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兵》產生於英雄時代

《我是一个兵》产生于英雄时代

《我是一個兵》產生於英雄時代

——在《中華英雄大典》首發式

暨當代中國精神研討會上的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同志們:

你們好!

我叫陸原,瀋陽軍區離休軍人。做為一名普通文藝工作者,只因參與創作過一首小歌《我是一個兵》,就被特邀出席如此規模之盛會,我深感榮幸!我沒更多值得可講的,只就這首《兵》歌產生的歷史背景等情況,向大家做一彙報。

《我是一個兵》(陸原、嶽侖詞、嶽侖曲),1950年夏天創作於中南軍區。當時我倆同在第四野戰軍之46軍137師文工隊工作,駐軍於湖南湘江岸邊的祁陽縣城。嶽侖任音樂分隊長兼作曲,我任文美分隊長,負責寫詞。創作這首歌,並不十分複雜,你一句我一句,腦海中除了不斷閃現我軍、師部隊在遼瀋、平津兩大決戰中四豎紅旗,肉搏巷戰等驚天地、泣鬼神之壯烈情景外,就是考慮:一定寫短點,通俗點,只要戰土喜愛,能在本部隊傳唱,就是我兩最大的願望。萬萬沒有料到,時至今日,它已存在了近半個世紀,家喻戶曉,傳之海外,被納入世界音樂作品。這促使我們回頭深思,可否這樣認為:"什麼時代出什麼歌”,《我是一個兵》它產生於英雄時代——

那是當年的5月末,海南戰役結束了。至此,我人民革命戰爭進入空前勝利的最高潮,廣大指戰員無不感慨萬端:我軍在毛澤東英明戰略旗幟下,正規部隊僅有120萬,基本上以小米加步槍,只用三年,就消滅了有美國全面援助和裝備的國民黨軍800萬,一股腦兒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達百年之久的”三座大山",迎來了偉大的新中國,這一歷史的鉅變,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心想:“為此,一定要寫首歌!”特別是這年6月初,朝鮮半島風雨欲來,戰爭一觸即發,美國決定出兵,並派來第七艦隊,佔我國臺灣,公開聲言:要把我新生的共和園”扼殺在籃之中!"可見形勢多麼嚴逼人!更加部隊正在學習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議,要全軍牢固樹立"永遠做一支戰鬥隊”思想。上級動員:"鄰居失火,不能袖手旁觀;要高度惕,加強戰備,做到一聲令下立即出動”如此,創作一首戰鬥歌曲,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了!但是,怎樣才能寫出戰士喜愛的好歌?取什麼角度、如何落筆呢?

恰在此時,師里正開展"寫自己,憶過去”之類的業餘創作活動,快板、順口溜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天,我們從連隊牆報上,發現一首槍桿詩,今記得其開頭兩句:“我本是個老百姓,放下鋤頭來當兵"大致內容不外:詩中主人公從小爹孃早喪,挨凍受餓,打活做工,熬到家鄉解放,光榮參軍,打鬼子,滅老蔣,經受考驗,立功受獎等。這首詩歌為我們構思和命題《我是一個兵》以直接啟示。由此可見,這首小歌主要是在我軍指戰員們的所想、所言甚至所寫的基礎上,提煉加工而成的,實質上是一首廣泛的集休創作;當然,我的戰友嶽侖譜寫的這支曲子,質樸真情,簡煉明快,平易上口,為歌詞插上了一雙矯健有力的翅膀,使它飛得快,飛得高,飛得遠,這也是一個決定因素。

《我是一個兵》產生於勝利高潮和新的大戰來臨之前;勝利,大戰意味什

麼?意味著我多少革命軍人的無私奉獻和流血犧牲!此歌的出現,應歸功於我

軍將士和無數先烈。

謝謝大家!

1998年10月於北京

——選自四十六軍內部刊物[愛晚情音]1998.12.5。

向[愛晚情音]前輩致敬!

感謝[愛晚情音]主創者後代!

《我是一个兵》产生于英雄时代

PLA1361371381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