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有多大,爲什麼說丟失了荊州蜀國就沒有希望了?

gaosheqin

《國之天元,必爭之地》

眾所周知在三國時代,有三大戰略規劃,被後人所傳頌,他們分別屬於魏,蜀,吳三國。

  • 魏國:奉天子以討不臣,修耕織以畜軍資(毛玠)
  • 蜀國:“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諸葛亮《隆中對》)
  • 吳國:“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魯肅《榻上策》)
  • 魏國地處北方爭霸中心一直在中原,這裡我們忽略不計,吳國蜀國的戰略規劃師,魯肅,諸葛亮,不約而同都將目光對準荊州

下面我們看一下地圖,就會明白荊州的戰略位置,有多麼的重要,也就會明白為何諸葛亮,魯肅,都會如此重視荊州。


由圖可見,荊州是名副其實的“國之天元”東連揚州,西通益州,南接交州,北臨豫司。

整個中國的矛盾之地,樞紐之地。

北上為矛,南退為盾,左右為樞紐。

矛:從荊州出兵,可攻許昌、洛陽,荊州就是逐鹿中原關鍵點。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芒就證明了這一點說明了這一點。

盾:荊州位居長江中上游,長江天險就是天然防線。退守荊州荊州就是“盾”。

樞紐:長江西向可抵巴蜀,東向可達揚州,在三國時代,船運是最快的手段,荊州就是最重要的“樞紐”。

因為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諸葛亮和魯肅才會如此重視,將荊州作為爭霸天下的關鍵,統一天下的重點!


一部三國志,半部荊州地。

赤壁之戰曹操如取勝,佔領荊州全部,就沒有三國。

關羽北伐如孫權不偷襲荊州,就不會有,蜀漢盛極而衰,北定中原復興漢室也許就有可能。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順江而下,佔領荊州全境,也許歷史也將會改寫。

滾滾長江東逝水,那關鍵的水都在荊州,擁有荊州蜀漢大有可為,失去荊州即使天縱之才如諸葛亮,也回天乏術。。。


阿斗不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一,荊州是當時人口第一大州

劉表沒有太多才能,但他是一個優秀的地方官。

在全國大亂的時候,劉表保證了荊州沒有混亂,人民生活平穩,連諸葛亮都逃到這裡隱居。

在三國時期,荊州人口高達100多甚至200萬萬。

而當時蜀國四川人口才90多萬,東吳也不過200多萬,魏國人口也不過400多萬。

換句話說,誰吃下荊州,誰就等於增加了驚人的實力,當然要拼命了。

這也是為什麼劉備不惜代價,出動主力發動夷陵之戰的原因。

第二,荊州是蜀國通往東面的戰略要道

蜀國從四川通往外面,大體是兩條路,一是北上北伐的山路,誰都知道,這條路極為險峻,根本不能進行大量的物資運輸,不可能長期維持一支大軍作戰。

所以,諸葛亮北伐註定是要失敗的,除非是魏國將領太弱,弱到智障的地步。

另一條,則是沿著長江向東而下,順水而下。

在古代,大量的物資幾乎都是通過水運。一船運輸的物資,恐怕需要數百民夫通過山路推車挑擔才能運輸完畢。

荊州控制著長江中下游,是長江水運的樞紐。

所以,如果蜀國可以控制荊州,大軍可以長期停留在荊州,通過水運從四川運輸糧食和軍隊,當然也可以在荊州本地收集糧食。

然後蜀軍可以從荊州向東攻打東吳或者向北攻打魏國,都是沒有問題的,戰略上完全可以成功。

所以,丟了荊州,蜀國等於被封死在四川,依靠區區90萬人口坐以待斃,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薩沙

當然,蜀漢在公元219年被孫權偷襲丟失的荊州,僅僅是荊州的一部分。東漢荊州的七郡中,曹魏佔南陽郡,孫吳佔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蜀漢佔江陵郡、零陵郡、武陵郡。這七郡中人口最多、最重要的江陵郡是在劉備手中。219年,孫權趁著關羽北伐,派呂蒙、陸遜出兵偷襲,迅速奪取了這三郡。

