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的子載波間隔和載波帶寬

5G NR的子載波間隔和載波帶寬

自動化智能,物聯網(IoT),自動駕駛汽車,虛擬/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正在成為現實。這些技術基於甚至更快,更迅速和更可靠的一切內部連接,這對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既提出了要求。根據這些要求,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向國際移動通信(IMT)建議了2020年及以後的移動通信技術的建議,即IMT-2020。該建議列舉了IMT-2020的主要設想使用場景,包括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超可靠低延遲通信(URLLC)和大規模機器類型通信(mMTC)。

5G NR的子載波間隔和載波帶寬

5G NR定義的三種應用場景

本文概述了基於3GPP標準化會議中的最新討論和決策以及被認為符合IMT-2020要求的其他新功能的NR寬帶寬(BW)工作。更具體地說,與LTE相比,NR支持可擴展的子載波間隔(SCS)和更寬的信道帶寬(CBW,channel BW),這與數據速率,等待時間,帶寬,支持各種服務以及支持的頻譜頻段直接相關。與現有的載波聚合(CA)機制相比,廣泛的CBW能夠更有效地利用頻率資源。另一方面,在系統中支持多個SCS選項有幾個優點。對於較小的SCS,可以使系統更容忍多徑延遲擴展的影響,同時保持循環前綴(CP,cyclic prefix)持續時間與正交頻分複用(OFDM)符號持續時間成比率,即保持CP開銷比不變。這對於較低的載波頻率特別有用。對於較大的SCS,相位噪聲的估計和補償變得更容易,而相位噪聲的影響在較高的載波頻率下會加劇。

A.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SCS)

與LTE的單15 kHz 的SCS(Sub-carrier Spacing,子載波間隔)選項相比,5G NR支持可擴展的SCS。可擴展的SCS(Sub-carrier Spacing,子載波間隔)表示為fc = 15∙2^n [kHz],其中n是一個非負整數。2的n次冪的定標法有助於不同SCS之間的符號邊界對齊。換句話說,某個SCS為 f1的符號總是可以精確地包含整數個SCS為f2(f2大於f1)的符號。 RAN1已決定在SI階段中從RAN1規範角度支持高達480 kHz的SCS(Sub-carrier Spacing,子載波間隔),但每個頻帶中可使用的實際SCS值集合取決於RAN4中的定義。根據RAN4的決定,在Release-15的協議中,15/30/60 kHz SCS(Sub-carrier Spacing,子載波間隔)值用於頻率範圍1(FR1,frequency range 1 ),其信道帶寬(CBW)可以達到100 MHz,其中頻率範圍1(FR1,frequency range 1 )用來表示頻率範圍為450MHz - 6000 MHz的蜂窩頻段,又名6 GHz以下頻段(sub-6 GHz bands)。頻率範圍2(FR2,frequency range 2)中使用60/120 kHz 的SCS值,FR2的頻率範圍為24.25 - 52.6 GHz,也稱為毫米波波段,其中FR2頻段的信道帶寬(CBW)高達400 MHz,可見5G NR信號所支持的SCS和CBW值因頻段不同而存在差異。請注意,非數據信道可能存在例外情況。例如,在NR中,統稱為SS(synchronization signals,同步信號)塊的主和輔同步信號(PSS / SSS,primary 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和物理廣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將使用15/30 kHz 的SCS用於低於6 GHz頻段的信號,而120/240 kHz的SCS用於6 GHz以上頻段。在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情況下,除了使用15/30/60/120 kHz 的SCS的短前導碼序列(short preamble sequence )之外,而長前導碼序列(long preamble sequence )還使用1.25 / 5kHz 的SCS。

