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資的路越來越窄了,土拍市場也越來越冷了

房企融資的路越來越窄了,土拍市場也越來越冷了

在去槓桿、防風險的大背景下,房企的融資途徑越來越窄,用途也越來越受限。

資金端的受限,使許多房企在拿地過程中更加理性和謹慎。最近,北京、南京、昆明、濟南等多個熱點城市土地拍賣結果顯示,大多數地塊都是以底價成交。同時,土地流拍不時出現。

境外發債主要用於還債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5個月,房地產企業海外融資71筆,總金額293.72億美元,同比增長130%。今年5月單月發行金額達到了32.9億美元。據某券商統計,房企2017年以來境外債券融資近654.6億美元,約為同期房企境內發債融資規模的78%。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這些發債企業評級情況參差不齊,有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不高,自身實力有限,但申請備案登記的外債規模偏大,動輒五六億美元,甚至高達數十億美元,申請發債規模與自身實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項目本身收入償還貸款的能力。部分企業由於沒有外匯收入來源,抵禦匯率波動風險能力較弱。

為解決企業境外發債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儘快制定《企業發行外債登記管理辦法》,引導規範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資金投向,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避免產生債務違約,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並要求企業提交資金用途承諾。

融資渠道越來越窄

房地產企業從拿地到蓋房再到銷售,都要靠資金推動。

據介紹,2017年下半年以來,很多融資渠道對房企的“指標化”要求越來越嚴,負債率、企業規模、行業排名、項目具體進展,甚至包括股權結構等,都要一一審查,融資難度越來越大,而且利率越來越高,現在發債即使給到9%,也不一定能發掉。

在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今年以來,不少房企都有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債券的計劃,但實際上,截至目前,成功發行的只有萬科、華夏幸福等少數房企。花樣年、碧桂園、富力地產、合生創展等多家房企發債相繼“中止”。

債券承銷人士認為,在不斷創新高的行業負債率與監管層推進房地產去槓桿的背景下,房企發債難度增大。另外,房企發債能否成功,與企業的業績、負債、違約記錄、信用評級、負債等情況掛鉤,其中經營業績和償債能力是關鍵因素。

土地底價成交頻現

隨著房企融資渠道收窄,一些熱點城市的土地競拍市場已沒以前那麼火爆,大多數地塊均以低價成交,有的還出現流拍。

6月22日,南京土地市場拍賣5幅地塊,其中3幅以底價成交。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南京主城累計出讓12幅包含商品住宅的地塊,其中7幅底價成交。南京主城宅地出讓規模達142公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四成左右,但出讓金額卻下滑至少一成。

類似的底價成交最近頻頻在多個熱點城市出現。

以6月22日為例,當天,濟南共出讓13宗土地,其中11宗地塊底價成交;北京拍賣兩塊土地,其中一塊底價成交;昆明拍賣3宗共68.74畝土地,均僅有1位競買人參與報價,全部以底價成交。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大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明顯下行。上海易居數據報告顯示,5月份北京、深圳、西安、武漢等8個城市的溢價率為0。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更為冷清,今年北京出現了6宗土地交易流拍的情況。杭州、廈門、成都、天津等城市均有地塊因無人報價而流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