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抗日軍團,擁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黃飛鴻的黑旗軍失敗始末

大家好,我是Baw,一個專注邊緣文化與恐怖小說創作的寫手。一定要訂閱我,我們一起思考,換個角度看我們知道的世界。

這個世界太紛繁複雜,之所以從邊緣底層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是因為邊緣所以真實。baw從來不相信任何結論,我們只看最真實發生的事件,思考之後故事自然明瞭。

之前的內容,我主要是梳理了一下《第五人格》每個人物背後的故事,第五人格的線索目前暫時沒什麼新的劇情,西遊那點兒事兒也暫時沒什麼可以深究的,過度解讀就不好了。

如果大家有喜歡之前的故事,可以關注翻看往期。

越南三部曲進入尾聲,第一篇是越南曾經和中國的關係詳解,第二篇是中國近代第一場可歌可泣的勝利——鎮南關大捷,這一篇我和大家一起思考下黑旗軍從興起到抗日失敗覆滅的始末。

最早的抗日軍團,擁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黃飛鴻的黑旗軍失敗始末

黑旗軍虎頭——劉永福

大致敘述下baw整理的劉永福的履歷,基本上黑旗軍和他是同生同滅的這位傳奇將領。

名將成長第一步

劉永福,名義,原名建業,字淵亭。1837年出生於廣東欽州(今屬廣西壯族自治區)佔森洞小峰村。8歲時,隨父流亡到廣西南部的上思縣。13歲起在左江當船工,又曾一度流浪到越南芒街做工,備受困苦。

1857年,參加廣西農民鄭三領導的反清起義軍,在滇桂邊境組織地方武裝反抗清軍。後失利。

1865年, 劉永福率領隊伍參加吳亞忠所領導的起義隊伍, 先任前敵先鋒, 後為左翼大帥。劉永福有勇有謀, 曾多次立下戰功。

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 清朝抽調大軍圍攻天地會重要組成部分的廣西農民軍, 劉永福感到難以立足, 極力勸吳亞忠把隊伍轉移到了越北山區, 憑險與清軍周旋。吳亞忠沒有接受這一建議。於是劉永福率隊離去, 獨樹一幟, 隨即在廣西靖西縣安德纖北帝廟前舉行祭旗儀式, 以七星黑旗為旗號。因此, 劉永福率領的這支農民起義軍被稱為" 黑旗軍",其實也是天地會真正的武裝力量。

批註:劉永福年少成名,在起義軍中建立了不小的威望,但是此時的劉永福內外交困,內部分裂導致實力大損,他只能重新發展自己的實力,於是做出了轉戰越南的決定,這樣清政府這邊的壓力會小一些。

最早的抗日軍團,擁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黃飛鴻的黑旗軍失敗始末

越南抗擊戰

1867年, 劉永福率領黑旗軍戰士三百多名, 從歸順州大嶺轉移到越南保勝, 在此建立根據地。劉永福為人忠直慷慨, 愛護部下, 因此隊伍迅速壯大, 擴充到兩千多人。

當時, 越南紅水河上游興化、六安、河陽一帶, 盜匪橫行。越南統督黃佐炎慕劉永福威名, 請他派部隊進剿興化一帶的土匪。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剪除了土匪, 越南嗣德王任劉永福為保勝防禦使。

1874年, 法軍司令安鄴帶兵進攻河內,並進佔海陽、寧平和南定。越南北沂軍務節制黃佐炎求援, 劉永福立即率領黑旗軍前去援助, 在河內城西紙橋與法軍進行激戰。黑旗軍英勇善戰, 殺死安鄴, 法軍失敗。後越南國王任命劉永福為三宣副提督, 管轄宣光、興化、山西(越南)三省。

1882年4月,法國又進攻越北,直窺我國雲南。劉永福率黑旗軍三千人。兩軍相遇於河內西面的紙橋,劉永福見敵人在武器上佔優勢,決定採用伏擊戰,在河內紙橋重創敵軍,史稱"第一次紙橋大捷"。越南國王晉升劉永福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 法軍統帥李威利率兵進攻河內。越王再次求援。劉永福率領黑旗軍戰士到達河內。五月一於九日, 黑旗軍與法國侵略軍展開殊死戰鬥。黑旗軍斬殺法軍將領李威利, 並殲滅法軍一百二十六名, 獲得重大勝利。這就是第二次紙橋大捷。第二次紙橋大捷後,越南國王提升劉永福為三宣正提督,加封義勇男爵, 並賜給朝冠朝服。紙橋大捷後, 劉永福的部隊退守懷德

