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沈周的《廬山高圖》,1467 年作,紙本設色,193.8 x 98.1 公分,現藏於臺北故宮。《廬山高圖》畫的是廬山的美景。畫中高聳的山峰層層堆棧,山石直入雲霄,山勢險峻,有的雄渾壯觀,有的孤峰 凸起,山壁陡峭的根本就無法上去。山中雲霧繚繞,起伏飄邈,山頂、山腰則一片綠意盎然,充滿生趣。山谷間有瀑布急瀉而下,彷彿可以聽到瀑布衝擊石頭的聲 響。本圖景物很多,但卻安排的有條不紊,主次分明,沈周利用瀑布將山上山下連結在一起,形成一種視覺落差的感覺,是一幅集整體感、自然美感於一身的畫作。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示範

步驟一

細讀原作,分析圖中樹的組合關係,用淡墨確定四株樹木的位置與枝幹的姿態變化。

以中鋒為主的墨線勾勒樹幹的輪廓,線條隨樹木的結構轉折而頓挫起伏,有一波三折的韻味。

以中鋒、側鋒兼用的筆法皴寫松樹的鱗狀表皮,要使皴筆與松乾的輪廓線自然銜接,還要注意皴筆的形狀變化與疏密節奏。

勾寫松枝時注意松幹出枝處線條的前後關係,松枝的姿態伸展,起伏變化的微妙,樹梢的小枝長短錯落,筆意靈活,別有筆趣。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步驟二

勾寫松樹的扇形松針。

作品中前面松樹的松針密集,墨色濃重,後面松樹的松針相對疏朗,墨色稍淡。

松針用筆於梢尖處用筆輕,結蒂處落筆重,線條秀勁,內蘊筋骨。扇形松針不作機械的平排,而是錯落位置,使之變化生動。

松針的墨色由濃而淡,過渡自然 ,不需要筆筆蘸墨。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步驟三

以淡墨復勾松針,淡墨松針與原重墨松針線條交錯,不要有原線上重新描摹。

以淡墨皴染松皮,皴染時注意結合松乾的起伏變化和松幹上原有的魚鱗紋皴筆,不要以淡墨平塗。

勾寫松幹後面雜木的夾葉,由於夾葉的用筆細碎,勾寫時要筆意連貫,不要瑣碎散亂,注意夾葉組合的錯落變化和外部輪廓與松樹的關係。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步驟四

以赭石或赭石略加淡墨皴染松幹、松枝,再以淡赭石水罩染(枝幹的節疤處留白處理);以花青色或花青色略加淡墨渲染松針;前面松樹的松針用色稍重,後株用色稍淡。

以赭石色點染夾葉,局部夾葉用朱磦色以破筆散鋒焦墨沿欹斜的柏樹幹點苔點。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步驟五

寫叢樹下部的坡岸和松樹後面的巖岫。勾寫坡石輪廓後,以細密的牛毛皴分幾遍疊加,墨色由淡而濃,在皴筆的基礎上加淡墨水渲染。待墨跡乾透後,以破筆散鋒焦墨點苔。

松樹後面的巖岫墨色,以淡墨用筆勾皴出坡石和巖岫的輪廓後,再用淡墨水輕染,以示前後與陰陽變化。待墨跡乾透後,用幹筆焦墨在輕淡的勾皴用筆上稍加勾勒刷掃,有潤而蒼的審美感受。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沈周《廬山高圖》中的松樹畫法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