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媽媽的媽媽,該如何稱呼?

叫外婆還是姥姥?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一個網友爆料

說是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

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

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

將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

▼▼▼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此前的課文原文是這樣的

▼▼▼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該話題迅速紅上熱搜

引發了全民討論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為什麼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

小妙也是一頭霧水

官方回應來啦

上海教育出版社

關於滬教版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

將“外婆”改為“姥姥”的說明

6月20日,某網絡自媒體發表文章,稱滬教版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文《打碗碗花》把“外婆”改成了“姥姥”,引發了網絡討論。我社接到市教委教研室要求,第一時間進行了全面核查,基本情況如下。

在滬教版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稱謂,也有“姥姥”的稱謂,“外婆”的稱謂出現了8處,“姥姥”出現了4處。滬教版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是為了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外”“婆”“姥”三個字都是小學二年級識字教學的基本任務,“外”字安排在二年級第一學期第4課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第18課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第24課中,即在認讀“姥”字前,學生已經認讀了“外”“婆”兩字。

關於稱謂,儘管“外婆”“姥姥”沒有絕對的地域區分,但通過此事,我們認識到,語文教材編寫除了要考慮學生識字規律和增強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瞭解外,還要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和語言習慣。我社在今後的教材編寫和修訂過程中將予以高度關注,並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後續我社將協助教研部門共同做好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過程的指導,以準確把握並充分考慮上海地域文化和用語習慣。

此外,有關網絡媒體引用的對“姥姥”一詞使用的答覆,與滬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無關,是2017年對讀者來信反映本社《寒假生活》中一道英文翻譯題翻譯方式的回覆。

我社熱忱歡迎社會各界對教材出版予以關注,共同為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讀物。

特此說明。

分別是這樣解釋的

▼▼▼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查閱第6版《現代漢語詞詞典》

發現“外婆”一詞上標註“方言”

而語義為外祖母的“姥姥”一詞無此標註

▼▼▼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網友們對於這二個詞語之間的爭論

也是

有的站隊“外婆”

↓↓↓

@天才胖次少女:哈?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才是普通話吧?只聽說過狼外婆沒聽說過狼姥姥

@好奇心害不死的汪:我一直以為外婆是普通話,姥姥是北方方言

@鏟屎的米小奇:那難道普通話不該是外祖母?

@木呆子木木:如果外婆是方言的話,那我們中國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是說的是方言

有的認為“姥姥”是普通話沒毛病

↓↓↓

@H滴巧克力:爺爺 奶奶 姥姥 姥爺 不是應該這樣的搭配麼?當然是普通話啊

@丘予--:姥姥確實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

@哪疼:姥姥多有親切感 外婆可以是稱呼任意一個老年女性的稱呼啊

有的則堅信這是妥妥的南北方差異

↓↓↓

在廣東地區

“外婆” 一詞被更廣泛地使用

在書面表達上,哪怕是兒歌裡,粵語中“媽媽的媽媽”依舊是“外婆”。比如有一首粵語兒歌《搖到外婆橋》,“搖啊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橋畔有個大花圃”裡也是用“外婆”。

@唐藥片: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所以“外婆”是方言這種說法沒有問題。

@風雨正好你也是:可能因為上海是南方,很少看到“姥姥”這種表達所以才改吧。我北方人,從小在書上看到課文裡都叫外婆,好奇地上網搜了才知道外婆一般是南方叫法。所以其實改一改也無妨,讓北方孩子多見見“外婆”,南方孩子多見見“姥姥”也挺好的吧

@正弋老兵:中國約有2/3的人是稱呼外婆的,更有一大批東北人跑到南方也跟稱外婆。

@西柚:難不成要叫《姥姥的澎湖灣》?

外婆還是姥姥?快加入新一輪的南北方口水大戰吧!

對於“外婆”和“姥姥”的叫法

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