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聯的基本規則,對聯即有趣也很講究用詞,大家相互學習

對對聯的基本規則

1、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

2、上聯的末句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句最後一字必須是平聲。

3、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4、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

5、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對聯的基本規則,對聯即有趣也很講究用詞,大家相互學習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係,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至於每副對聯的字數,並無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只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面舉例以見一斑: 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聯的“祖國”、“山河”和下聯的“人民”、“歲月”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壯”和下聯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與上述的五條規律符合。

總之,作對聯要音韻和諧。語言精煉,合於規律,而又有一定的內容。文字不相對,平仄不協調或把標語口號式的句子分寫兩行,全不能算是對聯。 對上面的介紹的內容,我們可以歸結為“四講”,即“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繫,但不能雷同或重複,雷同的對句俗稱為“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為這樣的楹聯犯製作楹聯的大忌。 對文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是指五、七言詩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當用平聲字的用了仄聲字,或當用仄聲字的用了平聲字,皆無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則須平仄分明,不容更換。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讀音影響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調,則讀之拗口,乃律詩之大忌,用於楹聯創作,也是傳統楹聯作法之大忌。

對對聯的基本規則,對聯即有趣也很講究用詞,大家相互學習

對對聯有哪些細則

一、句型性質:

句型相同的句子可以造對偶句,句型不同的句子也可以造對偶句,兩句單句可以造對偶句,一句(或二句)複句可以造對偶句,甚至一副對聯僅是一個單句。

二、詞語、節奏規則:

對聯的上下聯有“詞語、語義節奏對應一致的”,也有“詞語、語義節奏完全不對應一致的。”

對聯的語音節奏是固有的,是由平仄相間和相對決定,但語意節奏是多變的。一副對聯的語意節奏可以和語音節奏相同,也可以不同;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語意節奏也可以允許不同;一副對聯僅是一個單句時,可以說是無語意節奏相對的對聯。節奏上的差異更能顯示對聯的藝術美和漢語的文字美。對聯的藝術美是自然美,它包孕有對稱美,與其它文學形式相比,對稱美的成分更多些,純粹對稱美是錯誤的。

三、詞性相對規則:

1、對聯基本上要遵守相對詞的詞性相同原則,是名詞的還要兼顧門、類劃分標準,原則上詞性是對仗規則的參照物。詞(詞組)與非詞(詞組)相對時,要嚴謹到詞(詞組)的組成單位的語法性質,這叫做“字面相對”。

2、由於詞的語法功能與其構成成分的語法性質並不總是一致的,所以在詞性相同時,還須比較其構成成分的語法性質。我們還必須注意到詞性與詞的結構無關,因而詞的結構不是對仗合格的參照物。

3、同義詞的使用不是“合掌”的判定標準。“合掌”是指聯語的對偶意義相同。“合掌”是因為對同一(同類)事物的描寫面雷同造成的。對不同事物的描寫如果選擇的描寫面相同,稱為正對(事異義同),正對也是要儘量被免的。

4、對聯按名詞的門類相對,掌握寬嚴,分為工對、鄰對和寬對。此項分類與句型無關。對聯(楹聯、春聯、喜聯、輓聯)原則上須用工對(但也允許有突破)。詩聯在要求上低於對聯。

5、句子的成分按下面的定義式(對擔當句子成分的小句和結構也按此規定進行劃分):

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補語|定語+中心語

主謂 述賓

中心語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是修飾成分。

主語和謂語相對待,沒有主語,也就沒有謂語,反之亦然。述語和賓語相對待,沒有賓語也就沒有述語;定語、狀語、補語可以合稱為附加語,附加語和中心語相對待,沒有附加語,也就沒有中心語。

中心語與中心語相對時,詞性要求從嚴,附加語與附加語相對時詞性要求可寬。

句型不相同的句子造對偶句時,詞性要求從嚴,即附加語的詞性要與相對應的中心語的詞性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