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再戰中國背後的神祕女人:16歲端盤子,41歲成AI掌門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

有關谷歌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要離職的傳言,漫天飛舞著。

谷歌再戰中國背後的神秘女人:16歲端盤子,41歲成AI掌門人

這距離她執掌谷歌AI中國中心,過去僅僅半年時間,而她加入谷歌也不過才一年多。

離職風波

對於她的離開,有聲音稱與谷歌近期陷入的技術道德爭議一事有關。

今年3月,有消息稱谷歌和美國五角大樓在AI領域達成合作,由於被認為違背谷歌“不作惡”的道德標準,遭到不少谷歌員工的抗議。

一場抗議風暴在谷歌內部悄然進行著。

而李飛飛也因為一封郵件而捲入這場風波中。據《紐約時報》報道,李飛飛在與其他高層對話的郵件中寫道,“無論如何,不要提及或暗示AI。武器化AI可能是AI領域最敏感的話題之一。對於那些想盡一切辦法破壞谷歌的媒體,這是最佳的攻擊目標。”

就是這樣一封被洩露出去的郵件,使得李飛飛蒙上和谷歌高層“同流合汙”的陰影,並置於尷尬的處境。

傳言愈演愈烈之下,李飛飛本人不得不站出來回應道,“關於我個人今天的這個消息,是假新聞。我不會就此離開Google,也不會影響Google中國AI中心的推進。”

關於理由,她的口徑與谷歌官方如出一轍:加入谷歌時,利用的是大學特批的“學術假期”,如今學術假期即將完結,她理應回到大學繼續任教。

有意思的是,歷史就像輪迴一樣。

2017年,是李飛飛開始最廣為人知的一年。新年伊始,當她受邀進入谷歌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消息不脛而走時,在業界引起了不少轟動,眾所知周,這一年,AI成為國內互聯網的熱詞。

也是從這時起,她開始被推向臺前和鎂光燈下,成為熱點。

當時有人說,“李飛飛離開學術界,加入谷歌了”。在加入谷歌之前,李飛飛一直活躍在學術界,是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和斯坦福AI實驗室主任。

那時候,她也像如今這樣站出來澄清,“我沒有離開斯坦福。我想我會一直處在教育的第一線。”

李飛飛從不曾料到自己竟意外地身處這股風潮的正中心。一直以來,她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特別關注熱點的人,她曾坦言,“如果我關注熱點,就沒有今天的ImageNet。”

改寫計算機圖像識別歷史

2005年,李飛飛博士畢業,進入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選擇了當時陷入瓶頸期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計算機視覺識別領域。

那時候的計算機智能遠沒有今日受重視,雖然計算機圖像識別這一板塊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但依然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面對這樣一座大山,很多人都只是在山腳“望山興嘆”,就別說攀登了。

然而,總會有勇士站出來,李飛飛就是其中之一。她不僅僅是要攀登,而是要跨越。她當時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讓圖像識別涵蓋到字典裡的每一個詞條。可以想象,這樣的工程量是如此浩瀚。

當她向其他教授吐露這一計劃時,大家紛紛善意地勸她換個方向,因為研究這個是“拿不到終生教授”的。

如果李飛飛此時怯而止步,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但她沒有。2007年,她和一位同事開始著手這項龐大的任務,為來自互聯網的十億張圖片進行分類、打標籤,從而為計算機提供樣本。

起初她把精力放在算法的優化上,可是縱使費了好大勁也沒有什麼大的突破,很是沮喪。突然有一天,一個想法從她腦海裡閃過,既然嬰兒能準確識別貓,那計算機也同樣能做到,關鍵在於數據訓練量,即讓計算機看更多的圖片。

於是,她興奮地馬上從twitter上抓取海量照片,人工將它們統統打上標籤後,訓練計算機進行機器學習。但這種人工操作的方法,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她又申請不到經費維持,進展十分緩慢。

這項突破性的項目,使得李飛飛在人工智能學術界名聲大噪,並順利拿到斯坦福的終身教授職位,也因此躋身全球十大頂級科學家。這一年,她33歲。

美國夢的實現

別以為李飛飛的故事,都是這些一路開掛的高光時刻,她的人生遠比這些要充實多。

李飛飛活成了一個傳奇。

1976年,李飛飛出生於北京,父母都是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在李飛飛16歲那一年,全家移民到美國新澤西洲Parsippany小鎮。

谷歌再戰中國背後的神秘女人:16歲端盤子,41歲成AI掌門人

在這個陌生的國度,殘酷的現實一次次摧殘著這個家庭。由於語言不通,幾經波折,李飛飛好不容易才進入一所當地排名中等的學校。

而她的父母只能找到相機修理、超市收銀之類的工作,這微薄的收入遠不足以支撐全家的生活和學費。

為此,李飛飛不得不一邊兼顧學業,一邊打工掙錢維持生計。在唐人街中國餐館裡,她端過盤子,當過收銀員,也做過清潔工。

考大學的那兩年,她熬得最辛苦,一天只睡4個小時,不僅要在短期內拿下英語,還要拿出一份極其優秀的成績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拿到頂尖大學的獎學金。

高中畢業時,李飛飛如願以償收到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的全額獎學金。她的事蹟,被刊登在小鎮的報紙上,標題是《“美國夢”成真了!》,名噪一時。

谷歌再戰中國背後的神秘女人:16歲端盤子,41歲成AI掌門人

雖然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李飛飛依然沒有放棄打工掙錢,她借錢買下一家洗衣店,交給父母經營,週末時跑回洗衣店幫忙,過著雙城生活。後來回憶這段日子,她坦言,“我非常愛普林斯頓,不過也非常愛我的洗衣店,缺少了它們中的任何一件,都沒有現在的我。”

1999 年,李飛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放棄華爾街高薪工作,去西藏研究藏醫。

從西藏歸來,她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碩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當時非常冷門的人工智能和計算神經科學。由於項目太冷門,經費少,她不得不從洗衣店裡自掏腰包補貼項目。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期間,母親中風並患上癌症,雙重壓力一併壓在她身上,重得喘不過氣。但後來,都一一挺過來了。

談起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她感慨,“如果再來一次,我不認為我還能挺得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