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1、恆大和萬科的差距

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資產負債率:2015年,恆大總資產7570億,歸屬於股東的淨資產510億,資產負債率93.26%; 萬科總資產6100億,淨資產1000億,資產負債率83.61%。恆大的總資產比萬科高1470億,淨資產比萬科少490億,可見,恆大的擴張對負債的依賴非常大。房地產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負債普遍高。但是,恆大的資產負債率達到93.26%,遠高於萬科的83.61%。恆大用510億的淨資產撬動了7570億的總資產,風險巨大。相對來說,萬科的風險小很多,比恆大穩健得多。

收入和利潤規模:2015年,恆大營業收入1331億,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105億;萬科營業收入1955億,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181億。萬科的營業收入是恆大的147%,淨利潤是恆大的172%。恆大營業收入的差距不小,淨利潤的差距更大。同時,恆大的淨利潤裡包含了幾十億的公允價值波動收益,但是,萬科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萬科的淨利潤是恆大的一倍以上。

預收款:2015年,恆大的預收款是831億,萬科的預收款是2130億,萬科的預收款是恆大的256%,差距巨大。說明萬科的資金回籠效率遠高於恆大,萬科的開發銷售週期是遠遠短於恆大的,顯然,萬科的經營效率和競爭力都要要高於恆大。

存貨:2015年,恆大存貨*3837億,萬科存貨3680億,存貨規模相當。但是相對於收入規模的差距,恆大的存貨偏多。(注:恆大存貨=開發中的物業+持售竣工物業)

借款:2015年,恆大的借款1382億,融資成本30億;萬科的借款357億,財務費用4.8億。恆大的借款規模遠超萬科。

少數股東:2015年,少數股東權益,恆大154億,萬科361億;2015年,少數股東淨利潤,恆大17.92億,萬科78億。說明,恆大的項目更多地依賴於自己開發,萬科項目偏向於合作開發。恆大的權益銷售佔比極高,據恆大官方數據,目前,萬科等大房企的平均權益低於80%,而恆大的比重則高達95.7%。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萬科在走輕資產模式,恆大走的是重資產模式。

從資產規模和收入規模來看,恆大跟萬科差距不大。但是從企業的穩健性和經營效率來看,萬科比恆大強了不只一點點,不是一個級別的。一旦房價向下波動,萬科的競爭力更是遠遠優於恆大的。

2014年12月31日,萬科市值1909億港幣,恆大市值663億港幣(把回購的股份已經補上了),萬科市值是恆大的三倍左右,這也反應了恆大跟萬科的差距。(注:為了剔除寶能的搶籌影響,取的是14年底數據)

2、許家印和王石的不同

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許家印出身寒門,通過努力考上大學,畢業後進鋼鐵廠工作。隨後,南下深圳發展,幾經波折,於1996年,在廣州創立恆大地產。

王石出身於公務員家庭,從軍5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廣州鐵路局。隨後,進入政府部門。4年後,進入國企,萬科的前身。

寒門出身的許家印,更多的考慮生存問題和如何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對商業和利益會更敏感些。窮怕的人總是沒有安全感。

處級幹部家庭出身的王石,不用擔心家庭的生計問題,更多的是超越他的父親和岳父,出將入相,對名會更敏感些。

不同的出身,在某種程度,導致兩個人的軌跡不一樣。

許家印做的一切,都是從商業和利益考慮的,都是為了尋找更多的機會,讓恆大壯大。

王石做的一切,更多的是向世人證明自己的理想和情懷。不僅僅要在商業文明中有造就,同時,也要在情懷層面有一定的造就。

許家印看重的,是悶著頭掙錢;王石看重名,更多地考慮萬科的地位,自己也是更多地拋頭露面,輸出個人價值觀,成為一代大V。

兩種不同的軌,也造就了恆大和萬科之間不同的文化。

恆大是集權的管理模式,大家對恆大,只知道許家印,不知道其他任何人。萬科是分權的管理模式,大家對萬科,不僅知道有王石,還有鬱亮,劉肖,還聽說過前高管毛大慶等。萬科的業務負責人,可以獨立去處理事務,個人的價值可以被展現出來。恆大的高管更多的是執行許家印的戰略,他們不需要有自己的戰略,只需要有執行的效率就行。

