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軍工技術非常先進,卻爲何難以轉換成先進的民用技術?

潘靈聰

俄軍軍工技術十分發達,但是卻難以轉化成先進的民用技術。其實俄羅斯現在的軍工體系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是底子太厚,一時還看不出那麼多的弱點。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留下的生產體系是不完善的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工產業,其實這有一個誤解。俄羅斯很多武器的關鍵部位一直是從烏克蘭或者其它前蘇聯國家進口的。這根蘇聯時代的工業體系有關係,往往是把軍工體系分散到全國範圍內。每個加盟國境內都有一部分工業設施。

俄羅斯之前的伊爾76運輸機,圖160轟炸機的許多部件都是無快樂安提供的。因為俄烏關係緊張,甚至影響到了俄羅斯武器的更新換代。俄羅斯多次表示要實現所有部件的國產化。

俄羅斯發展輕工業,成本太高

其實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是輕工業和信息化產品。比如說衣服、鞋子、家用電器、手機、電腦這些產品。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不見得有多高,但關鍵是生產成本。

俄羅斯的軍工產業本來就有點粗狂,轉民用後生產成本太高,老百姓恐怕用不起。俄羅斯其實也完全可以生產輕工業產品,這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顯然進口的遠遠比自己生產要便宜。

俄羅斯人口稀少,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成本太高。所以世界上的製造業大國主要在東亞和東南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工相對便宜。而俄羅斯的人口稀少,恐怕很不適合發展輕工業。

高端製造業往往強調的是精密製造,這是俄羅斯的弱點,俄羅斯武器也不強調精密製造

既然俄羅斯發展輕工業有太多的限制因素,比如人口稀少,成本太高。那就發展高端工業啊?顯然不是這樣的。國家上的頂級製造業比如說車床加工等技術最好的是德國和日本。

俄羅斯在這些方面也有比較大的差距。蘇聯時代,蘇聯還需要從日本進口一部分精密車床儀器。可以說國際上比較高端的製造業還是被德國和日本壟斷者。那為什麼感覺俄羅斯的武器比這兩個國家更發達呢?實際上俄羅斯的武器系統在精密上和西方一直有差距。

二戰時期,蘇聯坦克性能一直不及德國,但生產力恐怖,所以最終把德國坦克耗光了。這就是蘇系列武器的特點,粗狂耐用,能大量生產,不追求過於精密。時至今日,最強坦克是德國豹2A6,噸位最大的量產常規潛艇是日本的“蒼龍級”。

所以,俄羅斯發展輕工業有諸多的限制。俄羅斯的人口實在不適合發展輕工業,比較高端的製造業,俄羅斯和德國是一直有差距的。俄羅斯真正擅長的是核武器和重型大殺器,但這些跟民用的關係不大。


寰球視角

民用技術領域競爭激烈,而且要講究成本,軍工技術首先強調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果我跟你說梟龍戰鬥機上,應用的處理芯片,還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PPC架構的,相當於80486水平芯片你是不是覺得Low到爆?但是,跟你說梟龍戰機的任務計算機,運行速度和處理能力相當於F-16 C/D block 52的20倍你會怎麼想?(巴基斯坦軍方說的)
梟龍戰鬥機的玻璃化座艙不亞於任何三代機

為什麼水平如何之低的處理芯片還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因為軍用設備工作環境遠比民用設備苛刻,其對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遠超民用設備,就拿航電處理器來說,其要求該芯片必須能在高過載、高溫和低溫、強電磁對抗環境下保證穩定工作,其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所要付出的代價遠比民用設備多不知多少倍。在這種情況下,性能和用戶體驗並非主要因素,只要能滿足需求就行,是你用的舒服重要還是性命重要?試想下,在雙方進行激烈的空戰中,突然給你藍屏一下,你會作何感想?所以美軍的M1A2坦克上的運行內存只有512KB,曾有美軍士兵腦洞大開,想用坦克設備放MP3歌曲,結果死機。三代機開始廣泛應用的1553B數據總線,其傳輸速度也不過1Mb/S。所以英國新建造的,號稱信息時代最強航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BAE最驕傲設備,戰場數據共享設備,能夠把前線各戰鬥機上的雷達等設備數據直接傳輸回航母,再發送給其他艦載機的設備,其傳輸總帶寬也不過8Mb/S。民用相關設備的確可以做到性能先進,但是你能承受的了多少時間坦克的顛簸,高溫,沙漠等苛刻環境?能夠承受的了多少強度的電磁對抗保證數據傳輸可靠性?

而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民用市場和軍用市場競爭不是一個級別,軍工領域雖然可以說是暴利行業,但是研發投入大,市場小,受政治等其他因素影響很大,所以現在社會軍工領域競爭要溫柔的多,能夠賣武器的全世界就那麼幾家,已經40多年F-15、F-16等現在還是軍售市場的爆款產品。毛子靠蘇聯時代的遺產,進行縫縫補補,還能吃很多年呢!

而民用市場領域呢?NOKIA和MOTOROLA才落後幾步就已經橫屍街頭?君不見八九十年代風光無限的日本家電企業在苟延殘喘?君不見伴隨德意志帝國征戰400年克虜伯徹底退出鋼鐵行業?君不見十幾年前,是個IT人士都想考個思科認證的思科,被華為逼的躲在美國本土依靠貿易保護做最後的壁壘?民用科技競爭非常慘烈,歐美和新興國家現在都撕的漫天暗地,毛子哪裡來的競爭力?