失去了荊州三郡後,蜀漢確實遭到了極為嚴重的打擊。說“沒有希望了”未必很絕對,但至少,希望是被嚴重挫傷。

丟失荊州給蜀漢帶來的損失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損失了荊州帶來的錢糧稅收和人口。在當時,蜀漢總共只佔有益州(包括漢中郡)和荊州一部,而且漢中郡被劉備奪取前,漢中人口都被曹操給搬遷走了,而益州其他地方則在漢中之戰消耗得筋疲力盡。修養了八年的荊州西部,領土人口約佔劉備集團的三分之一。單純失去這部分資源,對蜀漢就是慘重打擊。

其次是損失了荊州這塊土地帶來的戰略空間。諸葛亮《隆中對》的決策是劉備以荊州、益州為根據地,等待時機,一旦天下有變,就兩路出兵,一路從益州攻打關中長安,一路從荊州北上中原洛陽。如今荊州被東吳完全佔領,蜀漢出兵中原的道路被堵死,就只剩下翻越秦嶺出兵關中一條路。而這條路相對地勢險要,運輸不便,很容易被曹魏軍封堵,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所得寥寥,即使在戰場上擊敗魏軍,只要司馬懿堅守不出,蜀軍也就無計可施,正說明了這一點。相比之下,當年關羽北伐,水淹七軍之後立刻威震華夏,從荊州這一路原本就是更容易進攻的。

除了這兩點外,丟失荊州這一事件本身還帶來了大量的額外損失。如蜀漢第一名將關羽的陣亡,其麾下數萬兵力,還有曹魏三萬多降兵的幾乎全滅;為了關羽之死,蜀漢內部整肅導致的孟達叛逃、劉封被殺;蜀漢和東吳的同盟破裂;劉備東征造成的大敗,再度損失數萬兵力和一批中生代將領,以及張飛在這之前喪命……

總之,如果說劉備集團之前統一天下的希望能有20%,那麼在丟失荊州之後,各方面綜合影響,恐怕連2%都剩不下了……


巴山夜雨涮鍋

答 | 江隱龍

且不論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翻開三國時期的地圖就能看出來,荊州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之腹”。荊州東連揚州,西通益州,南接交州,北臨豫、司兩州,距許昌、洛陽北方政治中心均不遠,佔領荊州相當於掌握了逐鹿中原的“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開始了襄樊之戰,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正說明了這一點。

此外,荊州位於長江中上游,從戰爭角度來看長江本身便是天險,這便是一個“盾”;從交通角度來看長江回溯可至漢中,東下可直達揚州腹地,在交通工具動力有限的三國時代,長江本身相當於一條“鐵路”,而荊州就是最重要的“中轉站”。

荊州地位如此,就不敢理解為什麼在諸葛亮和魯肅的治國方略中荊州均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了。我們看看“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這一點,魯肅不愧為能與諸葛亮並稱的戰略家,其“榻上策”雲:“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所以,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魯肅,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其實都將荊州視為北伐中原一統天下的基礎——其實對於曹操也是一樣,如果赤壁之戰的贏家是曹操,就不會有三足鼎立了,曹操一佔荊州,天下也便盡收於其手了。


隱語

諸葛亮《隆中對》:“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話中,已經明確的說出了荊州的地理優勢。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進可攻,退可守。

漢末,天下分為十三州。雍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荊州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荊州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看的出來,荊州地盤很大,但開發程度還是無法與中原地區相比。

三國早期

曹魏佔據了雍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九州,地盤最大,人口最多。

蜀漢只佔有益州,以及半個荊州。

東吳擁有益州,交州加上半個荊州。

蜀漢的益州雖大,但是開發低,擁有的人力也少。而且益州蜀地,易守難攻,李太白就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以益州對外交通十分不方便,限制了敵人進攻的同時,也限制了自己的對外拓展。