萬科的文化偏柔性,恆大的文化偏剛性。

當一個行業處於長期增長時,外部環境沒有巨大改變時,剛性文化反而效果更好。這也是恆大從一個小公司,短短二十年,成長為房地產行業老二的關鍵所在。

當一個行業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剛性文化和集權文化就會出現問題,船大難掉頭。這時,更多地要看一個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而不僅僅只有執行的效率。萬科的競爭力就會凸顯出來,恆大會暴露出致命的弱點。這個故事在08年就已經發生,相信兩三年內,房價觸頂後,也會發生。恆大還是08年的那個恆大。

3、嶽不群和左冷禪

嶽不群與左冷禪,都是很強的權力慾望。在為個人私利,謀取更大權力這點上,沒有絲毫差別,可說是難兄難弟;但在如何奪權的策略和手段上,則分出高低來了。

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左冷禪貪婪、兇狠、狡猾,但和嶽不群相比則大為遜色了。他城府沒有嶽不群深,謀算不及嶽不群遠,偽裝沒有嶽不群巧。在權力角逐當中,左冷禪只充當了捕蟬的螳螂,而嶽不群卻當仁不讓地成了黃雀。如果說左冷蟬是權力角逐中的猛虎,那麼,嶽不群就是猛虎加狐狸。

左冷禪是五嶽劍派盟主,手執五色令旗,可以發號施令。可瘋狂的權力慾,使他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有一個“奪權五步曲”:第一步,當上五嶽劍派盟主(已實現);第二步,五派歸一,由他出任掌門(正在進行);第三步,與少林、武當鼎足而三,併兼並之;第四步,一舉消滅魔教;第五步,稱王稱帝,長生不老,萬壽無疆。

嶽不群和左冷禪最精彩的較量是在三月十五日的嵩山並派大會上。左冷禪經過多年策劃、費盡心機、苦心經營,對五嶽各派或分化瓦解,或拉攏利誘,或大打出手,終於迎來了這一天。這一天他邀朋約友,大搞慶典活動。他重修了封禪臺,組織了儀仗隊、啦啦隊,躊躇滿志地準備坐上五嶽派第一把交椅。可惜他萬萬沒有想到,他辛辛苦苦地搭起的臺子,唱戲的卻是嶽不群。

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商業,是一個名利場,也是一個江湖。嶽不群和左冷禪的笑傲江湖,在房地產裡,正在重演。

許家印和王石,都是名利的最求者。許家印重利,王石重名。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兩者沒有多大的區別。

王石貪婪、聰明。但跟許家印相比,則大為遜色。他城府沒有許家印深,謀算不及許家印遠,偽裝沒有許家印巧。名利追逐中,王石充當了捕蟬的螳螂,而許家印當仁不讓地成為黃雀。如果說王石是名利追逐中的猛虎,許家印就是猛虎加狐狸。

王石是房地產老大。極強的成名欲,使他並不以此滿足。他有一個成名的三部曲:第一,當上房地產老大,成為商業領袖;第二,爬上珠穆朗瑪峰,成為勵志和精神領袖;第三,大搞環保和綠化,王石有個夢想,退休後,去戈壁灘種樹,要讓中國大片的沙漠成為綠洲,這一步,王石是想成為社會領袖,成為歷史人物,想成為張騫那樣的人物。

萬科停牌半年。王石經過半年的策劃、苦心經營、費勁心思,對寶能系進行分化瓦解,或拉攏幫手深地鐵,或親自上臺撕逼,終於迎來了復牌。看著萬科股價跌跌不休,寶能瀕臨爆倉,大勝在望。7月19日,萬科最後一擊,舉報寶能,這時,只要萬科股價再跌10%,寶能就徹底失敗。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個許家印。辛辛苦苦搭的臺子,唱戲的卻是許家印。

萬科發函給恆大,希望其能說明持股目的和後續計劃,恆大當然會回覆,僅僅是財務投資;當年,在嵩山並派大會上,左冷禪問嶽不群比武的目的,嶽不群回覆僅僅是切磋武藝,不涉及爭奪五嶽盟主。

往往,明面上的老虎,並不具有威脅,暗處的虎狼,才是要命。

4、洩密者是誰?

