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內部動員被指規模焦慮 宋衛平獨家回應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綠城內部動員被指規模焦慮 宋衛平獨家回應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一紙內部《通知》將綠城中國(03900.HK)推到了風口。

7月2日午間,彭博社消息稱,綠城中國近日對內發佈了《關於全面加強內源性現金流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子公司、項目公司必須著力加快銷售去化,加速資金回籠,嚴格控制支付;要“傾盡一切努力、調動一切資源,儘早實現預售價格的突破,確保預售證順利申領”;對於不受中國限價政策影響的項目,要爭取把原計劃2019年供貨的房源提前至2018年開盤銷售,並嚴格控制付款。

《通知》發佈在各地調控升級不斷、三四線城市棚改政策調整、上半年房企業績發佈以及綠城中國剛剛完成新一輪內部架構調整這個敏感當口,讓這家曾經徘徊在懸崖邊緣幾經努力終回正軌的“貴族”房企的新動作引發市場猜疑——綠城中國負債居高不下、資金鍊出現問題?高週轉是否意味著品質的下降?“綠城已不再是綠城”等聲音四起。

面對突然而至的質疑,綠城中國迅速回應稱,“目前公司日均賬面資金不低於500億元,現金充裕、安全,遠超公司未來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通過定期組織各項目公司盤點供貨、銷售、回款等舉措,有效保障公司經營指標的達成”。

不過,寥寥數語後宋衛平也表示,“品質立身,也是綠城的共識和方向,但是關鍵在於團隊和領導,還有機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宋衛平的工作重心抽離,綠城粉絲和綠城潛在粉絲,其實心裡滿是又關心、又擔心綠城,他們堅信,中國可以缺少其他房地產公司,唯獨不能缺少綠城。

在“利字擺中間、品質放兩旁”的大規模高週轉充斥的房地產行業,“品質立身”這句話意味深長,彌足珍貴。

綠城內部動員被指規模焦慮 宋衛平獨家回應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傾盡一切努力:內部動員背後的市場信號

綠城此次所發的通知,全文千餘字,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全力加快銷售去化、全面加速回籠資金、控制支付節奏”。

在全力加快銷售去化方面,綠城強調不受限價政策影響的項目:必須按原計劃全力推進新增房源供應,節點儘可能提前;重點梳理原計劃2019年供貨的房源,工程等各項節點圍繞儘早達到銷售條件倒排,全力爭取提前至2018年開盤銷售。因限價政策影響預售證申領的項目:傾盡一切努力、調動一切資源,儘早實現預售價格的突破,確保預售證順利申領。

在全面加速回籠資金方面,綠城要求提升銷售回款率,抓緊回收應收款。

在控制支付節奏方面,要求各項目公司嚴格執行集團5月14日下發的《工程款支付計劃》,合理控制支付節奏和支付額度,嚴禁合同外支付及超進度支付,在不影響工程進度的前提下,儘可能將付款節點安排在2018年7月1日之後。

綠城內部動員被指規模焦慮 宋衛平獨家回應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對於引發外間的關注,綠城進行了回應,表示關於公司內源性現金流的管控安排是每半年度進行的常規管理動作。目前公司日均賬面資金不低於500億元,現金充裕、安全,遠超公司未來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公司各方面資信狀況持續向好,近半年來的各類融資成本均處於行業較好水平,不但完全滿足公司正常經營需要,而且能夠有力保障公司的發展需求。

另外,為了適應行業和市場的變化,綠城近年來在力保產品品質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加強經營意識、提高週轉率的運營要求。通過定期組織各項目公司盤點供貨、銷售、回款等舉措,有效保障公司經營指標的達成。

綠城為什麼如此緊迫?

外界認為一是持續不斷的調控,使市場充斥著博弈與未知。今年以來樓市調控繼續收緊的趨勢明顯,限購限售範圍擴大,近日繼長沙、西安、杭州以後,上海發文規範企業購買商品住房,使得房地產企業資金回籠更加困難。

二是國家開發銀行銀行或將收緊棚戶區改造項目貸款和改變方式也令房地產市場風聲鶴唳,三四線樓市以往利好態勢或將改變。綠城方面也稱,如果公司未來不能持續保持三四線城市去化力度,將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綠城內部動員被指規模焦慮 宋衛平獨家回應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來自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綠城中國銷售額769.1億元,排在行業第12名。

快慢要辨證:“放棄品質不是綠城的道路”

綠城會因為高週轉放棄品質嗎?對於外界和客戶的擔心,宋衛平淡淡地表示,“綠城對於品質的基礎和堅守的決心是清晰的。”

宋衛平不以為然地說,“這種堅守給企業帶來的100%都是好外,企業遇到的衝擊與這些堅守沒有關係。企業碰到的困難無非是因為受到政策急劇變化以及金融環境的影響”,“綠城在2000年到2014年發展得相對比較激進,負債率比較高,導致企業承受動盪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動盪比較大時,運營會變得十分艱難,當時我們的現金流受到市場的影響產生了比較大的波動。但不是因為產品上的堅守,粗製濫造本來就應該被拒絕,不可以粗製濫造。”

在關於規模與品質方面,曹舟南也有過相似表述,“綠城這幾年的規模還是可以的,去年達到了1139億元,不出意外,今年有望達到1400億元,明年甚至有機會再上一個臺階。規模方面,中交集團的領導是滿意的”,“在品質方面,我還是堅持這樣認為,做企業一定要傳承老綠城20多年的品質追求。現在宋總對於綠城在產品傳承、創新、改良等方面都很滿意。”

“我們現在內部開會都在說不要過於追求規模,要注重質量,要有質量的增長。”綠城一位中層幹部表示。

其次,快週轉如果作為一個企業管理的工具和經營管理工具是沒有錯的,但它是一個企業科學發展和系統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單純拿來使用。比如說企業文化的問題、戰略問題和品牌問題、管理價格問題、激勵機制問題,甚至關於質量管理的過程問題都要跟快週轉相匹配才能形成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體系。

第三,綠城過去是一個以產品質量和品質為主的企業,它始終把產品品質放在首位,這一點也使綠城成為了房地產行業具有工匠精神的突出代表企業。現在,在這個講品質的基礎上再去強調快週轉的做法是對的。這一做法是一個科學管理的一個提升,是綠城中國的一個進步。綠城作為一個品質開發企業繼續強調快週轉和那些一味強調快週轉以及從建立之初就把快週轉當成唯一工具與模式的企業是有嚴格區別的。

“綠城的快應該是辯證的快,首先,先慢後快,以慢打基礎,之後的‘快’才能真發展;其次,有些應該慢,有些應該快,與品質、品位和安全有關的要慢,與執行、效率、和協同相關的要快;第三,有時快,有時慢,面臨銀根收緊、市場基本面預期不佳時要快,而預期銀根較松、市場趨好時也許還要慢,那樣收益更大,很多香港優秀企業就深諳此道。”上述中交集團高層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