥。



三十年過去,老爸老媽變老了,他們到我身邊已經十多年了。

我們兄妹三人,都沒啥大出息,但日子也都還過得去,每個人都特別孝順。特別慶幸的是,我們找的對象人品都特別好,他們對老爸老媽也都特別好。

大妹妹學的是會計,畢業去了山東,一人兼職好幾家,算是我們兄妹三人中條件最好的,也經常給爸媽郵錢,買東西;她的孩子也參加工作了,對她姥姥姥爺也還不錯。

小妹妹學的也是會計,畢業先是去了牡丹江,感覺在那得不到發展,這兩年兩口子去了江蘇,現在和妹夫年薪都是十五萬,生活算是有了很大的起色。她也是特別惦記老爸老媽,幾乎天天給老媽打電話。她的孩子今年剛剛出國留學了,我這個外甥最喜歡往我家這跑,大學寒假暑假不回家,放假就來我們這,住在姥爺姥姥那。



我雖然在職場上混得一波三折,但也算基本脫貧了,特別是媳婦小胖,對爸媽也特別好。女兒毛驢研究生畢業留在了南方大學,經常給她爺爺奶奶買各種吃的。

老爸老媽沒有收入,我們兄妹三個總給他倆錢,他倆節儉慣了,給多少都捨不得花,這十來年把我們給的錢積攢下來,居然存了二十多萬!

爸媽的衣服都是我們兄妹三人買,看到他倆不捨得花錢,媳婦總是買好水果、菜給他們送過去,當大夫的媳婦總有休班,只要休息,必做幾道好菜叫爸媽過來吃,我們還領著他們到處旅遊。

老爸老媽也從全村曾經最辛苦的人,變成了全村最幸福的老人,他們一直為我們兄妹三人自豪。

在我們那個年代,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知識也真的改變了我們兄妹三人和父母的命運。

現在,教育產業化了,大學學費更高了,農民供養一個大學生更加艱難了。

大學生擴招了,遍地都是大學生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了。

但知識改變命運,似乎仍然是農村大學生的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感謝朋友們關注這篇回答,很多朋友質疑當年20元助學金怎麼會不夠花,這個怪我自己沒說明白。我是指每個月雖然有20元助學金,但每學期還是得花家裡的錢,包括買本子、教材,後三年專業的教材我都沒買,這筆錢算是省下了,但本子必須得自己買;有的朋友說當年本子和教材都是免費的,我只能羨慕您的學校真的太好了,我們這些一樣也不免,包括筆、墨水之類。那個年代很少有用碳素筆的,包括製圖課用的鉛筆,我當年感覺好貴的,因為得買好幾樣的中華鉛筆,用著特別心疼,所以記憶特深刻。

我花的另一樣特別敗家的錢,就是總往對象那跑,當年哈爾濱到牡丹江的車票是6元,我特意辦了到牡丹江的學生證,半價也得3元,如果是快車,就是4.5;還有一筆費用也是花給對象了,就是每天都給她寫一封信,郵票一張八分,足足寫了三年;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成了我媳婦,我們的感情歷經三十多年的考驗仍然如當年初戀。

再就是每個學期回家的車票了,那個年代都不比吃穿。每學期都是開學初爸媽給一百或者二百,剩下的就全靠助學金了,農村的同學學期末基本就彈盡糧絕全靠互相借。城裡的同學就要好過的多,有的城裡同學還經常喝酒,我們幾個農村的,從未參與過。我努力回憶了一下,又特地問了媳婦,她的記憶力遠遠超過我,她也說,當年我們食堂肉片確實是七角。大家說不可能那麼貴,那我只能怪當年的食堂心太黑。


現在似乎剛剛明白了悟空問答的機制,有時會把前期的答題再翻騰出來,所以這個答題昨天又在引起熱議,感謝朋友們對我的鼓勵。

對於個別人一再糾纏肉片在八十年代校園到底值不值七角,我懶得再回答了。我只想對這樣的人說:您的眼睛總能在一堆東西中找到您最不愛看的東西,然後盯住不放,這樣的心理極其不健康,最好去看看心理醫生。

分享一條信息:安倍政府決定對於年收入不到38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2萬元)的家庭實施免除大學學費及提供補貼型獎學金等支援措施,對於低於270萬日元的家庭,不但要對大學生實施學費全免,還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膳食補貼及其他補貼,說白了,就是國家供你上大學。


這個問題討論的對象有三個:民工父母無一技之長的大學生,還有3000元工資的工作

對於供子女上大學的父母,無論是民工還是土豪,我們都應該心存敬畏。

尤其是農村子女,需要靠借貸和他人資助上大學的情況,如果我們不能幫一把,也不要潑涼水或歧視。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對於努力奮進的人,我們本可以多給一些認可與鼓勵。就像歌詞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然後來聊聊沒有一技之長的大學生。

那到底什麼叫做一技之長呢?

