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閱讀書籍?

陽光下的女孩178666168

最近看到了一個微視頻——《窯洞裡的讀書人》。這是一部由央視新聞新媒體於出品的時政微視頻,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熱愛讀書的事蹟。視頻中提到一個畫面:村民去拉習近平總書記的行李,有一個箱子很重,裡面裝的全部都是書。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了自己讀大學時,有一次放假回家,拎了兩個行李箱回家,而箱裡除了是書,就是記滿讀書筆記的筆記本。

那時候的讀書筆記,其實就是摘抄,一味地將書中覺得有感觸的句子抄錄在筆記本中,似乎抄錄在筆記中,便擁有了書中的精華。

可是,書讀了就忘了,沒有一本書牢牢留在自己的心中,成為我無形的財富。而所記的筆記嘛,都是以筆記本這樣的物質形式保存下來,在今後的某一個不經意間發現,感動下自己曾經的努力。

從此我對讀書的熱愛開始冷卻,直到去年才重拾讀書習慣。

很多人像我當初的狀態一樣,不知道讀書方法,不知道如何正確記筆記,更不知道如何用好筆記。

但正如廖一梅所說,在每個死衚衕的盡頭,都有另一個維度的天空。

那麼,對於讀書,我們該如何擁有另一個維度的天空?究竟該如何讀書才會有效?該如何把書中的內容記住並加以活用?以上這些讀書的問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能夠給你答案。聞名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將詳細講解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奧野宣之,他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獨創出讓商務人士推崇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他堅持用筆記記錄工作和興趣,筆記成為了他的生活方式,在日本的電視播出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這也讓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筆記本作家”。

他出版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暢銷書, 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

而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真正為那些想要學會如何有效讀書的人建立了一套獨特而又實用的讀書操作系統,從讀書前的選書、購書,再到讀書時利用筆記的讀書方法,然後是讀書後的記錄和活用。

他以自己為樣板,詳細講解了他堅持利用筆記,在讀書前、讀書時以及讀書後這三個不同階段的操作,從而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己思想一部分的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以下為奧野宣之為大家講解該如何有效讀書的具體操作。

讀書前——選書、購書

事預則立。讀書前,我們要做好選書和購書的工作。認真製作購物清單,這樣既能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又能幫助自己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如果漫無目的地讀書,就好像要談戀愛在路邊隨便拉個阿貓阿狗就開始談情說愛一樣。如果只是一時興起,隨手抓來一本,那書本對於你來說僅僅是生活中偶爾的調劑,這本書對於你來說,也可能真的不是很適合。

如果是希望自己能夠通過讀書實現一定目標的人,那麼,看一本書就要有的放矢,就像拉弓射箭,每一箭都要有靶的歸宿。

奧野宣之給了我們一份無形的財富——購書清單。

我一般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選書並記錄在購書清單上。

我會帶著自己的問題或需求去選書。比如,我覺得家裡太亂,想整理,那麼,我就會去看收納整理方面的書;我需要知道如何科學教育我的孩子,就會要求定期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我需要系統訓練自己的寫作技能,我就購入了一批寫作方面的書籍……

我在看一本書時,凡是書中提到的書,我都會留意,並記錄下來。有些書的最後,會有作者在寫此書時參考的書籍,那麼我也會作為自己選書的參考。像讀《好好學習》,知道了《窮查理寶典》;讀《把時間當作朋友》,知道了《奇特的一生》……

還有,如果對一個作者的這本書特別喜歡時,我會搜索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像前幾年我讀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的牆》,很有收穫,後來便陸續購入古典老師的《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躍遷》。

以一本書為樞紐書,為一個支點,以作者的推薦或是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順藤摸瓜,同樣以這本書為支點,還可以進行深度閱讀,在一個方向進行主題閱讀。像《把時間當作朋友》和《奇特的一生》,都可以算入時間管理的書籍,如果想進一步深度閱讀,那麼就可以購入其他的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

此外,我還會根據大V、書友的推薦和各大網站的書籍排行榜進行選擇不同類別的書籍。

我們選書的目光不能只盯在某一個領域,各個領域的書籍都要看,這樣可以擴展閱讀領域,發散思維,構建龐大的知識體系。

一切我們都從主動尋找合適的書單開始,帶著自己的閱讀目的,建立一份自己的購立書單。排除掉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不需要、沒必要讀的書,只選擇自己真正想讀、有必要讀的書購買。