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嶽不群練就辟邪劍譜。這個秘密被傳出去,洩密者,肯定是林平之。

林平之是誰?是寶能嗎?大家儘可以腦補一下。

洩密恆大買萬科,寶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證監會去調查萬科等明面上的洩密渠道,這個是調查不出來的。直接去找消息的源頭財新,從財新的消息源找林平之。這樣可以獲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信息隨意的洩露,是違規的。極大的傷害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

5、許家印的司馬昭之心

恆大為什麼要買萬科?

恆大8月4日晚公告,耗資91億,持有4.68%的萬科股份。萬科8月8日晚公告,恆大系持有5%的萬科股份,第一次舉牌。目前,恆大買萬科,耗資近100億。

恆大,2015年歸屬於股東的淨資產為510億,2016年8月3日,市值669億港幣,569億人民幣。

對於一家淨資產510億,市值569億的公司來說,耗資100億高價搶籌萬科。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並不是一件小事。

高價搶籌萬科,僅僅是財務投資,怎麼可能?

恆大買萬科的成本價是17.63,如果算上這兩天的持續買入,成本價是高於17.63。萬科2015年每股淨資產是9.12,相對於恆大的成本價,萬科的市淨率1.94倍。恆大2015年淨資產是510億,2016年8月3日,恆大市值569億,市淨率只有1.1倍。同是地產行業,1.1倍市淨率比1.94倍市淨率的投資價值更高? 追求財務投資,恆大為什麼不去回購自己的股票?而是去買萬科?

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很顯然,恆大耗巨資高價搶籌萬科,肯定不是財務投資,應該是想謀取董事會席位,更有可能是想當大股東。

恆大為什麼選擇這個時機?

在7月19日,萬科收盤價16.39元,寶能系若是算上利息成本,這個時候,萬科股價是跌破寶能系的成本價。同時,寶能系的槓桿高於4倍。萬科股價若是再跌10%,寶能應該是要被爆倉了。同時,銀監會和保監會堵住了寶能借貸資金的後路,萬科管理層也在舉報。面對這樣的情形,若是放任自留,寶能應該要被爆倉!

既然,不能獨佔萬科,而且面臨爆倉的命運。寶能肯定是想退出了。

恆大也正是這個時候介入萬科的。

進一步推測,寶能應該去找了恆大,斷臂求生,跟恆大私下或有協議。恆大出資穩住股價,寶能後期會低價出讓股份,讓恆大坐大股東。

恆大介入萬科前,萬科的自由流通盤只有30%股份。通過二級市場買萬科,恆大是不可能拿到足夠的籌碼,單獨做大股東。

在寶能面臨爆倉之際,得到寶能的落難請求。這個時候,介入萬科,時機正好,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許家印的司馬昭之心

許家印  司馬昭之心

恆大介入萬科後,許家印應該會有三部曲:

第一步:做萬科的大股東,相信,這個目標,很快會實現。

第二步:做了大股東之後,許家印會讓萬科提升負債規模,加大擴張速度,獲取更高的利潤。

第三步:讓萬科走恆大的路,恆大萬科合併。為了避免同業競爭,恆大可能會和萬科合併。合併,對許家印來說,個人財富會有更大的增值,同時,也會大大提高許家印在商界的地位。

讓萬科變成恆大,讓萬科跟恆大合併,這正是許家印的司馬昭之心。

本來,萬科和恆大,是不同類的公司,文化和品牌不同。許家印的介入,會讓房地產市場更加單調,會讓萬科的經營風險變得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