1883年8月中旬, 法軍分三路襲擊黑旗軍軍營。劉永福率領戰士與法軍進行了十四小時的血戰, 法軍大敗。鑑於懷德地勢較低, 易受水淹, 劉永福便將軍營遷移到河內西部的丹鳳。

最早的抗日軍團,擁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黃飛鴻的黑旗軍失敗始末

1883年9月, 法軍派三千人圍攻黑旗軍。劉永福指揮戰士英勇反擊, 靡戰三天, 大破法軍。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8月,清政府正式對法宣戰以後,收編了黑旗軍,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

1885年3月,黑旗軍同雲南農民,越南人民義軍配合作戰,取得臨洮大捷,乘勝克復十數州縣。

1885年6月, 《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簽訂, 清朝政府承認越南為法國保護國。9月,劉永福奉召回國。

批註:轉戰越南的行動讓劉永福的作戰能力得到儘可能地發揮,有了豐富的作戰經驗,給當時的清政府取得了難得的勝利,雖然勝利的果實並未給當時政府帶來多大的優勢,但是遏制了法國繼續侵略臺灣,因為戰爭的失敗,法國內部又忙著大革命去了,無暇管遠東局勢。

最早的抗日軍團,擁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黃飛鴻的黑旗軍失敗始末

戰死寶島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清政府任命劉永福幫辦臺灣軍務,率黑旗軍渡臺,駐守臺灣;

1886年, 劉永福任廣東南澳鎮總兵。

鎮守期間,在此之前曾任用黃飛鴻為軍隊技擊教練,再回國時黃飛鴻已近五十。黃飛鴻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鬱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

1894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年近六十歲的劉永福由廣東調到臺灣, 督辦臺灣軍務, 駐守臺南。翌年四月, 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5月29日,日軍在澳底登陸,爆發乙未戰爭。

6月4日,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嵩逃往廈門之後,民眾擁護當時駐防颱南的劉永福接任總統,但劉永福並未接受,對外仍稱幫辦。臺南士紳設議會,劉永福發行鈔票,籌軍餉,但由於清政府封鎖大陸與臺灣的交通,斷絕一切支援,所以向張之洞等人求援,未獲支持,派遣使節告急並電中國沿海督撫乞助餉銀,亦無人接應。面對臺灣大部分地區逐漸陷入敵手,劉永福只能指揮黑旗軍邊戰邊退,步步設防,但最終彈盡糧絕而被迫與日軍談和,亦未成。劉永福率黑旗軍留在臺灣領導抗日。他駐守臺南,與臺灣抗日義勇軍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義等地,重創日軍,擊斃日軍主力近衛師團長能久中將。他在臺灣同日軍血戰近五個月,拒絕日軍勸降。但因清廷斷絕援臺,義軍逐步退至臺南,劉永福的部下大都戰死。

1895年10月,日寇分三路夾攻臺南。劉永福與抗日義軍。枵腹抗戰,重創敵軍。但因城內餉械俱絕,抗日義軍飢餓不能再戰,紛紛潰散,臺南陷落,劉永福潛回大陸,從漳州到廣州,一路上受到當地官民的熱情迎送。

1915年,袁世凱同日本簽訂賣國條約,國權喪失。劉永福聞訊,通電力爭,並請任征戰。但壯志未酬,積鬱成疾,於1917年1月因病逝世,終年八十歲。葬於惠州城內西湖畔。

劉永福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者、保衛祖國領土的業績永垂後世。

直至此時寶島臺灣徹底和祖國分離,日本已經將臺灣全部吞併,而再次迴歸已經是三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劉永福的一生都是在抗擊外來侵略,他的愛國精神受到人們的景仰,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段歷史,至今已過了一個世紀,但是精神永存。

田漢曾經賦詩讚頌:"南越崇宏有故枝,淵翁風骨自雄奇。守臺豈敢辭金印, 抗法爭先舉黑旗。垂老不忘天下事,歲荒常恤里人飢。庭前龍眼飄香雪, 猶似將軍繫馬時。"

最早的抗日軍團,擁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黃飛鴻的黑旗軍失敗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