荊州乃是蜀地出川的最便捷之地,也是蜀國錢糧財稅和兵員的保障地。

蜀漢失去荊州之後,失去了最方便的進攻路線,同時也失去了大量的人口,財稅,國力大減。

後期諸葛亮沒有辦法,只能從岐山這條路線進攻,但山路運兵運糧都很困難。

而且以一州之地,對抗佔據天下十三州有九的曹魏,力量懸殊太大。

所以說,劉備失去了荊州,就基本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格,只能固守蜀地。

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歷史的天空history

荊州北方南陽郡,南部桂陽郡,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員眾多、魚米之鄉。所以,丟失荊州,蜀國基本上沒有希望了。

荊州的除了軍事上的重要作用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通常被人忽視。

我們知道劉備的勢力除了自己帶出來的如關羽張飛等為代表的荊州勢力,還有益州原先的勢力。比如劉備託孤的另一位大臣李嚴就是益州勢力的主要代表。很顯然這兩方勢力是不太容易和平共處的,而劉備最初的想法就是用荊州勢力管理益州,益州實力管理荊州,以此緩解雙方矛盾。

後來荊州失去後,也確實激發了內部矛盾,諸葛亮玩笑一樣的六次北伐其實就是為了達到軍令,政令的統一,事實也證明切實有效,以極少的代價變為蜀國強行續命。所以很多鄙視北伐的人根本就不懂正真的含義,諸葛亮需要北伐為自己培養人才,司馬懿趁北伐為自己鞏固勢力,所以打來打去這兩兄弟其實是心照不宣的搖旗吶喊罷了,司馬懿趁機還除掉了張郃。

至於說荊州是兵家要塞,平常人也許很難理解,但是你要是玩過三國志或者三國霸業一類的遊戲就很容易理解了,有時候一個城市的丟失會使處於一個進不能攻,退無地可守的尷尬境地。


凱哥看經典

荊州為中國古代神州大地九州之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物產豐富,人丁興旺,幅員遼闊,糧草和兵源充足,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蜀漢失去荊州,後來諸葛亮率軍北伐六出祁山,每次遇到糧草從川地運出困難,供不應求諸葛亮都會感嘆:若荊州未失,蜀軍從荊州順江[今長江]而下攻伐曹魏,何來今日糧草之憂!古代荊州轄地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兩省全部,河南南部,貴州,重慶,四川,廣西廣東一部分,面積還是挺大的。

劉備三兄弟前往隆中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前兩次都沒能見到諸葛亮,直到第三次被劉備誠心所動,諸葛亮在這次見面中為劉備制定了圖取天下的隆中三策的宏偉藍圖即後來著名的《隆中對》。隆中三策為:

1.取荊州,益州和魏,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 “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取得荊州,益州後外交好孫權共拒曹操,內勵精圖治,發展壯大。

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後北伐時的後顧之憂。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

3.滅曹魏統一天下。

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本來若按照諸葛亮的隆中三策執行,劉備絕對能統一三國,光復漢室。但萬事皆有變數,在失荊州前劉備已經完成了前兩步,取得了荊州,益州,並在漢中大敗魏軍取得漢中,實力已經超過曹魏和東吳。但當時鎮守荊州的關羽見到劉備率軍在漢中大勝,五虎上將其他四人都參與了漢中之戰並都立下一定功勞,作為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坐不住了,也想立下功勞。關羽無視勸阻率領鎮守荊州的將士攻打曹魏的樊城,在關羽深陷樊城之戰時東吳趁機攻伐荊州,關羽首尾難顧失去了荊州。面對首尾夾擊,關羽全軍覆沒,自己也在逃亡中含恨自刎。


失去荊州後劉備自知沒有荊州無法成就霸業,故親率70萬大軍伐吳最終大敗,伐吳失敗後歸途中死於白帝城。蜀國因失去荊州面對魏國,東吳優勢不在,蜀道地勢險要,蜀軍出川困難,糧草更是難以運出。所以蜀漢失去荊州後想要一統天下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了!諸葛亮數次北伐,每當有一定成就卻都因蜀道艱險糧草無法供應而不得不撤軍。



Lin談古論今

荊州當時面積確實不小,包括河南的南部部分,大半個湖北和大半個湖南。可是當時荊州的開發程度其實還不如中原的幾個州。

當時荊州被開發的面積大概也就是河南南部,湖北的一部分,以及湖南的小半部分,當時的湖南甚至都沒有完完全全被開發。

但是荊州對蜀漢確實太重要了,一是因為蜀漢手頭就本來沒有多少地方,除去益州就只有和東吳平分的半個荊州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寸土地對於蜀漢都至關重要。如果你只有一個半州,丟了半個,肯定心疼的要死。

