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人生嘛,就是旅途

旅途嘛,每天都要住宿

住哪裡不是住?

山高路遠,你可以一個人的時候開著車穿越整個西澳,在無人區的星空下夜宿帳篷,看著天空發發呆,然後安然入睡。燈火酒綠,你可以和一群人住進市中心昂貴的酒店,享受當下物質飽滿的生活,一個異國派對足夠消遣。假如心中藏著詩和遠方,要去經歷不一樣的故事,遇見不同的人,那青旅一定是必定住的一站。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很多人會覺得青旅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安全性不高,比如在國內就有很多青旅,遊客也層次不齊,看得上眼的看不上眼都住在一起。有時候對面住了個晚上呼嚕聲震耳欲聾的夥伴,或者自己的上鋪住了個體重可能有點過的朋友讓你覺得夜裡睡覺上面隨時會塌下來的感覺,甚至更不好的一些遭遇,你就會憎恨自己幹嘛省這點錢受這些罪?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既然有期望就不要有失望,我們旅行者或者說揹包客一組就應該有心理準備。也說不定,你遇見的就是一個經歷豐富行囊滿滿的故事人,你一杯酒他一席話,你的旅行就充滿了意義,也許那些為了旅行而要去打發的煩惱就煙消雲散;也許還說不定,你認識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前的路途都獨自前行,卻發現前路相同,於是結伴而行,路上多了陪伴不亦樂與?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那當然,可能還有什麼一見鍾情,那些更小的幾率只能靠自我的修行吧~~哈哈,靠運氣靠品。這就是緣分:一期一會,世當珍惜。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如果你來澳洲,想體驗一回異國情懷,認識一些外國朋友,那青旅一定是一個不二之選。澳大利亞的青旅,大部份以接侍揹包客為主。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比較有名的青旅遊有YHA:位於悉尼市中心一遺產建築裡的悉尼中央青年旅舍交通也是非常便利,距離悉尼國際機場只有10分鐘的火車時間,而且從該旅行社步行就可以到達悉尼歌劇院、悉尼市政廳、悉尼魚市場和唐人街等景點。該旅舍連續三年榮獲澳大利亞旅遊獎,已經被列入澳大利亞旅遊業榮譽殿堂。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旅舍的屋頂可以觀看悉尼的全景,而且自助廚房、游泳池、桑拿、市內電影院、咖啡廳等設施配備齊全,旅舍還為揹包客們提供免費的煎餅早餐,還有澳洲傳統燒烤、比薩餅之夜、以及徒步旅行等豐富的活動。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真正的青年旅舍住客採用步行或騎單車,自己動手做飯,放棄大而豪華的旅館,選擇簡單而舒適的青年旅館。這是一種浪漫的理想主義旅遊觀。在這時,樣樣事情絕對需要你自己動手。" 你需要自己做飯、自己洗衣、自己找路,甚至有時需要自備睡袋、床單。在這裡你能夠找到各種各樣的設備,相關資料在旅舍指南中都有備註,在你入住之前就能夠了解到詳細的情況。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每家青年旅舍都有一個很大的廚房、各種鍋、碗、瓢、盆、刀、叉、勺隨意取用,水龍頭既提供冷水,也有熱水。廚房的四周是各種爐灶和若干個供揹包客們使用的大容量冰箱。你可將自己在超級市場購買的麵包、牛奶、牛排、肉及各種蔬菜、飲料、調味品等置於其中。為了防止拿錯或客人走後食品由於長期放置而腐敗變質,青年旅舍一般都要求客人將自己的食品用塑料袋裝起來,裡面放一紙條,標明自己的姓名、房號及食品的採購日期,並對冰箱每週清理一次。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廚房中間一張操作平臺,可供多人同時使用。另外,在廚房的某一位置,還擺放著由青年旅舍免費為客人提供的各種調味品,甚至連麵粉也是免費供應的,如果運氣好,有時還會有免費蔬菜供應。當然有些旅舍也會提供餐飲服務,收費合理。

所以介紹了這麼多,青旅真的是一個設備都應有盡有的地方,就看你願不願意放下自己,去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去感受陌生人之間的交流,去學會相信,學會開放,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故事和分享自己的故事。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MY STORY :

