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綜藝重要陣地:90後彈幕是重要指標

在近日舉行的“互聯網時代的綜藝新生態”主題論壇上,某視頻綜藝業務部總經理馬延琨與樂正傳媒董事、副總裁彭侃,《極限挑戰》總導演任靜,樂禧文化創始人岑俊義,以及上海幻維數碼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鄭蔚等綜藝推手齊亮相,探討網絡綜藝崛起對綜藝市場生態的改變。

1 網絡成綜藝重要陣地

顯而易見,如今電視綜藝越來越多地滲入互聯網,和視頻網站、社交媒體的貼合、互動也越來越緊密。如《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花樣姐姐》等電視綜藝就在積極探索“互聯網 綜藝”概念下的各種創新模式。另一方面,從互聯網角度來看,既是電視臺的助益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在視頻網站從播出下游向製作上游轉化的過程中,以電視臺為代表的傳統綜藝節目平臺進一步擁抱互聯網,視頻網站則產出更多優質內容反哺衛視。電視綜藝近一步擁抱互聯網,網絡成為綜藝節目最重要陣地,代表了綜藝節目的未來大方向。

2 傳統電視人跨界互聯網

傳統電視人已經紛紛進入到了網絡綜藝領域,這個態勢在今年變得愈加明顯。早在5月5日“越作越嗨”發佈會上,某視頻就宣佈聯手俞杭英、謝滌葵、易驊、李文妤、楊暉、馬東等現在或曾經的電視人共同製作多檔全新的真人秀。

視頻網站對綜藝類的佈局和謀劃,也讓傳統電視人的製作思路受到衝擊和啟發,這促使衛視綜藝人立足更多元的節目類型,為新型綜藝市場格局奠基,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讓很多電視人主動轉型,投身互聯網綜藝的洪流。對於身在洪流中的電視人,大都在探索中摸著石頭過河。

3 網友反饋永遠最直接

2015年7月正式從央視轉型擔任愛奇藝高級副總裁的鄭蔚直言,“在視頻網站做一個成熟的製作人,只做好節目還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招商,學會應對節目過程當中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她感慨,從原來傳統的電視觀眾轉向服務於網民,更年輕、更坦率,甚至更任性,這都要求團隊從選題、設計中為受眾尋找合適的產品。

《奔跑吧兄弟》前三季總導演岑俊義透露,互聯網讓他受到了“刺激”。“做《爸爸回來了》時,官微上的每條留言我都看,第二季就知道,小甜馨的什麼話扔在網上可以火。以前我們做節目是一層一層審片。但是互聯網一期節目扔出去,大眾審片,人人平等。網友們給你的反饋,永遠是最直接的。”

4 90後、彈幕是重要指標

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總導演任靜與愛奇藝等相關網站合作,也是“順勢而為”。“以前是‘得大媽者得天下’,我們要把年輕觀眾拉回來。”這才誕生了當下大熱的《極限挑戰》。

“當時組隊,從前期到後期,包括編劇、執行導演,絕大多數是85後、90後。我們有內部有個規矩,全部用微博,充分跟網友互動,主動把東西放到嗶哩嗶哩網站,而且刷彈幕,彈幕比較‘肥’的部分,我們會截圖下來,給後期看。”最後還在網友的評論下,將張藝興、王迅和孫紅雷組成“三傻”,與黃渤、黃磊和羅志祥的“三精”組合形成對比,成為經典。

90後“網絡原住民”已然成為綜藝節目的主體受眾,B站的討論以及視頻網站的彈幕播放量也已是傳統電視人衡量節目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正是在年輕群體的助推下,互聯網實時互動以及直播等技術創新才如此迅猛。

5 製片和編劇還需加強

任靜稱,作為“手藝人”,她很希望有跟觀眾更密切的新交互方式的節目中出現,這也是其密切投身做互聯網節目的原因。如果說,《極限挑戰》是劇情化綜藝1.0 版本,任靜希望看到1.5版、2.0版是什麼樣。“有兩個工種我覺得必須加強。一個是製片工種,《極限挑戰》第二季的製片,我全部用的都是電影製片,現場執行,甚至預算表怎麼做完全按照電影格式。以前我們很粗放的,十箱水或者一車水,現在越來越細化了。”

而第二個工種就是編劇。“如果把綜藝再往前走一步,變成劇情化2.0版本,編劇很重要。目前在國內沒有綜藝編劇,我們是‘第一代國產’,但還在學習。目前國內這兩個工種非常缺,製片可以從電影行當借鑑,但是綜藝編劇很難從影視行當借鑑。”為此,她呼籲國內編劇必須要在這個“野蠻生長”的行業裡,快速成長起來。

6 綜藝和直播必將結合

節目形態的改變,除了源源不斷的新創意,就是依賴技術平臺的改變。VR和直播的發展,讓很多人看到了綜藝向新形態轉變的可能。

馬延琨對此前景頗為看好,認為綜藝是要擁抱直播的,因為綜藝和直播都是偏娛樂、休閒、佔用時間的;綜藝結合直播,第一就是伴隨型的體驗,第二就是參與、創造內容的體驗。她提及,很快多數的綜藝節目都將利用直播,甚至做直播的綜藝節目。同時,VR技術作為吸引年輕人目光的一大利器,也是當前綜藝語境中繞不開的新技術。

岑俊義笑言,今後要做互聯網節目,能不能改變一下拍攝方式?“以前我們可能一個月前拍好節目,才做後期,現在是不是能完成部分、再看上集反應,立馬做調整,讓觀眾更快地知道我們對他們的反饋。現在直播節目為什麼都在往這方面走,就是因為直播反應速度比較快,這點太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