二是因為劉備帳下很多人才來自於荊州,劉備本人受到荊州世家大族不少支持。比如諸葛亮就有很深厚的荊州背景,馬良、馬謖兄弟也是出生於荊州。如果沒有了荊州劉備卻無動於衷的話,蜀漢的這一些來自於荊州的人才會怎麼想呢?他們還會把劉備當成自己人嗎?

三是荊州這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諸葛亮《隆中對》裡就說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同時有荊州和益州,劉備就可以分兵兩路北伐。其中荊州這一路,只要往北出擊離洛陽很近。不僅離洛陽近,而且中途沒有崇山峻嶺阻隔,並不像從益州向北伐那樣需要穿過秦嶺。

對於荊州來說,北邊就是一馬平川,可以直接攻到洛陽。這麼好的地理位置,劉備自然要想把荊州保下來,以便可以向北進攻。

事實上,在留下半個荊州的情況下,關羽還能一直向北打,威脅到宛城,嚇得曹操差點遷都,要不是孫權突然叛變斬殺關羽,可能曹操也很危險了。就此可以看出荊州的地理位置對於劉備有多重要。


貓圖怪談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確實問到了點子上!

首先來看荊州有多大,上圖灰色部分就是劉備還沒有拿下蜀地的荊州,劉備佔了一大半,而歷史上註明的“劉備借荊州”就是這段時間,其實劉備只借了荊州的江陵,也是周瑜在攻打江陵的時候,劉備乘勢拿下南部江陵四郡,後來劉備為荊州牧,而荊州的首府在曹操手上襄樊,於是就像孫權主張借靠近襄樊的江陵為首府,周瑜反對,魯肅主張贊成,後來周瑜準備江陵順江而上打益州,結果病死在去江陵的路上,魯肅接任第二任大都督,勸說孫權將江陵借給了劉備,最後江東集團卻要求劉備還整個荊州,政治家就是這麼不要臉啊!這就是著名的劉備借荊州。

後來劉備奪得益州,孫權又來要荊州,孫劉兩家鬧翻了準備展開荊州爭奪戰,但是曹操來幫忙,這時候討伐漢中威脅到劉備成都,因此孫劉經過談判將孫劉兩家的荊州之地一分為二,劉備得靠近益州的左荊州,孫權得右荊州。那麼劉備I失去了右荊州損失有多大呢?失去荊州劉備就失去了統一的機會了嗎?

損失相當的大,失去荊州前蜀國已經有了益州、漢中、左荊州,勢力讓孫權膽寒,讓孫權怕了,在孫權和劉備合作的時候,劉備的實力是孫權根本不看好的,但是短短几年時間過去,劉備在諸葛亮的規劃下一路順風順水,實力已經可以和自己比肩甚至超過自己,如果任由劉備發展,馬超已投靠劉備,下一步劉備會不會順勢拿下涼州,所以孫權呆不住了。在關羽攻打樊城大半年,眼看就能拿下樊城的時候,曹操提出與孫權聯盟,孫權欣然接受然後就是關羽的兵敗麥城,大意失荊州,再然後著名的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損失慘重,那麼到底損失有哪些呢?

第一就是人口,三國時失去荊州的蜀國人口只有100萬多一點,而劉備控制下的左荊州人口大約在50萬左右,這樣的損失是 劉備接受不了的

第二就是兵源的損失,關羽兵敗麥城,而呂蒙白衣渡江荊州的所有自身所有的兵馬要麼投降了孫權,要麼被消滅,可以說是損失光了。然後劉備為了重新奪回荊州(名義上是為了給兄弟關羽報仇),有帶領大部分的蜀地兵馬討伐江東集團,夷陵之戰慘敗帶回來的兵馬也都 寥寥無幾,可以說大部分80%可能都損失了,這時候恐怕諸葛亮能用於防守的兵馬不足5萬,還有2萬在魏延的漢中。可以說蜀國傷到了根本

