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成績出來後,聰明家長最應該做這3件事,下學期不用愁!

期末考試已經落下帷幕,隨之而來的就是成績的公佈。孩子的成績一直是家長心頭的一根刺,牽動著家長的每一根神經。家長見面的寒暄從去哪兒玩直接變成了:

“你家兒子考試怎麼樣?”

“別提了,那點兒分數提起來都丟人,我告訴他暑假別想玩兒了,直接去補習班老老實實補課吧!你兒子呢?”

“我兒子這次三科都在95分以上,前三呢,這不剛要去給他買點兒好吃的獎勵獎勵呢。”

中國的應試教育下,沒有哪個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分數,但大部分家長,在對待孩子考試成績的問題上卻有失偏頗。無論考的好不好,怎樣處理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回應,幫助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能有更大的進步呢?

期末成績出來後,聰明家長最應該做這3件事,下學期不用愁!

今天小寶想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身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應對孩子成績的好壞。

孩子考得好:

獎勵型:我們家兒子真棒!想吃啥跟媽說,媽給你做!零花錢翻番!

誇耀型:我們家兒子就是智商高,稍微抓一下學習成績就上去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期末成績獲得很好的成績之後,就放任孩子隨意玩耍,想幹嘛就幹嘛。首先,成績上來說,孩子的能力是一部分,但也有一種運氣的成分:考試的內容剛好是孩子會做的內容。學習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在孩子獲得優異成績的時候,可以抓的不那麼嚴,但一定要鞏固,這樣才能保持穩定的學習成績,而不會偏差太大。

期末成績出來後,聰明家長最應該做這3件事,下學期不用愁!

孩子考得不好:

窮追不捨型:你看看你期末考試考了個啥樣子,還好意思看電視?還不去看書?

施加壓力型:這個暑假你別想著玩兒了,我給你報了3個補習班,好好把這些都補回來,你可要好好學,別把媽給你交的錢都浪費了。

期末成績出來後,聰明家長最應該做這3件事,下學期不用愁!

以上兩種做法有欠考慮。成績既然已經定型,那都是過去式,並不代表將來會一直如此。在這種時刻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除了鼓勵以外,我們當家長的更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針對弱項進行強化,強項進行鞏固。

一項數據調查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85%的老師和家長對問題原因也沒有做到根源追溯。

那麼怎樣才能解讀期末考試分數,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間,幫助他進步呢?

第一步:分析試卷,找出丟分原因、擬定對策

原因1:基礎知識掌握較低

對策1:對題目涉及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真正理解透徹。

原因2:對應用基礎知識解決綜合問題的技巧不熟

對策2:從一道題上升到另一道題,多做練習,熟練這類提醒,融會貫通。

原因3:審題不仔細、計算失誤、考慮不周

對策3:鍛鍊應試技巧,保持平常心,養成答題完檢查的好習慣。

期末成績出來後,聰明家長最應該做這3件事,下學期不用愁!

第二步:分析分數漲跌趨勢

將前後幾次的單科成績進行比較,根據前後分數的漲跌進行分析,外在原因(對科目某一領域的不瞭解、學習吃力)或是內在原因(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等),這一點抓住後,可以避免孩子在後期產生厭學的情節。

將所有科目成績進行比較,保優強弱,鞏固擅長的科目,加強短板的科目,這樣才能把精力用對地方,這樣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方向也更有幫助。

第三步: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有些孩子成績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孩子智力的幾個基本因素--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這四個方面的能力往往發展不平衡。

有的孩子記憶力強而思維力弱,有的觀察力強而記憶力弱。從孩子實際出發,找出短板,進項專項訓練。在少年時期今早發現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未來智力全面發展。

期末成績出來後,聰明家長最應該做這3件事,下學期不用愁!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家長的理解、接納和幫助。這個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考試範圍,比考試範圍更寬廣的是看到孩子成績時家長的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