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弱者普遍易怒如虎,而且容易暴怒。強者通常平靜如水,並且相對平和。一個內心不強大的人,自然內心不夠平靜。內心不平靜的人,處處是風浪。再小的事,都會被無限放大。一個內心不強大的人,心中永遠缺乏安全感。

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不夠強大,意味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通常表現為:要麼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要麼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從而失去獨立的判斷能力,變得搖擺不定和坐立不安。

要想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需要具備至少以下六大品質特徵:1、高度自律和自黑;2、必須經歷絕望;3、培養獨處的能力;4、不設限的思考;5、需要一個信仰;6、BE YOURSELF。

高度自律和自黑

1

為什麼不說自信呢?不自信的人,普遍內心比較脆弱。一個自信的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做事往往帶著積極向上的力量,並時刻充滿激情。所有的盲目自信,和空腹自信,都是自以為是。心中要有真才實學,哪怕在不斷的試錯,但終究能到達攀登高峰的那一天。

人的自信到底從何而來?以及如何培養自己的自信?高度的自信,從高度的自律而來。自律又是什麼?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先學會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來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自信也代表著對事情的控制能力,連最基本的時間都控制不了,談何自信?

除了自律以外,自黑的能力也相當重要。世界之大,什麼鳥都有。等你哪一天稍微做出點成績,很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便在背後,唧唧歪歪的議論是非。從最開始的吐槽,到斷章取義的論斷甚至無趣的黑你。

自黑就是自己嘲笑自己,自己黑色幽默自己。自黑是一種溝通方式,也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另類的修養。自黑不是等到有人說你時才出現,而是從頭到尾都需要有的能力。你必須看透那些無聊惡俗的人,要比他們還會擅長黑自己,待他們自知無趣後,便會羞愧的退場而去。

必須經歷絕望

2

經歷絕望的意思,就是已經走過這段歲月。也許你還未曾絕望過,並不意味著你不堅強,但一定沒有經歷過絕望的人堅強。未絕望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絕望可能是情感、事業抑或無法面對的孤獨等等。

「必須」 是一個前綴詞,一個重要的狀態。「必須」並非主動選擇,而是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當絕望來臨時,坦然無懼的接受它,即使當下極其痛苦,甚至失去了自我。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才是值得體驗的一種人生。

強大的人不是征服什麼,而是能承受什麼。一些事情,只有經歷過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懂得人生的真諦。絕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氣和激情。經歷絕望,但不要被絕望吞噬。相反你要勝過它,如同戰勝黑暗,迎接光明一樣。

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培養獨處的能力

3

孤獨和獨處並不是一件事,是兩碼事,而且經常會被混淆。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

要耐得住寂寞,不隨波逐流。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所謂的成熟,就是你越長大,越能學會一個人適應一切。在獨處的時光中,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並培養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

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他人。如果你不學著與自己對話,便更難和別人交流。越能獨處的人,越能面對和理解困境,也越能與他人相處。因為能瞬間換位思考,更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不設限的思考

4

你的眼光要比別人遠,你的心胸要比他人寬廣。天天算計的人生,未來遲早也會被人生算計。除此以外,還活在各種小心眼和小格局之中。

人生如同開車一樣,當你比別人快30碼,你體會到的感受別人無法感知。人生又如同開飛機,當你比別人高30000英尺,你看到的視野自然不同於他人。意思就是,當你在追求更高更遠的美景時,也就不必在意他人短視的眼目。一切自然雲淡風輕,不再受影響。

寬闊之後,就不會受狹隘主義的捆綁。自由之後,就不會受形式主義的限制。

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需要一個信仰

5

人實在太有限,不論你信仰什麼,總歸要有一個信仰,就像是芭蕾舞演員的定。在這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有“信仰”,有人信仰權力,有人信仰金錢,有人信仰自我,有人信仰愛情,有人信仰幸福,有人信仰美食,有人信仰黨派,有人信仰制度,有人信仰無神,有人信仰有神,有人信仰多神,有人篤信基督...

