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融資難如何破解

日前,德國商業銀行發佈一份白皮書,考察了“一帶一路”建設如何影響中國境外併購、出口、融資和風險管理的趨勢,其中提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偉藍圖需要鉅額融資支持。而“一帶一路”沿線的各種風險無疑增加了建設主體的融資難度。專家指出,目前“一帶一路”的資金多來自官方機構支持,建議未來應設立更多合理的機制吸引私營部門參與投資。此外,由於沿線國家存在不穩定因素,投資時要注意風險防範。

“一帶一路”建設融資難如何破解

錢從哪兒來?

據白皮書披露,45個亞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6年到2030年期間的發電項目,就需要總計11.7萬億美元資金,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需要7.8萬億美元,電信基礎設施需要2.3萬億美元。

王有鑫認為,未來公共部門的資金還會加強投入。“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已宣佈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規模達7800億元人民幣,包括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要發揮私營部門融資的主力軍和橋樑作用。王有鑫指出,基礎設施由於規模大、週期長、風險高,很少有金融機構能獨立承擔,因此私人資金參與度不高。目前來看,全球都面臨這個問題。此外,亞洲地區還存在資本市場深度不夠、缺乏適當的投資渠道等問題,導致私營部門沒有合適的渠道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當前,亞洲發展中國家所進行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公共部門提供了超過90%的資金。

洪灝指出,從目前看,“一帶一路”資金來源的渠道主要有幾個,一是從銀保監會此前公佈的信息看,“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支持,主要由3家政策性銀行和5家大型商業銀行承擔,如國開行作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銀行和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國開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發放貸款1789億美元,餘額超過1100億美元。二是“一帶一路”國家主權債和專項債券的發行也能幫助政府和企業籌措資金。“比如英國、匈牙利、波蘭政府發行人民幣債券,還有些企業發行‘一帶一路’相關項目人民幣債券。交銀國際也深度參與到相關領域,2017年5月在香港幫助馬爾代夫共和國發行2億美元的主權債券。”此外,“一帶一路”投資還需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洪灝表示,“近年來,中資機構嘗試利用PPP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如中國銀行和西非某國家有一個基礎設施項目,就是通過PPP這種方式引入社會資本,目前進展順利。未來PPP也會是‘一帶一路’資金籌措的一種重要方式。”

王有鑫指出,從融資方式看,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等間接融資方式是主體。儘管絲路基金及一些專項投資基金和部分商業銀行已通過股權、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為“一帶一路”項目籌資,但總體規模仍較小,參與度還有待提高。王有鑫提議,為吸引私人部門參與,金融機構可在共同出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合理的項目融資結構,將不同風險偏好和回報要求的投資者與項目需求匹配起來,這有助於吸引包括險企、養老基金、對沖基金等在內更廣泛的私營部門投資,提升基礎設施投資的整體效率。對具有重要意義、溢出效益較大的項目,政府可以通過前期加大資本投入、提供信用擔保等形式來吸引私營部門參與。

“一帶一路”建設融資難如何破解

高風險加大融資難度

談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資有何標準,洪灝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中並沒有統一的投資標準。“不要把‘一帶一路’理解為一項官方政策,可以將其理解為一項發展使命,它並無固定的成員名單,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定義,各家參與機構甚至各個項目,有其特定的投資標準。”

洪灝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使用靈活的、定製化的投資標準和投資模式,可以更優化投資策略並分散項目風險。洪灝以部分官方機構舉例,如國開行注重項目自償性,貸款條款遵從IMF標準。“國開行主要以項目自身產生的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並未增加項目所在國財政負擔。依據市場化原則,國開行在自主選擇項目時一定會選擇能產生經濟效益,並在經濟上具有可行性的項目。對少數主權類客戶的貸款,國開行對合作國的財政狀況和主權信用等級等方面有嚴格要求,授信額度及貸款集中度都會在IMF控制的貸款額度之內,貸款利率、期限等貸款條件也與IMF的要求一致。”

洪灝同時介紹,進出口銀行設定了國別債務上限,但會根據項目條件靈活處理。“進出口銀行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國別風險管理體系,對每個國家都設定了債務上限。達到上限後,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意義特別重大、經濟效益特別好的項目,還會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洪灝表示,亞投行貸款項目必須滿足三大硬性標準:財務可持續性好、環境友好、被當地社會接受。絲路基金主要是為“一帶一路”框架內的經貿合作和多邊互聯互通提供融資支持,按照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原則開展投資業務,可以運用股權、債權、基金、貸款等多種方式提供投融資服務,也可與國際開發機構、境內外金融機構等發起設立共同投資基金,進行資產受託管理、對外委託投資等。

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風險問題,洪灝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不少存在政局動盪、地緣衝突等問題,“低風險國家僅4個,佔6.4%;中等風險國家有43個,佔68.2%;高風險國家有16個,佔25.4%。”

王有鑫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很多發展中國家政治環境不穩,社會矛盾和制度問題根深蒂固,財政和貨幣紀律失控。這類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可能會有較大需要,但未必有充足的償付能力。“有學者測算了沿線國家的融資需要,並與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數據庫進行對接,發現2020年沿線基建投資總體資金需求中,16%來自風險較高的無評級國家,35%來自投機級國家,只有50%來自風險較低的投資級國家。可見,主權信用評級低,導致沿線的融資面臨較大缺口。”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