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空間站什麼時候建成?

一往情深77872527

根據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規劃,中國將在2010年至2015年間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將分別發射2艘無人飛船——神舟八號、神舟九號——進行無人對接試驗,發射5艘無人飛船進行載人對接試驗和載人駐留試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於2010年10月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完成首飛試驗後,將把天舟一號送入太空。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中國將利用相關發射計劃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

有報道稱,神舟十一號飛船所搭載的航天員將接受專門訓練。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以及配套的兩枚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還有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和天舟一號目前要麼正在進行總裝,要麼在進行總裝測試。

所以,預計中國會在2020年前後完成自己的空間站建造任務。加油,航天工作者們!


國際趣多多

1992年中央正式確定中國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為載人飛船階段:從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現無人實驗飛船飛入太空,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並安全返回,再到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完成多人多天飛行實驗任務,這一階段的任務目標(發射載人飛船、實現多人多天飛行、安全返回和精確落點等)圓滿完成。

第二步為空間實驗室階段:其任務目標是掌握航天員出艙活動、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等技術。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實現了航天員出艙的任務目標;隨後“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分別於2011年9月、2011年11月、2012年6月、2013年6月成功發射並圓滿完成任務,這也標誌著中國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等技術;2016年10月,“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併合體在軌運行三十三天,航天員中期駐留目標完成;2017年4月,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完成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這意味著我國突破和掌握了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併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為我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打通了“最後一公里”。

隨著去年空間實驗室階段的圓滿收官,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也開始了第三步任務,即全面進入空間站建設的新時代。空間站初步規模包括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並依靠貨運飛船定期補給燃料、食品、儀器設備等貨物。在此之前將要完成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空間站核心艙各項設備和艙體的總裝、組織開展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完成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後續產品的生產等。

按計劃,我國將於2019年6月前後實施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於2020年前後發射試驗核心艙,隨後發射實驗艙1和實驗艙2,並與核心艙對接,最終於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空間站將有可能成為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

中國人正一步一個腳印走近屬於自己的太空家園——空間站。


光明科普

中國空間站原計劃於2018年開始發射核心船,2020年建成。不過時間可能會更改了,因為建空間站用最多的型號火箭為“長征五號”但是由於長征五號的第二發試驗箭發射失敗,所以計劃可能會推遲。

中國空間站外型是“十”字,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結構一樣,不過在設備比“和平號”空間站先進很多。由一架神舟飛船,一架核心艙,兩架實驗艙,一架空間實驗室。
原計劃壽命為10年,總重為90噸,可供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住留。


創想新科學

這個問題就不用你操心了,建成了自然就會通知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

沒有建成,你即便再怎麼問那也只是一個預計,如果說得好:天有不測風雲!

什麼時候修成了,正式運行了,我國的綜合實力也就正兒八經的所有進步了!


小胖尬聊

2014年9月10日,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年會在北京召開。年會中方組委會主席楊利偉稱,中國將在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11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並與“天宮二號”對接,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