讀書時——篩選、提煉

奧野宣之用記筆記這種傳統的方式開創了不同的一元筆記讀書法。讀書是為了記讀書筆記,所以你在讀完書後會去思考如何撰寫讀書筆記,然後提煉自己的感想,力求寫出寫出精練而深刻的讀書筆記。

像莫洛亞說的:”每個知道讀書方法的人,都有一種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豐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內容充實,富有意義,而具興味。“

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一般要讀三遍書,每一遍都是一次篩選,是對書中重要內容的提煉的過程。三遍下來,便是一道完整的篩選程序,把自己三遍都認為有價值或是有感覺的部分做好標記,為後面寫讀書筆記做好準備。

讀書後——記錄、活用

(1)“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摘抄”+“評價”

既然叫“筆記讀書法”,那麼,書讀三遍後,自然要進行讀書筆記。而我對書中印象最深,覺得最為實用的部分便是——“蔥鮪火鍋”讀書筆記。

蔥鮪火鍋,即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一道以蔥和金槍魚為材料烹製的日本特色料理。蔥是配菜,不是調料,因此與金槍魚同樣重要,不可忽略。

在篩選出的重要內容後,要注意三項信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和作者名。然後開始正式地摘抄,在摘抄完的文章後面留出一些空白,寫上自己的評論。摘抄部分在內容前畫上“○”,而自己的評論前則標上“☆”,以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可以通過摘抄加深我們對書本的記憶和理解,又可以記下對摘抄內容的感想、思考或補充說明。而它最大的特色便是記下自己的感悟,說不定有什麼奇思妙想,日後翻看,能激起一些創意的想法。

這也讓我們在讀書的同時,將書中精華的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信息進行糅合,兩者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將會是積極的輸出。而輸出的過程,也讓我們對書中的內容不斷加深記憶和有效的內化。

奧野宣之在書中提到,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可以說便是一座你思考的倉庫,隨時迸發思維的火花。

(2)養成重讀習慣,輸出思考

做讀書筆記只是開端,讀書後還要不斷強化重讀筆記,通過輸出我們的思考,最終達到將書中知識活用的目的。

書如果只是讀過就好,那只是生命中無足輕重的過客,隨著時光流逝,很快會在你的腦海中消失。讀完書,記完筆記,想要活用書中的知識就必須得重讀讀書筆記,而且不止一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重讀筆記不僅可以加深記憶,在重讀筆記的過程中,我們還會有新的收穫。

在重讀讀書筆記的時候回想當時的思路,再與自己現在的思想進行跨越時空的思維的碰撞,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拓展更深的思考深度。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所提供的這一套讀書操作系統,就像是一本從購買食材、洗菜切菜到開火炒菜都詳細介紹的實操性極強的菜譜。按照本書的方法,所有美好的”食材“,你都將會有能力將它們烹飪出屬於你自己的味道。

喜歡《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本書沒有利用人們的知識焦慮,鼓吹讀書捷徑,相反,它告訴我們,不管是讀書還是寫作,不走捷徑,才是真正的捷徑。

太多人的讀書生活低效而無意義。讀書需要技巧,也需要踏實的心。有時候用最笨的方法去積累,才會有實實在在的收穫。當我們實實在在地在每一本書中都有所收穫時,變化便已經悄然發生,等待積累到一定的量,便會綻放出比我們期待中更燦爛的煙花。


淡之讀書

讀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長期的閱讀可以完善知識結構、形成氣質、修煉秉性、提升魅力和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好處。



首先,要想更有效的閱讀書籍,第一步就是要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去看。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去看,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去,在這過程中,才會閱讀月快樂,同時收穫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第二,讀書要有選擇性。上面提到了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去讀,但是不是說只要是你感興趣的書籍,你都可以讀,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裡面的內容耐人尋味,不是一遍兩遍就可以完全理解的。經典的書籍裡面每一句話都值得去咀嚼,而去每次讀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

第三,要分清閱讀的層次。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些閱讀層次是外向內的閱讀。首先要了解讀的這句話是在講什麼,然後想清楚再本書在講什麼,書裡所講的東西我有沒有達到理解的層次,最後要弄清楚這本書所講的主題是什麼。主題閱讀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第四,讀完一本書要學會問自己問題。1.我讀完了這本書,從書的整體來說,書裡在談些什麼內容?2.這本書的細節在哪,我有沒有遺漏的重要細節?3.這本書說的有沒有道理,道理在哪些方面?4.我讀完這本書對我有什麼收穫?閱讀的過程就是找尋答案的過程。

第五,讀書要做讀書筆記。每一本書讀完後都要結合自己的想法去總結,我讀懂了這本書,但是我有沒有能力把讀懂的寫出來,如果不能,那就說明還沒有讀懂這本書。



第六,要長期堅持閱讀。“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讀書要堅持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這樣才能真正的稱為閱讀。

如果覺得說的不錯,就關注文化君吧!