不管什麼樣的信仰,都令人值得尊重,而且任何信仰都需要深入瞭解並相信,才能稱之為信仰。任何一種信仰,如果是稀裡糊塗的信,都稱不上信仰,屬於迷信,包括基督教在內的所有宗教信仰。

智慧和真理,有著天與地的距離。學會渴慕真理勝過追求智慧。真理能使人更有智慧的來看待世間萬物,寬容的態度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無比堅定的信念奔走人生之路,從容淡定的直麵人性的黑暗和世間的悲劇。

BE YOURSELF

6

JUST BE YOURSELF. 不要試圖取悅所有人,現在做不到,未來也做不到。

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每個人應該會有自己最在乎的人,他們才是你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倘若他們對你所做的事有誤解或質疑,值得你花時間去回應和解釋。

1、家人(親戚不算在內,一年到頭只見一回,並不清楚你的人生定位);


2、人生知己(為數不多的真正摯友,一切都知根知底);


3、導師(屬靈上的導師,和職場中的前輩引領者)。

他們的評價/意見/建議,則會認真的聆聽。若存在不理解時,一定會充分的解釋和回應。只有真正在乎的人相對全面瞭解你,其他人大部分是片面的認知。在生活中也沒有特別的交集,有的只是道聽途說或僅僅是幾面之緣而已。

不必回應那些熟悉的陌生人,他們並不一定真正關心你,更多的只是好奇寶寶。你的人生並不需要活在他人的言語中,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等著去做。

內心強大的人,很少在意他人的看法,包括熟悉的陌生人。就像積極的人很少關注消極的信息,即便看到,也自動瞬間被屏蔽或消化。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追求。

遇到了障礙,會想盡一切辦法剷除。遇到了挫折,也不輕易放棄倒下。克服了困難,便擁有了力量。解決了問題,便擁有了智慧。走出了黑暗,便擁有了希望。對他們而言,這些僅僅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一定有一顆平靜的內心,有一顆溫柔的心腸,有一顆智慧的頭腦。一定經歷過狂風暴雨,體驗過高山低谷,也見識過人生百態。惟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何種境遇都能充滿智慧的剛強壯膽,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哲學家言: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這話耐人尋味,的確,我們不能總指望別人“說你行”,不能總活在別人的評價中,應知道自己稟賦和志趣所在,執著地成為最好的自己。

有位企業家,當初創業時叫了許多朋友到家裡商議,大家都說,“歇了,別幹了,好好當你的老師”。創業成功後他感嘆:“你把夢想說出來,大家都認同的話,它其實不是夢想,而是計劃。夢想一般都是說出來以後,家人反對、朋友反對。”有位年輕院士,當初決定要回國時,許多朋友對他說:“你是不是瘋了?”回國後他堅持獨立思考和判斷,在人體免疫系統研究領域取得非凡成就。有位女大學生,辭去都市白領職位回鄉下土裡掘金時,村民無法理解她為何跳出“農門”又回來當農民,然而她憑藉新技術和辛勤勞作,把家庭農場變成了現代農業示範地,富裕了自己也富裕了鄉親。

他們當初的選擇看起來都頗讓人驚異,但他們用事實證明了當初選擇的正確。原因就在於充分認識並重用了自己,確立夢想,執著追夢,不為困難風險所動,不被求穩怕變所困。自己重用自己,無不是既有夢想又善做“證明題”。

人生的興衰際遇、順境逆境往往由不得自己,但怎樣作為則取決於自己。蘇東坡曰“用舍由時,行藏在我”,他被貶嶺南惠州時幾乎無職無權,依然積極建議太守王古引泉水解百姓之急,且提交了水管制造方案:水管用大竹管做,竹管接口處用麻縛緊,外面塗上厚漆,以防漏水……他還叮囑王太守,切莫讓人知道方案出自他手,以免節外生枝影響了民利。重用自己的大關節處,往往是在人生的低迴處。胸中有情懷,什麼處境中都能重用自己。倘若無抱負和堅守,則很容易自我放逐。

還有的人,活在社會某種預設的期許裡,總覺得到了某個年齡段,就應該有相應的平臺,得之則喜,不得則憂,最終迷失了自己。比如,有的人職稱薪酬未達階段預期便生“年輕焦慮”,憤憤於“知識改變不了命運”。有的人“三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唉聲嘆氣、怨天尤人。還比如,有的人看到同學當初成績沒自己好,現在房子、票子、位子樣樣“混得比自己好”,心態不免失衡失落。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學會重用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又豈會為外物所擾?

在日益多元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儘管我們依然還有一些社會上升通道沒有打通,但必須承認,越來越多的制度藩籬被撤除,每個個體夢想成真的機會越來越多。只要我們有夢想,有奮鬥,我們就有機會成為最好的自己。這裡的關鍵就在於重用自己,而不是放逐,不是迷失。

人的命運一半在環境手中,一半在自己手中。人生要義就在於,用手中的一半爭取環境制約的另一半。越是善於自己重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就越大,人生則越出彩。“被人重用”有侷限,自己重用自己則“上不封頂”,有著無限空間。(首發於2016年6月15日《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專欄)

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