5G NR的子載波間隔和載波帶寬

5G NR的子載波間隔

在NR中支持多個SCS選項有幾個優點。當使用較小的SCS時,符號長度成反比增加。在符號長度較長的情況下,OFDM符號的CP可以以CP持續時間與OFDM符號持續時間(即,CP開銷比)相同的比率變長。因此,對於較小的SCS,系統可以在相同的CP開銷比的情況下更容忍多徑延遲擴展的影響。另一方面,較大的SCS使符號持續時間更短,這不僅有利於快速傳輸週轉時間,而且對降低對相位噪聲的敏感程度方面也是有利的。相位噪聲(phase noise)是一個隨機過程,並且由於本地振盪器( local oscillator(s).)的時間不穩定性而直接影響基帶信號和RF信號之間的上/下變頻(up/down conversion)。頻域中的相位噪聲(phase noise)在時域中引起信號抖動。通常,相位噪聲隨著載波頻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更高的載波頻率中相位噪聲(phase noise)更成問題。當相位變化速率相對於OFDM符號持續時間較慢時,相位噪聲可以被建模為常數並且可以通過估計來補償。用於此目的的NR中的參考信號(RSs,reference signals )是相位跟蹤RS(PT-RS,phase tracking RSs )和精細的時間/頻率跟蹤RS(time/frequency tracking RSs)。然而,當相位變化率相對於OFDM符號持續時間更快時,相位噪聲的估計變得困難,並且因此校正也變得困難。因此,SCS越大,越容易補償相位噪聲。另一方面,隨著載波頻率越來越高,例如mmWave頻帶,由於使用大規模MIMO天線的尖銳波束形成以及在較高頻率處的信號傳播特性本身的影響,使得信號傳播呈現較少的多徑延遲擴展。因此,具有更長的CP在更高的載波頻率中變得不那麼重要。這是為什麼在高頻段只支持60/120 kHz SCS選項的原因之一。

5G NR的子載波間隔和載波帶寬

5G NR的子載波間隔與slot時間的關係

B.信道帶寬

5G NR系統支持比LTE 20 MHz更寬的最大CBW(信道帶寬)。 LTE通過也支持寬帶通信高達20 MHz載波分量(CC,component carriers )的CA(載波匯聚)。通過在5G NR中定義更寬的CBW(信道帶寬),可以通過調度來動態分配頻率資源,這比CA操作(其激活/去激活基於介質訪問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的控制單元(CE))更高效和更靈活。通過MAC CE的激活/去激活被認為是可靠的選擇,因為它受到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保護,但是由於HARQ反饋過程導致激活/去激活的更長等待時間而付出犧牲可靠性的代價。具有單寬帶載波在低控制開銷方面也具有優點,因為它僅需要單個控制信令,而CA需要每個聚合載波的單獨控制信令。在這方面,從NR SI階段在RAN1中商定的每個NR載波的最大CBW(信道帶寬),從物理層規範的角度來看,在Release-15中是400 MHz 。而RAN4決定在FR1中支持高達100 MHz的CBW,在Release-15中支持FR2中高達400 MHZ的CWB 。由於快速傅里葉變換(FFT)尺寸的限制,實際支持的CBW值不僅取決於特定頻段,而且取決於所使用的SCS。

5G NR的子載波間隔和載波帶寬

5G NR的信道分配

與LTE一樣,NR也支持通過CA或雙連接(DC,dual connectivity)來聚合多個載波。請注意,由於Release-13 LTE CA增強WI,LTE支持多達32個載波分量(CC,component carriers )的CA(載波匯聚)。 NR已經決定支持多達16個CC,這比LTE的最大聚合小。然而,請注意,在NR的情況下,CBW(信道帶寬)本身比LTE寬得多,因此支持大量CC的動機並不重要。

C. FFT的大小

在NR SI階段期間,RAN1已經確定每個NR載波的最大子載波數量的備選數量是3,300,從物理層規範的角度來看Release-15中定義的FFT大小為6,600 。假設使用基數-2算法進行FFT實現,這些最大子載波數的候選者分別表示4K和8K FFT大小。就易於實現性方面來看,從FFT功能塊的裸芯片尺寸和功耗而言,4K FFT比8K FFT在實現性方面具有優勢。另一方面,對於給定的CBW,8K FFT可以允許比4K FFT更小的SCS值。這對於寬的CBW是有益的,其可在mmWave頻帶中獲得這種好處。但是,正如前面所討論的那樣,由於具有較小的多徑延遲擴展,在毫米波段對較小SCS的需求減弱。因此,由RAN4定義的最大CBW和支持的SCS對在載波中都不需要超過3,300個子載波。因此,每個NR載波的子載波的最大數量是3,300,並且對於版本15中的NR階段I而言,FFT的大小是4K。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