貧僧假裝有文化

在當今時代知識的閱讀的比重越來越大了,那麼我們有效地閱讀書籍呢?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取到信息,可以從書中增長我們的技能,但是獲取這一切的前提是有效的讀書,有的人很長一段時間讀完的一本書,卻不如其他人兩三個小時獲取的東西多,這其中就存在了一個讀書方法的問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筆記閱讀法》這本書通過實用的筆記術教給我們如何從選書到通過筆記提高閱讀效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作者奧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還是一個日本方法論的培訓師,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的其他著作還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筏”讀書法》、《三本創造好點子》等。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提出瞭如何使用清單購書,如何使用筆記思考,如何通過重讀提高三方面重點內容。

如何使用清單購書

很多時候購書就跟我們買菜一樣,當我們漫無目的走進市場的時候,我們會東看看西瞧瞧然後挑出一些我們當時覺得需要的食材,但當我們回到家後也許很多食材就用不到了,購書這件事也是一樣,我們進入書店走走逛逛,往往購買了一些之後,放到家中也就只有墊泡麵碗的作用了,當然這只是個玩笑。但真實的反映了我們買完沒有興趣看的這種情況,這個時候購書清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列好清單,我想我們選購書籍或者選購食材就會輕鬆很多,首先我們可以準備一張可以質量不錯的紙,來長期的做我們購書的清單,這樣做的話,不僅可以知道我們選購什麼書籍,還能通過長期的記錄知道我們的興趣方向。首先,我們要以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這三個信息為線索來製作清單,這就是購書的工序。其次我們如何找到這些信息來填充清單呢,其實這也不是一個難事,我們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著信息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就能找出很多,比如我們可以從一則廣告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到網上去尋找相關書籍,或者我們聽廣播的時候記下我們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去書店看看有沒有相關類似的書籍,這些都是我們發現書籍的方法。奧野宣之說:“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我們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清單。

如何使用筆記思考

毛澤東曾經說過一句話:好腦子不如爛筆頭。那麼這個“爛筆頭”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在我看來這個“爛筆頭”最大的作用就是做筆記。我們需要通過做筆記來輔助我們讀書,從而更好的吸收書中的內容,這個觀點正好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如出一轍。

很多人一聽到讀書筆記就認為那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覺得自己堅持不下來。

那麼如果我們將讀書筆記寫成一句話呢?那是不是會更容易堅持下去?《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讀書筆記》中教給我們“一句話”這個小方法,做筆記這一行為實際上也是我們整理自己想法的過程。做筆記前期如果怕自己堅持不下來那麼就先用“一句話筆記”來培養自己思考的能力吧。當你習慣了做筆記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可以進入這個“做菜”讀書筆記法了,當然書中叫做“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具體來說就是把讀書筆記當成做菜的過程,我們做菜首先第一步就是放上蔥薑蒜熗鍋,然後放上蔬菜放上肉類炒一炒這是做菜的大概流程。那麼“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可以效仿上邊的做菜過程理解,首先寫筆記前先寫上日期、書名、作者名(蔥、姜、蒜),然後把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上,最後把自己對摘抄感想和評論之類的記錄下來,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這就是本書中的“蔥鮪火鍋式”讀書法。同樣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也有關於對讀書筆記和評論的指導。可見,讀書筆記對於我們理解一本書還是很重要的。

如何通過重讀提高

讀完了一本書同時也做了相應的筆記,那是不是就可以說這本書讀完了呢?實則不然,只有讀完書後對書中的內容做出主動的思考,將一部分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想法,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筆記也是一樣,只有反覆的重讀我們才能一次次有新的收穫。《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提出了幾個比較好的方法: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養成重讀習慣、在博客上寫書評。

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

前邊我們提到過通過反覆的重複就可以加深理解,開闊視野。但是如果只是漫無目的的翻看筆記恐怕也不太容易記住。奧野宣之建議在固定的地點進行重複,在咖啡廳或者臥室都可以。例如:我們在睡前的幾十秒就可以翻看一下筆記,不要把翻看筆記當成一種任務,而是當做一種習慣,那麼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知識。

養成重讀習慣

當我們選好了固定的重地點,卻遲遲無法開始行動,那麼我們就應該嘗試下量化重複頻率,比如固定在週一、週三、週五的晚上在書房重讀,做不到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我們就要強制自己在固定的時間段,固定的地點進行重讀。

在博客寫書評

最後借用奧野宣之的一句話“認真的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後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無論是如何選書,還是做筆記,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閱讀。讓我們借用讀書筆記法更好的享受深度閱讀吧!


