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武將——劉永福

中國最後的武將——劉永福

劉永福,字淵亭,漢族客家人,廣東欽州(今屬廣西防城古森洞小峰鄉)人,祖籍博白東平,出生於廣東欽州,現屬廣西防城古森洞小峰鄉。

劉永福少年時期家庭困苦,十三歲時即跟隨人做水手,此間,劉永福接觸了一些武術高手,習得一身好武藝。

十七歲時,由於貧病交加,其父母親和叔父等在幾個月內相繼病故,埋葬完幾位老人,劉永福已經一無所有,連住的地方都沒了,只好借了一間茅屋暫時落腳。他白天出去做工,換口飯吃,夜裡回到茅屋棲身。

咸豐七年,20歲的劉永福加入天地會,在清政府的圍剿下,天地會首領犧牲。劉永福和同伴率餘部轉移至廣西靖西、那坡一帶活動

在廣西靖西,劉永福帶領餘部200多人同另支起義軍回合,組建了一個旗,劉永福被任為旗頭。當時他見歸順州安德圩的北帝廟神像旁邊的周公像手執著一面繪有“北斗七星”圖案,鑲有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於是就仿造黑旗作為自己隊伍的旗幟,著名的黑旗軍就此成立。後清政府派廣西提督馮子材調集兵力進剿桂西南農民軍,劉永福率部轉移到越南。

此時正值越南多難之秋。法國強行侵佔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後,又計劃北征,夢想滅亡越南,進而從西南入侵中國,建立一個所謂“偉大的法蘭西東方帝國”。

劉永福率黑騎軍2000人,南下支援抗法。擊斃了法國主將安鄴,取得了“誘斬安鄴,覆其全軍”的羅池大捷。法軍被迫退出河內。越王擢升劉永福為三宣副督,又賜印信一顆,文曰:“山西、興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將軍印”。以彰表功績,並命劉永福扼守紅河兩岸。

1882年4月,法國又進攻越北。劉永福率黑旗軍三千人,伏擊於河內西面的紙橋,取得紙橋大捷。越南國王晉升劉永福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唐景嵩作為天朝派來的“聯絡員”進駐黑旗軍,成了劉永福的軍師,為其出謀劃策,而且讓劉永福歡欣鼓舞的是:唐景嵩給他帶來了可以恢復他和他的部隊大清國國籍的確定回答,“天朝寬大為懷,凡我華夏子孫,但能御外侮,衛國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中國最後的武將——劉永福

後中法戰爭爆發,清政府正式對法宣戰以後,收編了黑旗軍,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劉永福率部回國,清政府下令將黑旗軍裁減大半,只留1200人。

同年劉永福回廣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后賜“福”字大匾掛於華尖嶺劉家祠堂。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劉永福協助邵友濂辦理臺灣防務。劉永福率黑旗軍赴臺北,後又奉命駐守臺南,並先後在潮汕、臺灣等地招募新兵,將黑旗軍擴充。

此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軍開始進駐臺灣。劉永福不斷組織各種抵抗活動。與日軍相持。劉永福派人回大陸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濟,反而將內地募捐援臺款項強烈扣留,並下令嚴密封鎖沿海,斷絕對臺增援。劉永福痛心疾首,發出“內地諸公誤我,我誤臺民”的悲嘆!

無奈之下劉永福內渡廈門。臺灣全境陷落。

1897年春回欽州閒居。此間,清政府幾次請其出山,鎮壓農民起義,他都虛與委蛇,設法調解,盡力保護農民軍。

後越南革命志士至廣州沙河劉家祠拜訪劉永福,劉永福答應派黑旗軍原部將吳鳳典組織子弟兵與越南人民並肩作戰。此期間,劉永福對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也逐步有所認識和了解。

1908年,孫中山派遣黃興、王和順領導欽州三那農民抗捐鬥爭失利,劉永福把王和順藏於堂內,清軍統領郭仁璋帶領清軍前來搜捕,劉永福親自出面坐在堂中,怒斥郭仁璋為“小人”,不許輕舉妄動。郭仁璋無可奈何,只好領兵退走。當晚深夜,令兵丁護送王和順安全離去,並聯系朋友及部下大力支援孫中山先生革命。

1911年7月,在王和順等介紹下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劉永福不顧年邁體弱,與留粵的革命黨人聯絡活動,積極響應革命,應廣東都督胡漢民之請,出任廣東省民團總長,節制廣州十數萬民軍。越兩月,全省革命秩序大體安定後,永福即請辭去民團總長職務,告老返鄉,住在欽州三宣堂。

後竊國大盜袁世凱為了鞏固自己“大總統”的地位,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來換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圖復辟帝制,劉永福聞訊後,義憤填膺,即拍電上京,請纓抗日,反對復辟,獲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

1917年元月9日,劉永福走完了一生的歷史途程,在欽州老家溘然長逝,終年80歲,葬於惠州城內西湖畔。

中國最後的武將——劉永福

自此以後,中國史也已完全地進入了近代史的時代之中,再也沒有舊式武將活躍的餘地。在近代的軍官學校建起後,新的時代就開始了,這是一個充滿苦難的重生時代。。在這個人之後的都算是軍人,也不再有武將的感覺了。

中國最後的武將——劉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