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共享單車是「白癡經濟」嗎?

被資本瘋狂追逐的風口——共享單車,如今的日子不好過。然而,更不好過的,還有自行車生產企業。天津市的王慶坨鎮,號稱“中國的自行車之鄉”。一年之前,這裡還被稱為中國共享單車生產的第一鎮。共享單車火爆時,這裡曾經有500家商鋪,而如今已不到300家。無論是整車生產企業,還是零部件生產企業,經過一輪洗牌後,倖存下來的企業,已經不敢輕易接共享單車的訂單。

「原創」共享單車是“白痴經濟”嗎?

這也意味著,曾經瘋狂無比,感覺沒有比共享單車更能賺錢、更有前景、更值得投資的的共享單車,也已經走到了衰落的風口。到底還能維持多久,能維持到什麼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疑問。

看到這裡,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國外媒體曾經發表過的一篇文章——《白痴經濟:中國的共享泡沫》。這是一篇德國媒體的文章,文章以摩拜單車舉例,認為摩拜單車代表中國創投資金的趨勢,並認為中國的投資者對共享經濟業務模式非常痴迷。從滴滴出行,到種類繁多的共享經濟,如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初創公司都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德媒質疑這些公司只能快速擴張,不能迅速盈利。所以,也就得出了“白痴經濟”的結論。

「原創」共享單車是“白痴經濟”嗎?

確實,按照共享單車目前的成本收益比,要想收回投入,幾乎沒有多大可能。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去投資這個領域,甚至樂此不疲呢?譬如摩拜單車,就被美團收購,而美團背後站著的,則是騰訊。

這就對了,共享單車能夠生存並被瘋狂投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兩大方面:一是資本,二是流量。從資本來說,共享單車從起步開始起,就是在資本的強力攙扶和綁架下才踉蹌上路。正是資本的作用,才忽略了共享單車本身的吸引力,尤其是賺錢功能。正是因為有資本做強大後盾,共享單車才能生存下去,才能不快速退出人們的視線。而所謂的資本,實際上也是公眾買單。這些資本的來源,要麼是從股市募集,要麼是從投資者那裡募集,而不是企業在做慈善。企業是眼裡只有錢,沒有錢是不會投資的。所以敢投,就是因為這些錢也不是他們的,可以去冒險,也可以去胡來。找不到資本投資的共享單車企業,都已經消失了。譬如悟空單車,就剛起步,即倒下。

「原創」共享單車是“白痴經濟”嗎?

德國以實體經濟為主,所以,在金融危機中經濟保持良好狀態。自然,對共享經濟這種帶有強大泡沫的經濟,是自然不看好,也不會縱容其發展的。共享經濟不是不好的經濟,但如此不顧一切、不講成本收益地去發展,對經濟社會未必能夠帶來正面作用與影響。所以,還是要算算賬,而不要將其真的發展成“白痴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