游泳的海貓

有效閱讀的關鍵在於人的主動參與,越主動,收穫越多,效果越好。給你三個建議:

一是有目的的選書。瞭解自己的閱讀目的具體是什麼,希望從閱讀裡收穫什麼。比如題主說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具體到哪個領域、哪些類型,要解決什麼問題,確定了書籍的方向,明確自己要在書中發掘、汲取的養分,會增加閱讀的針對性和閱讀的興趣。

二是有方法的讀書。最近通過《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高效閱讀,20分鐘讀懂一本書》這些書記的學習,讓我接觸到了許多有意思的閱讀方法,比如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的要點,蔥鮪火鍋式的筆記讀書法,ria拆書法,共振閱讀法,都非常值得學習。

三是更新讀書觀念。從前我看完的書和新書差不多,並且以此為驕傲,但是現在在書上標記,互動,折角,留下了不少印記。從前大部分書只看一遍,記住的證明寫得好,記不住因為不重要,現在才覺得自己有多傻,不僅要反覆的翻,重點的看,而且要在輸入後再把重要的部分分享出來。書裡的道理貴在你能夠用上,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閱讀。


蝸牛曉羽

我喜歡看書,也看過一些書。但在看書的過程中從來都沒有去思考如何有效讀書,或者說通過讀書應該有哪些收穫,讀書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有什麼幫助。我一直認為讀書對人來說是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它可以悄然改變一個人。我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

一次在和朋友的談話中提到一本書,我說看過,但當他問我書中提到的某個問題時,我一點印象都沒有。我對自己的看書方法忽然產生了懷疑。別人看書後也和我一樣遺忘的一乾二淨嗎?我看書到底有什麼用?純粹消遣時光嗎?“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想半天終於明白“腹有詩書氣自華”前提是得腹中有詩書啊!

在這種狀況之下,我無法讀書。我開始去找一種方法,一種有效的讀書方法,我看到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它的作者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獨創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很受商務人士歡迎。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有效的讀書方法——記筆記。



一記筆記的方法

1..“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進行讀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

2.“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這三個要素足夠讓你想起“原來那個時候我讀過這本書”。

3.摘抄+評論的蔥鮪筆記法。

作者很詳盡的介紹了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有的人嫌棄囉嗦,我覺得這就像學生做數學題,聽老師講都明白,讓自己推演就會卡殼或者乾脆不會。這就是眼高手低,知人而不自知。

當我依照書中方法進行記錄讀書筆記時又出現了問題,不知道寫什麼評論。書中也分析了這種情況:“即使感覺自己沒什麼可寫的,也要先拿起筆來寫寫,說不定就有驚喜在等著你”,“.自己的評論可能只有“真棒”之類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語句,但也可以通過這件事來正視自己的不成熟,從而養成不管是什麼想法都立即寫下來的習慣”。你看作者把什麼情況都想到了,令人佩服。

二 對讀者看書的感受體驗進行指導

1感同身受型

“讀過一本書以後,對書中內容感同身受固然讓人心情愉悅,但這也代表這次讀書沒有給你帶來新東西。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顛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認識發生動搖,在抄寫和重讀的過程中仍然會讓人信服或是感覺震撼,這種文章才是值得摘抄的”。這部分刷新了我的讀書觀念,提醒我什麼是值得學習的,而不再僅僅拘囿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2對書做出反應,主動思考。

亞瑟•叔本華在《論讀書》中寫道:“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這是思想上的懶惰。”我讀書時常常本著學習接受的態度,讀書要學會反思,要評論。書上怎麼說的,我對書上內容怎麼理解,這都應該是我們今後讀書努力的方向:要主動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就像我們生活中遇到問題,不人云亦云,有思辨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從書中學到東西,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才能做到“腹有詩書”。