五嶽掩赤城

這是一個非常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儘管俄羅斯的軍工產業這些年一直處在一種相對下滑狀態,但是我們無法否認俄羅斯的軍工技術確實依舊非常先進。那麼為什麼俄羅斯的軍用技術無法像歐美那樣轉化為民用技術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俄羅斯坦克)

1.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問題。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就是一個只重視重工業,而輕視農業和輕工業發展的國家,這樣的政策導致俄羅斯經濟結構嚴重失衡,而且普京執政之下的俄羅斯並沒有能夠有效調整自己的經濟中心。因此俄羅斯的民用企業實力都非常地弱,我們很少看到來自俄羅斯服裝、家電或者汽車品牌,俄羅斯經濟對能源和軍工產業有著很強的依賴性。沒有強大的民用企業,並且缺少完善的民用生產線,這樣的情況下就嚴重限制了民用技術的發展,更無法有效地將軍用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

2.俄羅斯國內市場有限。俄羅斯全國人口只有1.4億左右,經濟總量也不過1.4萬億美元,這跟美國19萬億的體量相差巨大。這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國內並沒有太大的市場,很多民用技術需要通過大規模的實際生產才能收回成本,所以市場的狹小也會限制民用技術的發展。
(俄羅斯T-50戰機)

3.俄羅斯經濟相對比較封閉。相比於日韓以及歐美等國,俄羅斯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經濟體。他對於外來資本缺少有效的法律保護,同時歐美對俄羅斯也有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限制。這樣就導致俄羅斯企業缺少國外資本的投資,技術的轉化和應用需要大量的前期資本投入,沒有錢企業就無法進行研發。另外封閉的經濟體無法加入全球市場分工,這也不利於企業的技術轉化和研發。

4.俄羅斯缺少民用企業的發展土壤。這一方面主要表現在,俄羅斯國內的貪腐非常嚴重,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和完善,更重要的一點是俄羅斯缺少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這些因素一起,尤其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不足會嚴重限制民用技術的進步,很多企業會因為糟糕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而失去技術研發的動力。另外嚴重的腐敗也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這些都阻礙了俄羅斯的軍用技術向民眾技術的轉化。
(俄羅斯生產的民用飛機)

當然,俄羅斯的軍工企業本身就缺少跟民用企業的合作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只是這一情況更多還是由上面的情況引起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並不會有太大改善,同時俄羅斯軍用技術也處在一種相對不斷下滑的狀態,將來俄羅斯也不會有太多把軍用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的空間。俄羅斯要想取得經濟的快速發展,首先需要進一步深化國內經濟改革。


李姓先生

因為“大炮轉黃油”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今“民用技術”在長期和平中得到了充分發展,各種高精尖技術早已經不是軍工業能輕易複製的了。

例如C919,國產大飛機,很多網友因為C919裝配很多了進口配件,諷刺中國只會造殼子,然而除了少數幾個國家以外,連殼子都造不出來。

民航飛機就是典型的“民用高精尖”技術,要搭載整個一班人和貨物,做到近乎於絕對安全的高空飛行,這絕不是會造戰鬥機就能造的出來的。在平穩飛行、耐用性、安全性等的考驗上,民航飛機要求並不比戰鬥機低。

還有ASML光刻機。由於小型化需求,製造智能手機和電子設備對芯片的製程要求極其苛刻。不是輕易能攻克的。

像是其他“輕工業”,例如紡織製衣,俄羅斯也有相關產業。但是國際貿易加劇了馬太效應,質量稍微不足就沒有競爭力(被傾銷),再加上俄羅斯地處嚴寒,經常道路不便,需要大量掃雪取暖,工業成本高,還有荷蘭病,也搞不出廉價優勢。所以自然就不出名了。

現今,在全球範圍內,俄羅斯“民用工業”的驕傲大概只剩下拉達了吧,這確實是俄羅斯不多的寶貝產業——普京自己都當起車模來了。


Creamy絡

俄羅斯今天的軍工技術放在今天並不先進。即便是現有的技術,也因為俄羅斯商業體系不發達,很難有需求轉化為民用。

軍傳民關鍵還是要有利可圖,俄羅斯缺乏發達的商業體系和自由的學術機構,從而很難實現軍用技術的民用化,

在冷戰時期,美俄兩國為了爭霸對抗,都在軍事科技領域投入了當時最先機的技術。這進技術後來開始慢慢地下放到民用領域,美國在這方面處於搖搖領先的地位。

我們今天常用的一些產品都是當年從軍事領域轉化而來的。

比如說現在我們每天都要用的GPS導航系統。

GPS全稱“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軍方在1958年啟動的一個項目,最初的名稱叫“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1964年投入使用。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開始全面進行研製,並於1994年全面建成。時至今日,GPS系統可以為全球98%的地區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高精度的標準時間。(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來GPS導航了)

還有我們現在小寶寶所使用的紙尿褲

這也源於當年的美國阿波羅登月。因為在太空中引力小,為了解決宇航員排尿問題,美國科學家發明了紙尿褲,幫助宇航員解決這一勝利問題。

(給小寶寶使用的紙尿褲)

個人電腦

電腦又稱電子計算機,是二戰時期美國陸軍為了計算火炮彈道而研製的。第一臺電腦ENIAC於1946年2月15日誕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70年代後,美國各大院校的計算機工程師開始使用電信技術把他們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從此將人類帶入互聯網信息時代。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電腦如今已經應用到人類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娛樂和生產用具。(蘋果筆記本電腦)


千佛山車神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其一,俄國軍工以冷戰背景下針對軍備競賽裝備技術性需求出發,目標明確,但多元化應用性相對單一;其二,民用領域需求不旺盛,導致成果轉化滯後,軍民融合投入產出比不理想,社會經濟價值受益原少於國家預算軍隊採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