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麼啦?中國三省份大鬧「狗荒」,直到一戰機亮相才知道原因

在上個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和蘇聯的交易基本上都是易貨交易,比方說,蘇聯提供木材、鋼鐵、機床等重工業產品,中國提供水果、豬肉、生活用品等等輕工業產品,大家取長補短,皆大歡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時,交易方式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外匯加易貨,這就是著名的蘇-27交易事件。

這是怎麼啦?中國三省份大鬧“狗荒”,直到一戰機亮相才知道原因

說到蘇-27戰鬥機,很多人都知道它就是軍事江湖上傳說的“空中手術刀”事件的主角,地位一點不遜於今天的美軍F22戰鬥機。九十年代初爆發的海灣戰爭,讓中國空軍感受到了壓力,當時殲6滿街跑,殲7算是高端戰鬥機,殲8是國內最先進的,數量稀少,整個空軍實力不如伊拉克空軍,而伊拉克被美軍打趴了,中國空軍才看清自己的不足,決定向蘇聯購買蘇27戰鬥機。

這是怎麼啦?中國三省份大鬧“狗荒”,直到一戰機亮相才知道原因

經過艱苦的談判,蘇聯最終同意把自家用的蘇27售給中國,蘇聯有個要求,必須用美元現匯支付,因為蘇聯快窮瘋了,可中國當時外匯不多,無法一次性交付,要求外匯加易貨支付,蘇聯才答應下來,蘇聯就提出了三樣易貨:手電筒、毛毯、裘皮大衣。

這是怎麼啦?中國三省份大鬧“狗荒”,直到一戰機亮相才知道原因

手電筒和毛毯好說,裘皮大衣是什麼?中國軍方人員不太瞭解,去了工廠才知道裘皮大衣是狗皮做的,蘇聯人嫌狗皮不好聽,換成好聽的裘皮一詞。當時蘇聯要的是一萬件裘皮大衣,而一件裘皮大衣是18條狗的皮做的,這狗皮必須是立冬下雪後剝下的才能保暖。

這是怎麼啦?中國三省份大鬧“狗荒”,直到一戰機亮相才知道原因

為了能買到蘇27,提高中國空軍國防力量,河南、山東、安徽等三省發生了狗荒,終於完成了第一批合同,24架蘇27完美交付給了中國。第二批購買蘇27合同的易貨交易範圍擴大,20萬箱方便麵就能換一架蘇27了。蘇27的到來,使得中國空軍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殲10、殲11和殲20一飛沖天,都有當年蘇27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