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有人說好人不長壽,歹人活萬年,和心善命運不好,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是一種錯覺,也是個偽命題。一支蝴蝶飛到你的面前,你很高興,希望他別飛走。一支蒼蠅飛到你面前,你就很反感,希望他早點飛走,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反應。希望好人多活兩年,做不到,很遺憾。希望壞人早點死也做不到,就更遺憾。是一種心理錯覺。客觀並非如此,好人壞人都有長壽的,也都有短命的。都有倒黴的,也都有走運的。

決定人生命的三個因素,一是遺傳,二是生活環境,三是心理素質。遺傳是先天的,生活環境是可以爭取的。心理素質是主觀的,對人生命的影響又非常大。有人修行做好事,就是為了長壽,為了來世有好報。這樣做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的強求,反而會事與願違。佛家的無我真如,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可是一般人又做不到。道教講究返璞歸真才能長壽。老子也知道,人們達不到嬰兒境界。其實人們要長壽,達到本真就可以了。孔子說,食色性也,是最靠譜的一句話。按照人的本性生活,不過分強求,這就是一般人的修行

人的命運是由錯綜複雜的關係造成的。有些人為了修行,為了善失去了人的本真,連本能的反抗和鬥爭精神都失去了,任人宰割,倒黴的當然是你。紅塵的是是非非永遠存在。自然界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將一隻羊放在供桌上,奉獻給佛祖就是善字。對佛祖盡了善心,羔羊卻失去了生命。善惡有報,有一定的關聯,但不一定是必然結果,而且需要一定的時機。

心地誠實善良,最終會有好的結果。但不一定是大富大貴。按人的本真生活,不強求,就是人最好的善終。


老梁139490047

不是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而是心善中的大部分人就是命運多舛。


因為這大部分都是那些樂於助人但是卻不懂得適時拒絕別人的人。現在不像是以前,還有那種你不小心幫助了一位富翁,然後對方給了一個好的職位或者給了你一大筆錢的故事。


現在更多的是,因為心善,別人請求自己幫忙,即使自己不願意,即使需要花費自己的很多時間和精力,最後也會同意。時間久了,對方並不會感謝你,而是覺得理所當然,當你想拒絕的時候,對方反而覺得你很奇怪。

這也印證了那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對方如果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看見你好欺負反而更來勁了,但是遇到那種很強勢的人反而會偃旗息鼓。


所以啊,我想對於那些心地善良的人說,先照顧好自己,先滿足自己的情緒之後再照顧其他人吧。要記住“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知道這種習慣很難改掉,但是你想想那些請求你幫忙卻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人,他們怎麼好意思的,你有啥不好意思拒絕的。



心涼了之後,就知道維繫大人世界的友情,除了善良之外,還需要實力。你有多少價值,關係就會有多緊密,即使你不送任何東西。


綜上所述,你可以對他人善良,但是不能委屈自己,讓自己受傷。如果想通過對他人好來維繫關係,這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變得有價值。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好人有好報。可是,殘酷的現實卻把這句話抽的腮幫子都鼓起二尺高。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的根本原因吧。

心善反遭禍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農夫和蛇的故事了。農夫心眼善良,看到蛇凍僵了,好心好意把它揣在懷裡救助它,蛇醒了以後卻恩將仇報咬了農夫一口。農夫中毒身亡,這可以說是命運不好吧。

心善的人為什麼命運不好呢?主要有三個原因。這三個原因可以說是心善之人的致命缺陷。

一,輕信於人。心善,就容易輕信於人,所以就難免上當。人之一生,有的當上一上可能無關痛癢,可是有的當就會搭上自己的一生。

二,不懂拒絕。心善之人,很難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關鍵時刻,這種不忍拒絕,往往會以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代價。

三,下不了手。心存善良和道德之人,沒有心機和手腕,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比如當別人為了幹掉你而不擇手段時,他們不會反戈一擊,只能任人宰割。

我們總說一句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這句話不見得正確。對心狠的人來說,命運可以自己把握,但是對心善的人來說,自己的命運往往掌握在別人手裡。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與人為善都是沒有錯的。但是,善良也要分對象。對好人善良,你收穫的也是善良;對壞人善良,你得到的則是危險。所以,不要到處散播你的愛心和善良,不分對象的與人為善就是愚蠢。



管理那點事

心地善良的人反而命運多桀,不僅是有些人這樣認為,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會有這種想法,若不然也不會有“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樣的語言從古至今流行於人世了。

有道德水準的人,才是善良的人,也就是老人們所講的善人。善人有幾種稱謂,我們先了解一下。

《論語.述而》之中概述道:“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意思是講一個具備有道德水準的人,講究的是我不願意也不能夠去爭取得到我所看見的不屬於我的東西,這是對普通大眾而言。

