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作為一個正直向上的詩人,多少都會寫幾句諷喻詩。

主要就是為了彰顯其志,揭露現實。

最出名的要數下面這首: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這首詩,表面寫“商女”,就是歌女,在國家動盪的時候,還有閒情逸致在唱歌跳舞。

其實國家亡不亡,跟商女有什麼關係?不管李家天下還是趙家天下,她們永遠生活在最底層,是供人取樂的工具而已。

詩中說《後庭花》,這是亡國之音的代表。講的是南朝陳後主沉迷聲色,每天在後宮跟小姐姐唱《玉樹後庭花》玩耍,後來導致了亡國。

所以當杜牧夜泊秦淮的時候,聽到這曲《玉樹後庭花》,不禁感慨,他諷刺的是那些不思進取、沉迷享樂的統治者,表達的是杜牧對國家命運的關懷。

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跟前一首《泊秦淮》異曲同工。

一唐一宋兩位詩人,表面上都是寫商女或西湖歌舞,其內涵都是諷刺統治階級,都是表達作者內心對國家前途的擔憂。

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秦中吟·輕肥》

白居易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白居易的諷喻詩是一絕,也是他詩篇中內容最豐富、篇目較多的一類詩。

我們熟悉的《長恨歌》就是白居易諷喻詩的代表作。

這組《秦中吟》,共10首,詩前有序,曰:

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中吟》。

我在長安這些年,見到了太多悲傷的事情,所以我寫成詩,記錄下來。

“輕肥”,就是達官貴人的意思。

出自《論語》: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一個詩題就概括了輕肥的奢侈生活。

這首詩的起首和結尾對比極度強烈,帶給人極大的震撼。

前面說這些達官貴人,其實就是宦官,中晚唐宦官把持朝政嘛,最尊貴的當然是這群閹人。

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說他們穿紅配紫,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目的地是去軍中赴宴。

喝的是美酒佳釀、吃的是山珍海味。

場面愈隆重,愈能反映出這些貴人的驕奢淫逸。

但是白居易似乎覺得還不夠,所以筆鋒一轉,突然就從“氣益振”到了“人吃人”。

地點:江南。

號稱最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都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這種強烈的對比,讓人怎能不震撼呢?

如果沒有這些貴族的驕奢,他們把一點點心思抽出來放在國家存亡上,又怎會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反映現實生活、反映社會不公、悲憫百姓、批判貴族,白居易堪稱第一。


白居易的諷喻詩,繁華的幻像背後,竟是如此悲苦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