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畫的是什麼年代的哪個地方,作者是誰,有著怎樣的價值?

藍號推薦

《清明上河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畫於公元1104年左右完成,畫的是我國在十二世紀時期北宋的都城東京清明時節的景象。東京也稱為汴京,在現今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圖》的畫中表現了當時汴京的城市面貌以及當時北宋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當時北宋城市裡人文風光和經濟情況的寫照。清明上河是當時北宋時期的一種民間風俗,就像今天的節日或者集會,人們在這一天聚集起來以參加商貿活動。《清明上河圖》大致分為汴京的郊外春光和汴河的場景以及城內的街市三個部分。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張擇端,字正道,籍貫東武,也就是現今山東諸城人。張擇端早年在汴京遊學,然後開始學習繪畫,在宋徽宗趙佶在位時期在當時的翰林圖畫院任職。


《清明上河圖》給我們提供了當時北宋大都市汴京的商業、民俗、手工業、交通工具、建築等等形象的第一手資料,《清明上河圖》給了當時的《東京夢華錄》、《汴都賦》、《聖畿賦》等文字著作做出了圖解,讓我們更加清晰直觀地瞭解當時北宋汴京的情況,具有極大的歷史考證價值。它不但繼承並發展了失傳已久的古代中國風俗畫,更是繼承了當時北宋前期開始流行的歷史風俗畫的傳統,記錄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的景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