《孔子家語.六本》中對自己的家人有這樣一句訓誡:“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意思就是如果與有善念善行的人居住到一塊,就像進入了擺滿了仙草芝蘭的室內一樣,雖然在很長的時間內聞不到芝蘭的香味,但是卻潛移默化的能夠接受到芝蘭那種高貴無邪的薰陶,而與之同在。

善良的品行良好人也被稱善士,《孟子.萬章下》中對此總結到:“以友天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意思是說以朋友會天下,品行良好的人並不是很多,又何況去談論古代的人們。

佛教中遵守五戒但是又不出家的佛教徒,也被稱作為善士。

在佛教語中,對於了悟知識,高明出眾的人稱作善知識,也就是人們常講的善友,也是善人具體化的一種體現。《法華經.妙莊嚴》中提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提倡無論是做善人也好,做善士、善友也罷,這都是因為具有惡氣的罔兩之輩,和性情暴躁乖戾的惡逆的存在,而所有這些人他們的善良之心早已泯滅,一切意念和行為都以為了滿足自我所求為中心作為出發點,所以他們的行為準則就是心中無人,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通過對善人與惡人行為準則的簡單的分析和理解,我們就不難看出,為什麼善良人的命運會多難,這就是因為善良之人心裡裝的是與自然為伍,與大眾為善的理念在行人做事,講通俗點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世界更美好;而惡人則是純粹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立足於世,講究的是隻要能夠滿足自己的私慾,自己好就行,毫不顧忌其他人的死活或者是自然事物的毀滅。由於意念和執行力上的差異,所以善良的人常常出於與人為善的行為,也就是心軟的行為,就會被具備有鐵石心腸的惡毒之人施以各種算計,各種打擊,從而使的命運多災多難。

但是從古至今,我們也可以很清楚,很明確的看到,善良之人永遠是被歌頌者,邪惡之人永遠是被鞭笞者!終久邪不壓正,惡不勝善,畢竟邪惡之勢只是極小勢力,雖一時能夠逞兇得成,但終久會被滅亡,而善良之行雖蜿延曲折,卻如春拂大地,永不泯滅,雖一時遭遇倒春寒,但終將能夠跨越過去,迎來秋的碩果!





冬青裡的駱駝草

萬事萬物,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是中有非,非中有是。看破即得道,得道即有悟,有悟即人生。意氣風發的時候,多思量,可趨吉避凶。失落挫敗的時候,修心態,則絕處逢生。佛法告訴我們,眾生皆苦,世事無常,看透了眾生相,也就有了無我相。有了無我相,即不爭、不搶、不計、不驕、不躁。才得不惑、不慮、不瘋、不愁、不恨、不起邪貪之念。一縷青香,半盞明燈。得失皆有道,人生苦無涯。這是生的本質。而唯有放下執念,才可踏破執念。踏破執念,遂烈火重生。

