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清晚期「六品軍功」功牌現身河北清河

罕見清晚期“六品軍功”功牌現身河北清河 76歲收藏者稱:系先父作戰奮勇受獎

近日,河北清河縣進行文物普查時,在楚太和村閻繼友老人家中發現一張清代晚期“六品軍功”功牌。28日,清河縣地方誌辦主任李靖稱,該功牌據今已有107年曆史,極其稀少珍罕,對於研究清代獎賞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參考依據。

罕見清晚期“六品軍功”功牌現身河北清河

清代“六品軍功”功牌。 張鵬翔 攝

據介紹,功牌長62釐米、寬42釐米,共172字,質地為泛黃棉紙,保存比較完整,文字、圖案清晰。整幅仿造碑刻形制,“功牌”兩個大字居中置頂,周邊印有“二龍戲珠”紋飾。題頭表明頒發者的銜位品級:“欽命總統第一軍軍諮府軍諮使署鑲白旗漢軍副都統馮”,其中,馮即指馮國璋;正文說明獲頒功牌緣由:“進攻漢口一帶所向有功,殺敵打仗奮勇,輸送勤捷,偵探明確之員”,然後寫明獎賞的人員:“陸軍第六鎮步兵二十一標第三營右四副兵閻祿禎應即頒給六品功牌以資鼓勵”。在“功牌”左側標註的年月日為“宣統三年十一月初一日”,上蓋有朱文篆書方印一枚。“功牌”、“收執”、“為”等字樣上有硃筆在上面圈、點、勾畫的痕跡。

今年76歲的閻繼友老人稱,該功牌是頒發給自己的父親閻如功的。年幼時閻繼友經常聽父親講起這件事:1903年,15歲的閻如功因為年齡尚幼,便以哥哥閻如禎的名字應召入宮,成為清宮侍衛。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包括閻如功在內的清宮侍衛被解散,閻如功編入北洋陸軍第六鎮步兵二十一標第三營。後因作戰奮勇,父親獲頒這張“六品軍功牌”,但由於口音問題,登記時“閆如禎”寫成了“閻祿禎”。

李靖表示,經過一百多年的歲月流逝,清代流傳至今的功牌已經極其稀少珍罕,多數藏身於國家博物館或檔案館內。這些功牌為研究清代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領域的社會狀況,提供了難得的文獻資料,特別是對於研究清代獎賞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參考依據,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據瞭解,功牌是封建時代發給有功將士的獎牌。清代以前,朝廷嘉獎將士,有的採用“丹書鐵券”,俗稱“免死金牌”,又稱“免死牌”。滿清入主中原後,廢除“丹書鐵券”,用“功牌”取而代之。清功牌先為銀製,後以紫綾裱紙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