而且不說大學生,很多已經工作多年的人也未必覺得自己有一技之長。另外,大學教育大家都知道,並不是以教授技能為主,而且民工子弟的家庭通常不富裕,既然上大學就已經用盡積蓄,也就不太有條件去培養一技之長。當然,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知識免費,有很多途徑可以去培養興趣學習技能,關鍵還是看個人的主觀意願。

當然,如果是一個大學生在學校裡不好好學習,天天只知道玩樂揮霍父母的積蓄,那麼不管什麼家庭背景,用比較輕的語言進行評價的話,那就是“不成熟”、“不懂事”,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則“罪加一等”。而且這種情況在如今也並不少見,歸根結底,依然是教育不到位的問題。家庭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教育,社會也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

至於3000元的工資,乍看起來覺得很少,覺得大學的書都白讀了。

但這其實是大學畢業生工資的平均水平。

至於這個大學生以後能拿多少,那涉及的因素更多,包括個人選擇、努力程度、行業趨勢等等。

可能有些朋友覺得:花光積蓄供子女讀完大學最後才拿到3000元工資,太少太不划算了。這是不是投資,大家見仁見智。哪怕就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花光積蓄供讀大學,這積蓄咱就大概按10到20萬算。

大學生一個月3000元,一年36000元(有的農民兄弟一年也才幾千一萬的收入),投資二十二年,十五年回本,這還是沒算漲工資的情況(既然是從投資的角度,那孩子結婚之類也是孩子自己操心了)。

然後再說整個家庭,第一代民工,第二代白領,第三代的家庭條件估計也不會再差到哪裡去。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依然是有道理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作為個人,哪怕起點低,也不要氣餒。利用好時代給予的便利,努力學習,增強自身的實力。

您覺得供子女上學算不算投資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一個月三千?看來你是過於樂觀了。據我瞭解,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是遠遠達不到三千的,普遍在2200-2800左右。不要說二本和三本,就是很多一本畢業的女孩子也不過是做超市導購或賣賣服裝、傢俱、房子之類,這些工作起薪點很低的。



即便這樣,很多農民家庭依然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大學,實在考不上好大學,高價學費的三本也要讀。很多人說農村家長太傻了,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與其諷刺農村家長傻,不如理解這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說句良心話,做農民太不容易了。早出晚歸地種點糧食,辛苦一年還不夠農藥和化肥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農民真實的寫照。所以,哪個做父母的不盼望孩子能夠脫離苦海呢。

有些人說,農民的孩子沒必要考大學,只要不怕辛苦,做什麼都可以成才。說句不好聽的,這樣的雞湯不喝也罷。農民雖然文化不高,但是並不傻,他們心裡非常清楚,在這個社會,留給農民孩子成才的機會並不多。社會有很多不公平,那都是農民無法左右的,但是,考大學是這個社會留給農民的唯一改變命運的公平機會。雖然考上大學,並不見得改變了命運,但是起碼增加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這個機會都不抓住的話,農村孩子只能生生世世面朝黃土背朝天了。

歸根結底,農民太苦了,掙錢太不容易了。每一個有責任感的農村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農門,擺脫貧困,“到城市去”是每一個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盼。雖然,不讀大學直接進廠打工也可以實現去城市生活的夢想,但是,流水線操作工和職場白領畢竟職場地位是不一樣的,個人成長的機會也差別較大。所以,農村父母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讀大學。道理就是這麼樸素和簡單!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管理那點事

作為大學老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大學,真心培養不出人才來。別說人才了,很多大學培養出來的人不被裁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你去問問那些二本三本畢業的學生,尤其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有幾個不是花了父母積累下來的血汗錢,到頭來一個月掙個幾千塊錢工資的?一技之長?恐怕連一本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也不敢保證這個事情啊。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我來說說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說說花光農村父母一輩子積蓄這事情吧。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我深有體會。按照我們上大學衣食住行的標準,我不是說高的標準,就是一般水平,說實在的,對於一個農村家庭都是很大的壓力。我那時候自己不想給父母壓力,於是自己承擔了這個壓力。十幾年之前,我一年下來的各種費用恐怕也得兩萬塊錢左右,四年下來就八萬塊錢,按照今天的水平,恐怕得十五六萬。一個農村家庭,有幾個真正到孩子讀大學那會兒就有個十五六萬的積蓄的呀?真心沒有啊!可不就是為了讓孩子上學,父母一輩子都搭進去了。

在農村,很多父母都認為讓孩子上大學是改變命運的重大機會。但我說句實在話,改變命運肯定是改變了,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未必是機會,甚至都有可能是災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爛三本出來,錢是花完了,可是孩子不但沒有學到什麼好東西,反而極有可能沾染一堆壞毛病,這些都是跟同學學來的。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好高騖遠,變得既不像個農村人,也不是個城市人。不倫不類。高不成低不就。