我剛來悉尼是9月份的尾巴,入夏的悉尼陽光不會太猛烈,穿一件白T恤就可以。從中央火車站出來往YHA走,那是我第一次住青旅,就在異國有了不一樣的體驗。YHA中央青年旅社算是高大上的一個青旅了。一樓是會客廳和咖啡廳,二樓是娛樂場所,有電影放映廳,有廚房,有聊天桌臺等等,再往上就是住宿了,有四人間六人間還有八人間,你可以選擇男女混住也可以選擇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到了八層以上好像有游泳室。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那時候我剛入住就被隨機地安排到了八樓,一進門的時候,看到一位中國同胞就異常開心,他鄉遇故鄉啊(那時候見到箇中國人就很高興地去聊天,直到發現悉尼都是華人)仔細一聊才發現他也是拿著打工度假簽證過來的朋友,準備現在這兒展望一下是否有工作然後再去找房子。他住在我的斜對面上鋪。而住在我上鋪的是一位日本朋友,也拿著打工度假簽證過來。最後到了晚上,對面的法國小哥說著他的法式英語和我介紹,他也是這個簽證,頓時才發現,世界很小,原來悉尼這個地方,在青旅是初識同道者的地方。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當然最多交談的是打工度假的朋友,而那位日本朋友,因為他經常在外面,不常見面和交談,所以也不太認識,只有平時最基本的禮貌問候。但是對面的法國朋友,比我小一歲,看著卻比我老成很多,和他溝通最難的還是他那難以理解的法式發音的英語,時不時他會讓我教他一些英語,教他如何發音等等,也就成了大家逗著笑嘻嘻哈哈的日常。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在那個房間住了三天之後,又換到了另外一個房間,遇到了一位韓國室友,對面是一位正在辦理移民的華人,斜對面好像是一位非常神秘的印度人。那位華人朋友在建築工地上班,每天早出晚歸,我剛來的好時候還不知道移民這些事情,沒想到移民是那麼艱難的事情,要經過一段難熬的歷程。韓國大哥也是拿著打工度假的簽證過來的,和我挺聊得來,後來我們就成了室友。其實遇到他們,特別是在青旅,大部分的朋友都是來旅行或者打工度假,把這裡作為歇腳點,想一想澳洲這個移民國度,讓來自全國的人們來這裡留下一個短暫的夢,夢醒時分很多人還是要離開,多多少少有些遺憾,但是人們只要心態樂觀,將它看作自己的經歷,那麼路徑出處總會出現曙光。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等到她女兒回來,我們也和這位悉尼大學的教授聊了一翻。上大學的時候,她學的是豎琴專業,那時候報考悉尼大學的時候過來面試,因為是藝術專業需要現場演奏,面試完之後考官讓她回國等消息,一等就是一年,當她正準備放棄的時候,悉尼大學那邊發來了小心,讓她拿著全額獎學金去讀這個專業。完成了學業之後,她就留在了悉尼任教,因為豎琴這個專業非常稀缺,所以她的堅持和選擇也成為了自己能夠留在這裡的關鍵。如今,她已經能夠有能力把母親接過來悉尼遊玩了。前不見,他們還去過布里斯班,下一站就是堪培拉。老奶奶還惦念著說,這裡的青旅還沒布里斯班好,那邊裝修更好看,我們住在那邊很舒服的!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老奶奶做人很樂觀,有人願意和她聊天她就會聊,有好幾個老外都和她結下了感情,雖然他們預言溝通困難,但是總能相互幫助。老奶奶的身邊是一大袋的行李,女兒不在的時候,她一個人看管,但是人老了也不怕丟東西,她心裡那份滿足來自早年的教師經歷,現在自己的女兒也成了教師。老奶奶還說自己現在還是吃不慣這裡的飯菜,喜歡吃中國菜,我那時候正好在一家中餐廳作簡直,就告訴老奶奶我的上班時間和地點,老奶奶說好的明天一定過去。我說您一定要記得啊,老奶奶說好的。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後來,第二天的時候,我沒有見到過老奶奶,可能是她的女兒已經帶著她離開了。畢竟是青旅,人來人往是過客,故事也只能停留在最精彩的那一刻。再往後,好像過了三個月,我在餐廳見到了他們,老師帶著奶奶蹣跚地走進餐館,我問她們還記得我嗎,老師說記得的,可惜老奶奶已經忘記我了。

畢竟很多時候,在青旅遇見的朋友都是一面之緣,是後會無期。

沒住過青旅,怎麼算旅行?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

擁有著後知後覺的美麗

經歷過青旅

才知道旅行

擁有不一樣的意義

它在於放下自我

在於發現故事

在於不期而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