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都有哪些臨牀表現?

摘菊繡手

北京中醫藥大學錢成中教授

一、患上痔瘡的原因

《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痔瘡產生的原因,“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又進一步指出,病因與久忍大便、久痢久瀉、酗酒、嗜食辛辣、年老體衰、婦人妊娠、久坐久行等都有極大關係。現在因職業原因患上痔瘡的人群特別的高,人長時間的站或坐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容易引起痔瘡。比如說企業辦公室的白領,公司內的辦公人員,餐飲服務人員等,這幾類人都是容易患上痔瘡的高危人群。在坐或站了一段時間後,換一種姿勢運動一下,讓身體的血液循環重新恢復正常是最好的。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那就是不良的大便習慣,如廁的時候,習慣性的看書看報玩手機,導致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好長一段時間,這就容易造成肛門盲腸內瘀血而引發疾病。還有就是大便時用力過猛,會使盲腸肛門和盆底肌肉增多不必要的負擔與局部瘀血,致使疾病發生和蔓延。

二、患上了痔瘡應該做哪些運動呢

1、提肛運動

全身放鬆,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吸氣,舌舔上顎,同時肛門向上提收。像忍大便的樣子,提肛後稍閉一下氣不呼,然後配合呼氣,全身放鬆。每日早晚兩,每次做十幾下。

2、舉骨盆運動

仰臥屈膝,使腳跟靠近臀部,兩手放在頭下,以腳掌和肩部作支點,使骨盆舉起,同時提收肛門,放鬆時骨盆下放。

熟練後,也可配合呼吸,提肛時吸氣,放鬆時呼氣。此法每日可堅持做1~3次,每次20下。

3、旋腹運動

仰臥,兩腿自然伸展,以氣海穴(臍下一寸處)為中心,用手掌作旋轉運動。逆時針旋轉20~30次,順時針旋轉20~30次,先逆後順旋轉。

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另外還要注意日常的一些習慣。也是預防痔瘡的好方法。一起了解吧!

1.要注意飲食。要多喝水、多吃纖維粗的食物。喝水可以軟化腸道里的大便,粗纖維的食物可以促進腸蠕動,都可以幫助排便。纖維粗的食物包括:絕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以及未經精加工的穀類和薯類等。節制菸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2.要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避免久坐久立。坐45分鐘就要起來活動5分鐘,可以有效地減輕痔瘡症狀。長時間站立的時候也要多走動,因為久站產生的負重也會引起靜脈充血。還要增強體育運動。

3.要注意衛生。便後清洗乾淨。痔瘡病人便後使用柔軟的衛生紙擦乾淨,有些衛生紙過分粗糙,有些衛生紙還含有熒光劑化學劑等。有條件的話,最好用水清洗,幫助肛門清潔。


山崖上看著匍匐在腳下

內痔在生活疾病中比較常見,它是發生於齒狀線以上的痔。發病的病因簡單來說,就是直腸上靜脈叢曲張或者肛墊下移,位於截石位3, 7、11點的位置,正所謂“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管三七十一”。這三處的內痔可稱為母痔區(母親),其他部位稱為子痔(孩子)。

那麼,內痔表現在哪些地方呢?第一條就是便血,是內痔初期的臨床表現,鮮紅色,不與大便相混。此外還有間斷性出血,主要就是大便的時候手紙被血染紅,便池裡面滴血,嚴重時出血可能呈噴射狀。第二痔核脫出肛門:隨著痔瘡變得越來越嚴重,痔核逐漸增大,排便時脫出不易回納,嚴重者不可回納。第三變現為肛周潮溼、瘙癢等局部病變,痔核可能反反覆覆的脫出,導致括約肌鬆弛,分泌物常常溢出導致潮溼,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就可產生瘙癢。第四是便秘:患者不恰當的排便習慣,則形成便秘,乾燥的糞便又會摩擦出血,導致症狀更加嚴重。最後是肛門疼痛:內痔脫出之後卡在肛門外,造成水腫和血栓,出現疼痛。

內痔脫出又會分為四種情況,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內痔的分度: I 度:無痔脫出;II 度:便時脫出,可自行還納;III 度:不能自行還納;IV度:不能還納,還納之後又脫出。

本期答主:常雙慶,醫學碩士


杏花島

內痔是痔瘡的一種,多位於肛門齒線上,與痔內靜脈叢相關,截石位在三、七、十一點。內痔常見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便血,可在排便時或便後出血,顏色鮮紅,滴狀,不與糞便混合,無粘液膿液,可是間歇性、無痛性。初期痔核小質地軟,排便時不脫出肛門外,等到中期,痔核與直腸肌層分開,排便時可有痔核脫出,但可自行回縮;