但是你反過來看自己的孩子的那些沒上過大學的同學,人家已經通過幾年的社會打拼小有成就了,人家已經賺了十幾萬幾十萬了。等你家孩子畢業,才發現,這種爛學校畢業,連份工作都不好找。甚至給自己的同學打工人家都不願意要。為什麼呀?真是好的沒學到,壞的學了一大堆。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接著來說說咱們的大學教育,尤其是爛學校的大學教育。說白了,這是社會浮躁帶來的惡果,教育質量不斷下滑。在咱們這些爛大學裡,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大家都是來混的。老師混個工資,學生混個文憑。老師教不了什麼,學生學不到什麼。

於是,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種學校的畢業生,沒能力也沒技能,一個月給三千也算高。但是你想想,父母花了多少錢啊?多少年才能把父母的投資收回啊?

所以,我勸那些想著孩子通過大學就能改變命運的農村父母,千萬別讓你的孩子去讀個爛二本爛三本,花了錢沒長能耐,還不如去讀個技校學個技術活呢。你可以考慮考慮我的建議,不要因為沒聽我的勸告而害了孩子啊!


民國娛樂圈

我也出生於農村。我2001年考上大學時我父母都非常的高興,但是我能看出他們還是有壓力的。當時入學的學費加住宿費應該是5000或者是6000,還要給我準備半年的生活費,加起來近一萬元。而那個時候對我家來說一萬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在我們當地,孩子考上大學以後要請親朋好友吃飯,要擺宴席的。那一次我們家刨去開支,大概還有結餘5000多塊錢,這樣的話還差近5000塊錢。於是我父母把我家留下來裡面的小麥給賣掉,只留了一些口糧而已,又借了一兩千元,給我湊夠了一萬塊錢才去的學校。

大學我讀了七年,頭三年我父母還可以給我湊夠學費,但後面的四年就有一些困難,所以我申請了助學貸款,每個月生活費大概在500塊錢左右,儘管我曾經想當家教,但是一個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一個是水平真不行了,所以在大學期間打工也基本上沒賺到多少錢。在大學的期間,我們家基本上是傾其所有供我讀書的。

2011年之後我的日子好過一點,加上這幾年一直在做網絡自媒體也小有成就,也小有收入,至少生活過得稍微體面一點,但是距離我理想的生活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但是我總是想起我的老師曾經對我講的一句話,要想富,就不要選擇醫生,既然選擇了醫生,你就不要指望當醫生能夠讓你發家致富。我是非常認可這個道理。

作為窮人家和農村出來的孩子,父母花了畢生的積蓄來供養你讀大學,而大學畢業以後拿少的可憐的工資。我還是覺得我們這些人還需要多多的集思廣益,多多的接受一些不同領域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去做一些不是本專業或者跟自己專業有關的相關的一些事情,可能收入會高很多。

加油加油!


皮膚科徐宏俊醫生

職場火鍋此時此刻,不想講大道理,不想熬雞湯,只想反問題主一句話:不供養孩子上大學,還有其他更好的路嗎?難道非要像那個“放羊幹啥”的故事嗎?你放羊幹啥?放羊賺錢,娶媳婦。你娶媳婦幹啥?娶媳婦生娃呀。你生娃幹啥?生娃放羊啊。人人都埋怨高考,但高考對改變窮人命運,又是相對最公平的機會。

一位農民工用盡所有積蓄供養出一個大學生,我首先朝這位農民工父親伸出大拇指,贊一個。這是明白人,也是堅強的人,他懂得最窮不能窮教育,救急不就窮,只是教育才能根本改變命運。這位農民工比許多“知識分子”強多了,許多“知識分子”不是鼓吹“讀書無用論”嗎?這位農民工就沒有上這個當。

這位農民工父親供養大學生,圖的就是孩子每月掙3000元工資嗎?肯定不是。他敢於用盡積蓄供養孩子,就是投資教育、投資孩子、投資未來,歸根到底,投資改變家族命運的機會。回到第一句話,否則,這位農民工父親還有其他路徑可選嗎?他一生的積蓄能有幾個錢?用盡積蓄給孩子在田頭蓋間瓦房,娶一門媳婦,重複他老爹當農民工的一生?好在這位農民工父親比悟空問答裡的多數人清醒,人家可沒有這麼傻幹。

這位農民工父親清醒地知道,投資孩子上完大學後,讓孩子走出農村,走向城市。走向城市,學歷是第一塊敲門磚,如果沒有這塊敲門磚,恐怕連城市的門檻都邁不進去。那麼,第一步先讓孩子改變命運,哪怕是月薪3000元,先改變家族生存的軌跡,哪怕讓孩子作為“創一代”,孩子的孩子(農民工的孫子輩)不就是“城市一代”了。也許,農民工和他的孩子,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可能要犧牲兩代人的奮鬥,才能改變家族生存的軌跡。

