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河南省的紙幣,河南省都不知道的歷史文化!

我國辛亥革命後,繼續以銀兩和銀元為主幣,以銅元和制錢為輔幣,並陸續出現了信用紙幣。到1934年,除中央、中國、交通三家官辦銀行擁有發行權外,其它私營銀行驟減到十家以下。

1935年11月4日,我國開始實行法幣政策,以中央、中國、交通三家銀行的鈔票為法定貨幣,1936年 2月,又規定成禁止銀元流通。

河南省最早發行大量鈔票的,是代理省金庫的豫泉官錢局,1917年發行銀兩票237936兩,分一兩、五兩、十兩三種票面,上印二龍戲珠花紋,蓋有布政司印;後發行銀元票 506761元,分一元、五元、十元三種票面,印有岳飛像,蓋財政廳印;發行制錢票總數931887串,分一百文、一千文兩種。

民國時期河南省的紙幣,河南省都不知道的歷史文化!

1923年豫泉官錢局改為河南省銀行,為籌措軍費,在上海德商納羅鈔票印刷公司印製一元、五元、十元三種鈔票約千萬元,各縣設立兌換所,各分發一萬元強行了兌換,利用歲發薪金、交納稅款兌換現金。由於濫發紙幣,不久幣值按六至七折行使,1926年夏跌至一折、二折行使。1927年該行停業,所發行各種鈔票成為廢紙。

1927年7月26日,鄭州成立西北銀行,歷時三年,發行有一元、五元、十元三種銀元,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四種銅元,輔幣一角、二角、五角三種,流通於豫、陝、甘三省。

民國時期河南省的紙幣,河南省都不知道的歷史文化!

1928年,以停業的河南省銀行為基礎,組成官商合辦的河南農工銀行。當時由於河南省銀行釀下了濫發鈔票的惡果,人們對紙幣存有戒心,拒絕使用。於是銀行將從各縣、市籌集到的銀元,組成塔式、門式,擺在大櫃上,並在大廳中以幣值200文的銅元堆起二三尺高的方堆,以銀元置於外表,均用紅紙封好,計十餘堆,藉以炫耀其資金充實,而後發行河南農工銀行鈔票。發行的鈔票為人們所信任。當時河南缺少輔幣,該行便發行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一千文四種錢鈔。鈔票印有總理章,並簽有"魏宗晉"三字。當時因鄭州的西北銀行已發行銀鈔,故該行未再發行銀元票。

民國時期河南省的紙幣,河南省都不知道的歷史文化!

1931年河南農工銀行改為河南省銀行,後因內部糾紛,鬥爭激烈,一天忽有一人騎自行車在開封鼓樓附近大呼:"省銀行倒閉啦!"引起存款戶紛紛提取存款,釀成擠兌風潮。為了挽救危局,銀行緊急召集商會會議,說明省銀行是本省唯一金融機構,代理省金庫關係著本省一切公私事業的發展,要求全省商界共同努力維持。開封各商號遂於次日以大紅紙書寫"歡迎省銀行紙幣,不限量的購買各種商品"等字樣,貼於門外,同時由省財政廳撥付部分現金,並用封包的大銅元偽充銀元,以小車編隊源源送至銀行,藉以穩定人心,這場風波始得平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