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弹幕,究竟是文化内容的结构与再生产,还是一场赫胥黎式的文化滑稽戏?

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2006年,弹幕网站鼻祖Niconico初现于日本;

200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成立,俗称“A站”;

2010年,NICONICO网络直播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中国大陆正式屏蔽将该网站屏蔽;

2014年,NICONICO注册用户超过3845万,其中付费用户超过200万;

2014年,弹幕视频网站开始在中国大陆全面兴起;

2015年,“满屏弹幕攻陷春晚”,当年春晚直播弹幕量突破1亿;

2016年,魅族首推央视春晚弹幕广告。

一、累觉不爱:到底是“dan”幕还是“tan”幕?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弹幕”中的“弹”,到底是读“dan”还是“tan”?

“弹幕”原意指在军事行动或电竞游戏中,对方火力凶猛,密集的子弹落下就像幕布。“弹幕”一词作为舶来品,源自日本。2006年,弹幕视频网站鼻祖NicoNico,开始尝试在视频画面中实时显示用户评论。由于大量由观众自发发出的评论会从右至左飘过,这种视频评论的呈现方式很像飞行射击游戏中密集出现的飞弹,因此在引进国内后,大部分网友形象地称这种形式的飞字为“弹(dan)幕”。

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此外,“弹幕”也可以理解为:评论型字幕或吐槽型字幕。经常去浏览弹幕网站就会发现,弹幕的内容,绝大多数都与视频内容有关,而且评论的语气也和聊天谈话一样,因此也可以将“弹(tan)幕”理解成“谈幕”,去“评论性字幕”和“吐槽性字幕”之意。

实际上,由于弹幕这个词在日文的发音中只有だんまく(罗马音 danmaku)一个音,但是在中国“弹”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崇尚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只要不影响交流,读 tan 还是 dan 也无伤大雅。

二、前方高能:为什么弹幕网站突然就火了?

著名主持人小崔曾经在微博上说了这么一件事儿:小崔想与女儿谈心,了解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女儿言简意赅地让他上B站逛一圈再说…崔大叔遂放弃了促膝交谈的机会。

国内著名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简称B站)成立于2009年6月,百科资料上,B站被介绍为“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上以B站为代表的视频网站最能了解年轻人的喜好。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弹幕网站呢?

1、虚拟的部落式观影氛围

《南方周末》公布的数据称,87%的弹幕用户的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73%为24岁以下。“宅男”占比63%,是中国主要的弹幕用户。

从历史回溯中可以发现,弹幕最早就是在御宅族盛行的日本兴起的。御宅族作为一个以相似行为习惯为判定标准从“大众”中划分出来的群体,有着“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文化,这种文化因为只被“圈内”人所理解而变得小众。小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相比,更需要一种“归宿感”,也就是需要对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而最早的弹幕网站则为宅男宅女们提供了满足这一需求的平台。

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在NICONICO创始人西村博之眼中,即便视频内容很无聊,观众们通过弹幕的实时分享,也会让他们觉得有种“在一起”和互相取悦对方的兴奋,弹幕让他们产生了不是一个人的错觉。

基于PGC的视频内容,每个用户都可以同过弹幕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成为(PGC UGC)内容,视频也由一对一模式(一个人观看视频)变成了借助网络的一对多模式(看弹幕视频就像一群人在一起看视频,一起进行讨论),有学者将这种网络平台和社交基因所促成的状态称为“虚拟的部落式观影氛围”。

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实际上,除了御宅族们之外,大量ACG亚文化群体们都能在弹幕网站中,通过嬉笑怒骂寻求精神归宿。主要提供ACG(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视频内容的弹幕网站,也成了不少年轻人们寻求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2、去中心化的平视视角