3用三本書解決問題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煩惱,那麼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討論這一個選擇。可以參考別人的做法、從書中獲得建議。書中列舉跳槽煩惱,可以先定好“跳槽”“職業規劃”“職場選擇”“工作方法”這幾個主題,選擇三本中意的書來閱讀。熟讀之後邊做讀書筆記邊思考,最後得出結論。這個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讓人做出明智的選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還介紹了制定購書清單,製作多樣化筆記的方法,以及讓筆記更吸引人,更便捷查找筆記和書的檢索方法,非常實用。

以前我寫出幾百字都很困難,現在我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用較短的時間寫出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書評,這本書的收穫是我真切感受到的,如果有人問我這本書的內容或作用,我可以很清晰的告訴他。


雲影雨心

閱讀的目的無非分三種

。一為消遣,二為獲得某得知識。三為提高自己。消遣大部分閱讀就是雜誌,小說等。獲得某些知識比如說你想知道關於某一領域的具體情況,那麼就可以找出相關的書單來看。提高自己就是在大量閱讀中,使自己的內心更豐富。“腹有詩書氣自華”.

但是我們經常有一些疑問,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是現在能記住的有多少呢?我也記得在大學的時候天天在圖書館泡著,可是那時我也真的沒有覺得自己記住了什麼。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有效地閱讀呢?這裡我想先推薦幾本書。《高效能閱讀

》、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1. 我們需要從選書入手。也就是確立自己的閱讀目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確定自己想要讀或者購買的書。

記錄。隨機記錄你想的到書,或者因為一些事情而想到的需要讀的書。你可以把自己平時想到的,看到的相關信息記錄下來。

列出清單。這個清單裡面的書可以來自朋友的推薦,或者網上看到的推薦,可以來自各個方面。

把清單和記錄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選出你真正想要的書了。

經過這樣的步驟,你就不得不意識到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了。比如購買商業類的,銷售類的書籍,就會考慮日後用到工作中去,或者是為了日後的換工作。比如購買小說類,雜誌類,就會考慮是為了消遣。總之不同的讀書目的,所選的書,所花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

當你有了一長串清單了,那麼我們一定是需要篩選的。因為有可能你的清單裡有幾十本書,但是不可能把它們全部買下。你可以平時看看書評,去判斷那是不是你真正想讀的。你也可以從報紙,網絡上去獲取可以幫助你確認的相關信息。當然也許你最後選定了5本,而你只想買一本看看試試,那就選出你最想要看的那一本。

2. 閱讀和筆記。

閱讀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有做到有效高效閱讀,我們一般從三個步驟做起。

精讀:在社會學中有一個定律: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這同樣也可以應該在閱讀中,也就是說一本書中重要的部分只有20%, 另外80%只是用來闡述這20%。而在這20%中,其中最重要的只有4%。也就是我們可以在讀書中集中精力來理解這4%。這樣我們花的時間少了,但對書的理解就更透徹了。那麼這20%就需要精讀了。

略讀:在書中很在一部分內容都是來論證文眼的。所以很多細節等就可以略讀。在這裡需要注意一些標記。視覺標記,這個就是說很多的書中會用大小標題點出主旨。或者一些特殊的符號,比如下劃線、粗體、斜體、編號(數字或字母編號)、項目符號。 另外還有就是語言標記。比如說:例如,因此,從而,但是等等。

筆記。在閱讀的同時,我們可以用筆記來記下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還有書中的重點的東西。一般來說我們第一遍讀書的時候不做筆記,當我們瀏覽完成之後 ,可以在第二遍讀的時候在書中,筆記本中記錄下自己的想法,摘抄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這也就是蔥鮪式讀書法---摘要+感想+總結。在這之後,我們還可以做一個可視化存儲的筆記---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償的一種思考方式,是使用一箇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一種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比爾。蓋茨等眾多領導人,學者都十分喜歡這種方法。而各大公司如波音,英航都使用這種方法在業務培訓中。這樣做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總結書中的內容,從而引發頭腦風爆。在以後的複習中,可以更有利於記憶,也許你只需要1-2分鐘就可以複習完書中的內容。

大巖俊之給我們列出了具體的方法:

準備空白的A4/A3紙,最少6種顏色的水彩筆,當然還有一本書。製作思維導圖的前提是你必須讀完了一遍書。

紙需要橫著放,這樣更容易開拓思路。筆需要用彩色的,不用黑色的。彩色可以給到更多視覺刺激,更有利於記憶。思維導圖是從中間發散的。中間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主題,需要更的足夠大。然後從中間的主題中像樹枝一樣發散出去。分枝越細,字越小。