當然,這位農民工的眼光肯定不限於此。孩子大學畢業之後,對命運的改造,可能有千萬種,遠遠比在農村種田要多得多。最有可能的就是,今年月薪3000元,好好奮鬥,明天4000元后年5000元,如果拼得再狠一點、運氣再好一點,五年月薪10000元,十年後月薪3萬元。這個發展的軌跡,並不是遙不可及,而是我們身邊許多農村孩子的發展軌跡,甚至也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職場火鍋

首先,就我個人的看法而言,這種情況不是少數,要知道一個家族的崛起是一場接力賽而不是短跑賽!


教育資源極度不公平

很多農村出身的孩子經過努力考上大學,結果畢業卻沒有達到家人所想的那樣,其實現在,大學教育應該可以說是極度不平衡,很多企業爭搶211、985名校的高材生,國家的財政扶持也更多的投入到這樣的大學,而對於那些農村出身的孩子,本就資源比城市裡的孩子差點,又能有多少考上這樣的名校的呢?或許有,但和城市孩子比起來還是少數,所以社會近幾年就流傳這樣一句話:寒門再難出貴子!


這句話在我看來是有道理的,以前都會認為農村孩子肯吃苦,其實現在農村條件好了,一些家長甚至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幹農活,做家務,相比於城市孩子,農村孩子見識的世面要窄很多,一些貪玩的孩子甚至就放棄了上學,然而那些相對老實的孩子,則努力考上了大學。


但到了大學,想必很多農村孩子會感到落差,因為自己的見識太小,自卑感往往出自這樣的農村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也往往會誕生兩個極端,一個是好的:持續奮進,考上研究生,繼續深造。另一個是壞的:終日鬱鬱寡歡,自卑尤其重,而且揹負家庭太多期望,無形之中給自己很多壓力,大學裡墮落,混個畢業證出來就完事了。

其實兩種情況相比,有的人即使做到了研究生,也不一定能得到高工資,當然相對本科,它的選擇性更多一些,但在能力面前,兩者就不一定了。真正決定工資水平的,不是你的學歷與否,而是你的能力,基本能力應該是對應著你的學歷,但是能力的大小不是學歷來定格的!

其實這第二種情況,往往是能力決定了日後的命運,中國的大學教育偏重理論,實踐性不強,學生基本上學不到什麼,一些進入學生會的甚至還會沾染上官僚氣息,打官腔,但也是嘴皮子利索,將來社會上或許可以很快地和人打成一片,積累人脈。而那些性格內向的人,大學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差很多,四年大學生涯中沒有積累技能的話,這樣的人進入社會,工資自然不會高。

所以,大學學習不僅僅學習理論,更重要的是掌握技能,一些基本的辦公軟件World、Excel等都需要熟練操作,最好要積累社會經驗,多學技能,多技能傍身自然不會擔心將來的工資!


您覺得寒門學子能通過怎樣的方式逆襲?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精進Excel」系頭條簽約作者,關注我,如果任意點開三篇文章,沒有你想要的知識,算我耍流氓!

精進Excel

現在的畢業生試用期工資都不高,都是最低工資收入水平線上。很多人會覺得供養孩子大學四年,學費和生活費都是一筆大的費用,家境困難的農民工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那可以說是用盡所胡積蓄,傾家蕩產供小孩去讀大學。

反觀畢業後,大學生一開始工資僅拿3千元一個月,有時候還不如高中同學畢業就外出進廠打工或者自己創業,工資都有四五千,心裡難免不平衡,那農民工家庭本身就困難,為孩子讀大學花盡積蓄值得嗎?

【1】有時候要長遠的看待事情,不能只看眼前

現在的社會,處處講究文憑,雖然說有文憑不一定能拿高收入,但是沒有文憑的肯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拿提高收入。現在大學生剛畢業收入可能沒有以前高中同學收入高,但是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發揮出來的,也是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的。如果只看眼前誰的工資高低,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2】付出不等於收穫,值不值得還得看自己怎麼想?

農民工家庭父母因為本身條件有限,只能從事社會底層工作,因為自己的原因才會花盡積蓄讓小孩去讀大學生,寄望他們以後能出人頭地,希望日後自己的小孩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不要像自己一樣沒文化,有些人急功求成,希望子女一出來就有高收入,不是每個人都能一畢業就實現高收入,任何事情都是有個過程,前期播種,後期才能收穫,也有可能根本就沒無法收穫,所以每個人看待事情不能單看一點,也不要片面的想事情,路遙知馬力,只有耐得住時間的賽跑才能贏到最後。

所以不能說農民工花掉積蓄供小孩子讀書,畢業後只拿3000元工資就是否定他們的付出,這是非常片面的。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