弹幕视频网站起初以二次元内容为主体,是动漫游戏爱好者的聚居地。随着弹幕形式被更为广泛的人群接受,弹幕视频网站的触角渐渐伸向三次元。

2012年,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安倍晋三进行党首辩论,便是在Niconico网站上直播,共有140多万网友参与围观和发言。在日本,NICONICO俨然已成主流视频平台,明星艺人和政界人物越来越重视与其的合作关系。

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弹幕视频网站还未出现Niconico那般繁盛的景象,但在中国,弹幕虽不如在日本那般火热,却也在不断进击中。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游戏直播、电子书阅读、体育比赛等,开始尝试与弹幕结合,弹幕也正从小众文化进入主流文化视野。

弹幕在进入主流视野的同时,也印证了“技术改变视角”的论断。在传统的文化产品生产体制下,观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传播者播出的内容,媒体的“权威”姿态使得电影、电视等作品天然带有“不许评论并且也没有渠道评论”的姿态。在弹幕的环境里,观众能够堂堂正正地吐槽、解构、戏谑、调笑,观众不再以仰望的姿态来看待一部电影、或是话剧,以往像是在对待艺术品的心情也不复存在。观众与剧创人员之间,因而也变得更加平视。因而,弹幕“去中心化”的自带技能新潮又贴切,正中年轻人的胃口。

3、一举多得的体验收获

仙侠剧《古剑奇谭》在B站播放时,弹幕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8万条,这相当于每秒钟有75条弹幕发布,弹幕内容涵盖了对剧情、人设、背景、制作等各个方面的吐槽,网友创作力之惊人,让弹幕几乎掩盖了整个视频画面,普通电脑甚至会因为弹幕过于密集而死机。

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太子妃升职记》在创作之初,编剧特意为全剧留下来200多个槽点,目的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吸引更多网友一起加入吐槽大军。“我是来看弹幕的”成了不少网友在追剧时的一大乐趣。

当然,从小爸爸妈妈对我们“不能只顾着玩”的谆谆教诲我们是不会忘的。宝宝们来看弹幕,自然也怀有对于知识的渴求。

诸如“求大神告知BGM”、“求介绍纸牌屋本集现实背景”、“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不同是什么鬼意思?!!”经常出现在不同视频内容的弹幕大军中,往往在出现这样的弹幕之后几秒,就会有热心的网友通过弹幕为“前面那位求知欲旺盛的小朋友”送上“新鲜热乎的答案。

通过弹幕,不仅吐了槽、能够无意间彼此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还get了新段子,一举多得。

三、人生多艰:弹幕之路将何去何从?

据腾讯企鹅智库分析,目前,弹幕视频的核心用户依旧是ACG(爱好者,主体内容则是二次元文化。弹幕和基于弹幕的打码、空耳、高能预警都只是衍生而来的次文化中的一种。而脱离二次元文化圈,弹幕将变得不伦不类。

六间房、56等视频门户在几年前都曾尝试过弹幕视频,但因为用户群体过于复杂,以致弹幕内容混乱不堪,最终都无疾而终。土豆在2012年推出的“豆泡”是视频门户在弹幕视频上为数不多的成功尝试,但即便如此,豆泡的内容也依旧以ACG为主。

A站曾涉嫌8年无证经营,后虽被证实为虚假新闻,可学界业界依旧针对如何管理弹幕网站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自去年年底合一集团A轮对A站进行了500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今年年初,软银中国资本也完成了对AcFun弹幕视频网额度为6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在A站获得巨额投资的同时,A站并没有对利润分成方式进行回应。

一篇文章读懂弹幕网站的前世今生

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今天风投资本关注,从小众文化到影响主流文化,弹幕内容市场虽然数年内经历了飞跃发展,但在想象与现实之间,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规避不文明弹幕、如何生产高质量弹幕、发弹幕时应遵守哪些原则和礼仪、弹幕网站如何盈利、弹幕会不会助长“娱乐至死”的现象等诸多问题。

弹幕网站何去何从,期望未来能给我满一个满意的答案。

参考文章:

2、从最初无人问津到资本关注弹幕跻身主流之难,南方周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