其次等到晚期,痔核變硬變白,痔核會自行脫出,且須用手推回。內痔早期一般不疼,中晚期有肛周瘙癢、肛門墜脹感,但是當內痔脫出於外,不能推回肛門,也就是發生內痔嵌頓時,可有疼痛感,伴隨糜爛、壞死、化膿等。


KK健康


天天醫學

內痔是相對於外痔與混合痔而言的,一般是指肛門齒線以上發生的靜脈曲張團塊。

一般主要有以下三個表現:

便血:以顏色鮮紅多見,有些可見於解大便時,糞塊或馬桶中有鮮紅色樣血;有些可能僅僅是用手紙擦拭時,發覺便紙上有血漬。

肛口塊物脫出感:在解大便時,或用力咳嗽時,有時會感覺肛門口有東西脫垂出來了。大部分痔核較小的痔瘡患者,脫出的痔核一般都可以自行回納,或是用手回納回去。但是某些痔核較大的,則可能回納的難度會增大,或是由於不及時回納而形成嵌頓,甚至水腫疼痛嚴重,而需要緊急手術處理。疼痛:這個需要看痔核的多少及大小等情況而定的。有些痔核偏大,顆粒又多的患者,容易形成嵌頓水腫,而呈劇烈疼痛。


那麼,平時應該注意哪些地方,以避免痔瘡纏身呢?

1、養成每天定時如廁的好習慣

2、 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戒菸酒

3、避免久坐久站,要開展適當的運動鍛鍊


申城白衣書生

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於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在我國,痔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西醫認為致病原因主要有兩種。

痔瘡的誘發原因也很多,諸如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發因素。想要控制好痔瘡,比如從生活,飲食習慣方面注意。

痔瘡發作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飲食方面,多食新鮮蔬菜,不吃太多刺激性食物,不吃油膩。加強體育鍛煉。

預防痔瘡,(1)預防便秘(3)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憋。(4)保持肛門周圍清潔,特別一些公共遊泳池游泳。(5)注意保暖,不宜長住在潮溼陰冷環境,比如平時要開窗透風。(6)做提肛運動,自我按摩。不要坐太久,還有避免過度勞累。(7)及時用藥,早發現,早控制。


小熊說生活慧

痔瘡可以試一試

1.傷溼止痛膏貼委中穴

2.白蘿蔔熬水外洗



蘿蔔屬於肺藥(補氣益肺),而肺與大腸相表裡,中醫就是那麼神奇🙎🏻‍♂️


源源學中醫

很多患者認為只要肛門有便血、疼痛、脫肛等都是患了痔瘡,對內痔、外痔、混合痔、肛瘻、肛裂等諸多疾病分辨不清。



痔是肛腸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症,約佔肛腸疾病中患者總數的55%,男女皆有發病,以男性為多見。依據解剖學進行區分,位於齒線上的是內痔;齒線下的是外痔;內痔外痔融合在一起稱為混合痔。




以齒線為分界點,齒線上的病變受植物神經支配,屬內臟神經,對痛覺不敏感,故內痔患者無疼痛;齒線下的病變受脊神經支配,屬周圍神經,對痛覺極其敏感,所以外痔發炎時,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內痔主要臨床表現可分為:一期,二期,三期。




1.一期內痔:大便帶鮮血、滴血。

2.二期內痔:大便帶鮮血、滴血、射血,便後肛外有脫出物,可自行還納肛內,有下墜不適感。

3.三期內痔:大便時無便血,有內痔脫出肛外,下墜感明顯,無疼痛,分泌物增多,肛門潮溼,不能自行還納,需用手送回肛內。


鄔常華

我不是醫生,不知道醫學之事,但我有一方法,可使痔瘡匿跡。信不信由你,反正不化錢!

生痔瘡,其實是血瘀於肛門而形成的。我原來有內痔,我就天天用開水,並滴幾滴消毒藥水,用手指擦洗肛門,並用手指輕柔按摩患處,使其瘀血散去。便後洗,睡前洗,一天不少二次,成為規律,一段時間後痔瘡不見了,現在我已沒有痔瘡!但是每天洗兩次是不變的。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用以上方法治好了痔瘡的。


老蛇正宗

痔瘡分為內痔和外痔,肛門齒狀線以上為內痔,齒狀線以下為外痔,內痔主要症狀是便血,便後滴血,血和大便不是混在一塊的,往往成鮮紅色,內痔一般不痛,而外痔常在肛門周圍可觸及包塊,常較疼,內痔外痔有時混合存在。

內痔的便血記得與結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區分,不是所有的便血都是痔瘡,中老年人便血,伴消瘦高度懷疑惡性腫瘤。潰瘍性結腸炎便血往往伴有黏液,膿液,大便和血混合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