一般最開始我們就記錄到書名,作者,出版社等。然後就可以根據我們前面確定的目的和問題等進去製作。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先讀一遍書才能開始做思維導圖的原因。只要我們從各種不同的分枝去發散,就會產生更多的衝擊和刺激,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和理解書本內容。

3. 重複閱讀和應用。每次的閱讀都會讓我們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更有利於頭腦風暴的產生。也更利於記住書中的內容。



微微安卡拉

首先要看看是什麼類型的書籍啊,這個很重要的,書籍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實用類書籍,講乾貨、講方法的;一類是文學藝術類的書籍,屬於比較偏向於精神層面的。

讀不同類型的書,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一樣了,下面分別說說以上兩類書籍的閱讀方法。

首先,對於實用類型的書籍的閱讀,特別重要的是先看目錄,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因為實用類型的書,一般都是比較講究邏輯方法的,所以書目就比較有層次性,比較清晰,熟悉目錄的話,對於該書的邏輯結構就比較容易把握住。

這一點特別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實用類型的書,說實話大多比較枯燥,一般人也不懂,看著看著就容易犯迷糊,看到後面忘了前面,這樣的閱讀效果就不可能好!

所以看目錄有助於把握全書的邏輯結構,不至於在看書的時候一頭霧水。

其次,對於文學藝術歷史方面的書籍的閱讀,這個最重要的是分主題對比閱讀。

比如說,西方國家歷史方面的書籍,很多人連中國歷史都不熟悉,如果看西方國家歷史方面的書籍的話,有一種無從下手的茫然感。

所以這時候,主題對比閱讀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可以先看《英國史》,再看《法國史》《德國史》《俄羅斯史》,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國家的歷史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可以聯繫起來理解,有助於整體把握。



對比起來看看,效果更好,因為每個國家的歷史都是從該國的角度來寫的,幾個國家的歷史聯繫起來看看的話,很多問題就一目瞭然了。

文學藝術類的書籍也是這樣,盯住一個專題,通讀幾部代表作,自然而然的就好懂很多了。


吳剛124705946

其次,關於怎麼閱讀書籍。我建議你,首先學會仔細閱讀,也就是精讀。當然,前提是,你讀的書,得適合精讀,不能是一本很差的書。怎麼選呢?還是看豆瓣。點開一本書,看網友對它的點評,分數越高越好,最好是五星的。


馬維

在這個碎片化的快餐時代,似乎很難靜下來仔細的閱讀一本書,而如何有效的閱讀書籍,從書中吸取知識和養分,就顯得猶為重要。


而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喜歡的書來讀,是有效閱讀開始的第一步。


我常常喜歡拿起書,第一時間翻看目錄,看本書共分為幾部分,往往能根據每一部分的標題,大致瞭解這本書總體的框架和脈絡,然後看前言或序言,瞭解作者,和作者寫此書的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畫的目的等等。


然後開始精讀,有了前面的鋪墊,讀起來會快很多,理解起來也容易一些。最好能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好的詞彙好的段落可以做下標記,也可在書旁邊及時寫下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這樣一本書讀下來,還是能吸收到不少的知識和自己想要的東西,做到了有效的閱讀。


陌上有情天

閱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而很多人看了不少的書,到最後記下來的內容卻不足3%,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你看過的書再回想起來就不太容易,這就是沒有做到有效地閱讀,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你讀過那麼多書,真正能記得多少書裡的內容?看過一本書,過一段時間,書裡的內容已經在你的腦子裡模糊,這樣的讀書,讀再多也沒用。

如何有效地閱讀書籍呢?

首先,買書的時候要學會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如果只是跟風買別人覺得好的書,很有可能買回來看幾頁就被束之高閣,而是買真正適合自己的書。

其次,如果想把讀過的書能真正理解並運用到生活中,有個最好的辦法就是寫讀書筆記,我們上小學時老師會讓我們準備個摘抄本,專門摘抄優美的詞句,以提高詞彙量。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讀書帶著疑問去讀,帶著目的,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讀書是輸入,寫讀書筆記是輸出,學會了輸出才能讓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利用讀書筆記,能幫助我們真正消化書裡的內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使我們看過的信息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提出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摘抄和評論同時進行,摘抄就抄寫書的原文,評論就寫一些自己對摘抄的內容的思考。

讀書筆記的記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書本內容的記憶和理解,讀進去,寫下來,把自己的思想書面化,讓知識在腦中消化,才能屬於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