道法自然,一切所有經歷皆人生歷程,看的透則不迷失,不迷失則不固執,不固執則不強求,不強求則不生禍。順天應道,凡塵俗事了於心,度人度己越此生。

世人因何而苦,因何而怒,因何而累,因何而休。都在這太極圖之中。看透了,萬劫難滅心。看不透,點滴瑣事,惹人憂。

人的一生,累在己有為而人不知,己有情而人無義。惑在多疑,困在不解,抑在心中。鬱鬱寡歡,終日沉淪。

世人更多浮躁,心藏浮華,念在奢望。所以,苦中更苦,樂時不樂。

世人更多徒勞,人似忙碌,心卻停滯。所以,勞而更勞,心無所向。

世人更多驕橫,香臭不辯,巧言令色。所以,陰奉陽違,表裡不一。

世人更多不恥,真假不辯,一意孤行。所以,困己禍人,恨意難消。

世上更多無知,輕重不分,驕橫跋扈。所以,不思忠言,以怨報德。

太多的眾生之相,比比皆是。

平平淡淡一世,

晨曦出家門,有人望。

晚歸入寢室,有人思。

聚時會親友,有人念。

醉酒桌前坐,有人陪。

悲傷訴說時,有人聽。

足矣。


細雨聞風

我也這樣覺得,我做任何事情都處處是好心,我好心借給同事10,000塊錢,說過年的時候還,今年都過又了一半了。跟她要幾次,她說沒有,她還房貸的時候倒是挺積極的,還我的錢就沒有,真的看清了人間淒涼,我的公公婆婆他們兒子找不到老婆的時候急的不得了,我廉價嫁到他們家,處處為他們著想,買房裝修買車,從來沒要他們出過錢,他們一顆感恩的心都沒有,反而對我挑挑剔剔,我覺得我什麼都沒做錯,最後鬧的家庭水火不容,我就像是冬天在野外烤火一樣,前面被火烤的很暖和,而背後卻冰涼冰涼的,我老公這邊對我拼命的好,公公婆婆對我拼命都不好,我老公一點都不以為然,他以為對我好就可以了,我每次跟他講理,他就叫我不要說了,我事實擺在面前問他誰對誰錯,他都不說一句話,給我逼的才會說他媽媽錯了,但他都是維護他媽,從來都不說她媽媽什麼。平時無意中說到叫他媽媽不要那樣的時候,他媽媽也不會聽,我老公不敢於接受事實兩邊調解,隨著我們的矛盾,越來越深,我一個簡單的要求,我們分家,我老公就不願意跟他爸爸媽媽說分家的事情,總在我面前承諾會分家會分家,以後一定會分的,我知道我老公的意思,他是怕分家他爸爸媽媽沒地方住,他的一個大哥買的房子在他老婆那邊,離我們這邊有點遠。我家買的房子離老家稍微近一點,但在縣城,他們還可以上上班。他是想等到他爸爸媽媽不上班的時候把他們送回老家住,現在還年輕,在上班就必須住在我家。但今年我出來深圳了,家還是沒有分,我的女兒跟她爺爺奶奶住在我家,我會做飯會搞衛生會帶小孩,我什麼都會做就是一山容不下二虎。我無數次不想過日子,想離婚了算了。我老公拼命的不願意放手,我真的也是沒有辦法了。

人家說偷雞不成蝕把米,我是半點二老的好處都沒撈著,自己的日子還不想過了。我公公上班,我婆婆帶我女兒,我每個月給生活費¥1000,什麼學費補課費啊買衣服啊都是我出,包括我女兒生病打針,她奶奶一個電話過來說用了多少錢,我立馬給她打,她在我面前開口提錢沒有說要不到的,所以就形成了一個習慣,她隨隨便便張口就是錢,儘管我很生氣,但我還是給了,我一直用以為用錢能解決的事情就不叫事情。他們也非常的高興,儘管我知道周圍所有帶孫子的老人都沒有得到兒媳婦的生活費,我還是給他們打錢,他們不管不領情,還變本加厲,後來有一次我們打算買間門面的時候,手裡的錢不夠,叫他們幫忙借錢,終於我們一家人為錢開戰了,從那以後,我說沒有錢給他們,我婆婆也開始上班了,錢財分得很清楚,但是還住在一起,說到這裡就很明白了,我們家二老永遠是把錢放在第一位的,只進不出,覺得是自己養活了兒子結了婚生了小孩,現在該漁翁得利了,他沒想一想他兒子有多大的能力,自己為什麼把錢扣的那麼緊,還不是因為自己沒錢,我也可以理解,但在困難面前依然這樣讓作為親人的我,很不理解。我只是讓他們老人幫我借錢,不是要他的錢也沒說不還,他自己手裡的錢一分不借,也沒有幫我借。

我的條件也不好,省吃儉用又不旅遊,幾年不看一次電影看電影,西餐大餐都跟我沒有分,都捨不得。我老公總說這也捨不得那也捨不得,其實我是心疼我老公賺錢不容易,我老公是一個用錢時不覺得,計算起存了多少錢的時候倒是很在乎,總愛問我這麼多錢用哪去了,我懷疑對於錢方面他有遺傳基因,我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我說他跟他爸媽一樣把錢看得很重要,他總是不承認。在我看來,只要用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有錢沒錢,我有錢的時候怎樣都好,沒錢的時候還要必須裝作有錢的樣子,我真的很累


小意2551

有網友提過這樣一個問題:世界是惡意的嗎?

這名網友從自身的經歷出發,自己秉持著心懷善意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生命中他人,可是依然感覺到這個世界和周圍環境施加給自己的惡意。


這個問題下面最火的一條回覆是:世界是無意的


這個現象在社會心理學家吉諾夫·布爾曼(Janoff-Bulman)看叫做“世界假設”。我們每個人都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基本假設。布爾曼提出了三條假設,其中一條叫做“公平世界假設”——換句話說,人們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只要我們心懷善意,用善良的心態對待周圍事物,我們會得到好的回報


這也是題主提出的疑問「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也就是說,為什麼有時候“公平世界假設”不成立!


布爾曼認為,真相是“公平世界假設”之所以叫假設,因為它是人類假想出來,以作為我們積極生活、努力向上的一種心理安慰。我們從小就聽父母的教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把好的結果和努力聯繫起來,孩子才有奮鬥的動力,人類才有努力的源泉。

可是,因為這個世界是無意的,“好人好報”是人們的期望和假設,並不是事實。而“好人沒好報”也沒有因果聯繫。


回報好壞,很大程度上是這個世界無意產生的、隨機的結果。而“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這樣的結果在這個隨機中必然產生,一旦產生,它極大地挑戰了我們“公平世界假設”,就非常容易被人們記住,作為一種世界觀被衝擊的記憶,久久不能忘懷。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因為一旦這種事情發生,它挑戰了我們內心裡的“世界公平假設”,容易令人印象深刻。