第三人才損失,關羽大意失荊州,可以說蜀漢在荊州所有的管理人才基本損失完了,而關羽,關平等作戰將領基本死光了,張飛因為關羽被殺打屬下結果自己也被屬下殺死,劉備自己也因為夷陵之戰後死了,還有就是關羽和劉備的荊州、蜀地兵馬中間層那些將領損失大部分,這樣對軍隊的打擊是很大的,戰鬥力會直線下降。劉備的小舅子糜芳投降孫權,把劉備的大舅子糜竺也給氣死了。

最大損失在於戰略損失,諸葛亮隆中對規劃的曹魏有變,兩路人馬討伐現在再也不能實現了,而且蜀國傷了根本,如果這時候不是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能蜀國將面臨滅國的危險。

我覺得還有一個損失,就是損失了氣運,從關羽兵敗麥城開始,蜀國一線大將們相繼死去,黃忠、馬超、關羽、張飛、劉備自己,這可是劉備的四大將領啊!這個時候只有魏延和趙雲兩員大將了,氣運已經不在蜀國了!

氣運沒了還有一個諸葛亮,這個確實厲害,偉大的戰略家,偉大的政治家!比較厲害的軍事家。大部分人都認為諸葛亮五次北伐是蜀國國力太弱了,北伐只是諸葛亮的以攻代守,但是我有不同看法。我覺得北伐可能是諸葛亮調整了隆中對的戰略部署,荊州已經不可能拿回來了,那麼諸葛亮看上了涼州,馬家在涼州經營多年,如果那些涼州能夠利用馬家的迅速控制,同樣能實現曹魏有變兩路兵馬同時討伐,不過諸葛亮最後病死五丈原,遺憾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非常遺憾!後來蜀國也投降了曹魏,讓人嘆息

以上就是我 認為的失去荊州,蜀國損失了人口、人才、戰略部署及氣運,已經無法再實現統一大業了!當然這些都是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狗刨電競

先來說說荊州有多大。。。

三國時的荊州,基本和東漢時的荊州一樣,我們按東漢荊州來算。。

據《漢書·地理志下》記載

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轄境相當於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部分。面積是很大的。

但是面積大不代表人口多,也不代表GDP高,東漢末年富裕的州面積往往比較小,比如,司隸、豫州等中原地區的州,最大的三個州,益州、荊州和揚州都是地廣人稀的貧窮地帶。基本相當於現在的新疆、內蒙、青海等地區。。

所以題主說的人員眾多、魚米之鄉是不正確的。

那為什麼說劉備失了荊州就失了統一天下的希望呢?

最重要的其實是地理因素。。荊州最大的優勢就是地盤大。。離中原近,荊州的南陽郡就是今天河南的南陽,離許昌也就200公里左右,從南陽到許昌一路無險可守,這就是為何關羽當時北上能威震九州,震懾中原,逼的曹操要遷都的原因,關羽當時水淹七軍後勢如破竹,假如打下了樊城,北上將毫無險地可守,基本全是平原,一路會勢如破竹,很快就能兵臨許昌。。在冷兵器時代,守家都是依託關卡、山峰、大河來的,沒有了這些進攻起來是非常方便的。這就是為何魏國必須要拼死防守襄陽的原因,沒了襄陽,許昌就失去南方的屏障。。

因此,劉備丟失了荊州,丟的並不僅僅是人口和經濟,丟的是北上中原的唯一的戰略要地。。

那為何益州就不行呢?益州雖然號稱天府之國,但是和中原相比,經濟還是落後,最大的優勢是容易防守,周圍全是山,可以偏安一隅,但是這優勢,也同時是他的劣勢,益州防守起來容易,進攻起來倒不容易。一是進攻要上山,補給比較困難,戰線會拉的很長。二呢,從益州進攻中原,沒有從荊州進攻中原近。荊州和豫州臨界,而從益州進攻中原,要先佔領了涼州和雍州的長安,然後佔領了司隸的洛陽,然後才能到許昌。難度可想而知。。這就是劉備失去荊州後沒有奪天下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