曾旻

有些人覺得心善的人反而命運不好,為什麼?因為很多情況下確實存在這樣的零和博弈,人類歷史演化至今才有了些許體面,多少征討殺伐都是倚強凌弱,好勇鬥狠的欺負弱小溫良的。

廣大如歷史,細小到生活,這樣的例子很多,要承認。


然而,善良並不總等同於弱小,從武力值的角度來說,你可以把自己打造成格鬥高手,同時悲天憫人。這並不矛盾。也就是常說的“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有血性、有反手製裁對方的能力,才能贏得對方尊重,靠對方發慈悲過活是不切實際的。


還有一種是錯誤歸因,把命運不好怪罪到自己是好人,其實沒有分析清楚命運不好到底是為什麼。舉例如下(我姑且狹隘地把如今命運好不好跟錢多錢少掛一下鉤,畢竟倉廩實而知禮節,有錢很大程度上會讓命運好一些):

我每天放生一條魚到河裡,然後到財神面前拜:神啊,我這麼善良,讓我發財吧。 我的一個同事從來不放生魚,他把我放生拜神的時間用來自己看書練本領、在外面找私活,夙興夜寐。 後來我沒發財,依然窮的叮噹響;我同事發財了,自己拿了大項目然後跳槽去更好的平臺。 結論:心善的人命運不好……

這裡是不是有什麼邏輯錯誤?

當然有,因為他發財跟善良不善良沒多大關係,跟他每天做的事有關係。


最後,命運是個太廣大的命題,三言兩語難以完全概括它的好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價值體系不同,好壞的定義也不同。

比如,有個木匠看到一個奇大無比的樹,徒弟說你怎麼不砍了它做木工,木匠說這棵樹根本不成材:做船太沉,做棺很快會朽,做傢俱會破裂,做柱要招白蟻……它做什麼都不行,所以我懶得搭理它。是個不成器的樹吧?但是我們如果從樹木的角度考慮:人家活了這麼久長得這麼大不就因為不成器嘛,成器了早被砍了。你說它不成器是命好還是命壞?

所以,談論命運的好壞,我們分量都太輕了點。


牆笑裂

心善的人命不好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我本人為例,

剛認識前任的時候他做生意賠了,滿身外債,他的前女友打了孩子,離開他了,我們是同一商場的上下樓層的,認識後 他開始追我,那時候對我蠻好,除了經濟上啥都給不了,平時比較細心,很體貼,相處6個月領證8個月結婚,,,他外債太多,彩禮沒給,婚禮一切從簡,我家陪嫁車,現金,金飾,婚戒,,,剛結婚他想再做生意,經濟上我父母很扶持,為了減輕他心裡負擔,所有家務我做,家庭開銷我父母承擔,領證的後一個月我懷孕。辦婚禮的時候懷孕2個月,,,陪嫁給了他,父母經濟上各種扶持他,婚後半個月他就出軌了,出軌前女友,發現後我提出離婚,他不肯,各種道歉,原諒了,隨後半個月又發現他出軌,有了爭吵他開始家暴,我們第一次分居,然後她們再道歉,再原諒,隨即家暴越來越嚴重,懷孕6個月拿刀砍我,8個月將我打倒,9個月開車撞我和弟弟,生完孩子徹底分居,提出離婚,他突然來搶走孩子,威脅我,要我父母再給他十萬,作為小三的彩禮錢,我們拒絕,他虐打兩個月的孩子,再就沒了孩子的音訊,分居半年,他提出同意協議離婚,見面後發現是個騙局,他謀殺我,重傷我,被搶救過來後一直打官司到現在,希望真的能有報應,讓他不得好死


小光頭的媽媽HJM

你好!我是心理諮詢師馬景芬!

心善與命運的好壞沒有任何關係,這樣的邏輯我不認同。

我一直相信“人性本善”,但是大千世界,人的命運卻各不相同。如果因為對別人心善而錯失了機會,因為心善讓自己居無定所、流浪街頭,因為心善鐺鋃入獄,不要怪命運不好,是因為這樣的心善都是被教化出來的“偽心善”。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個農村的小學教師,為了自己的學生而不顧病重臥床的妻子,沒錢給妻子買藥、治病,更沒時間陪伴,把所有的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了學生身上,這樣的心善讓人唏噓不已,作為我個人不倡導。

真正的心善,一定是首先對自己慈悲、寬容、和善、接納和理解。然後你才能對他人及這個世界充滿真正的善良。

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和方法就是努力,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抓住機會。努力不一定百分百獲得所謂的成功,但是不努力百分百不會改讓命運好起來。

當你活出真實的自己的時候,你的命運就變好了!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馬景芬,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擅長婚姻家庭、親子教育方面的諮詢與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