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四大民國建築現狀:一棟已經消失,一棟快要倒塌

在貴陽曾經有不少民國時期留下的中西合璧建築,但因城市發展,不少建築包括曾經大名鼎鼎的“周西成會賓樓”都已經不在,而與它並稱為“貴陽四大民國建築”的另三棟至今尚存。

虎峰別墅

虎峰別墅,又稱“王家烈公館”,位於今貴陽市中山東路,為民國時期貴州省主席、黔系軍閥王家烈所建。主要建築為磚木結構的中西混合式三層樓房,佔地近600平方米,坐北向南。各層皆有迴廊,迴廊上皆有拱券。置廊寬大,面闊五間,所有門窗均為拱形,高大明亮、寬敞氣派,具有20世紀30年代,中西建築的典型特徵。現主樓為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使用。1997年9月,經貴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儘管在一些細節位置依然顯現這棟別墅的年成,但整體上,這裡依然可以算是貴陽保存得最好的民國建築:扶手底端浮雕線條流暢,木料紮實;屋子角上直角依然凌厲,各扇大門、窗子也依然保持著難得的質感。

貴陽四大民國建築現狀:一棟已經消失,一棟快要倒塌

王伯群故居

萬東橋上,和凱賓斯基、亨特國際對望的就是王伯群故居。王伯群故居是貴陽曆史上第一棟仿西式建築,上世紀20年代中後期,西學日興西式建築風格始現,它的出現打破了封閉的西南腹地城市貴陽以往的磚、木方建築史王伯群故居在歷史的演進中,雖只殘存當下的一棟兩層中式主樓和圓柱形塔樓,但仍是築城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王伯群是當時貴州軍閥劉顯世之外甥,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王伯群公費選送日本留學,在上海加入章太炎、程德全組織的“中華民國聯合會”。後參加反袁運動,北伐成功後出任上海財政委員會委員,後又為交通部部長;還致力於教育事業,參與創辦私立大夏大學。。1999年,王伯群故居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的王家故居還有一處中式建築,中式建築因萬東橋擴寬已消失,只剩下這一棟西式建築。

貴陽四大民國建築現狀:一棟已經消失,一棟快要倒塌

貴陽四大民國建築現狀:一棟已經消失,一棟快要倒塌

貴陽四大民國建築現狀:一棟已經消失,一棟快要倒塌

王伯群故居

毛公館

貴陽市中華北路六廣門,毛公館就在貴陽銀行旁邊的斜坡盡頭。靠中華北路主幹道一棟,方形樣子,瓦片頂,青磚牆,兩層構建,四面都有迴廊,走廊邊緣是連接的圓弧形拱狀,保證房子的採光和通風。扶手全部木製,是傳統中式的圓形樣式。窗子頂端也是圓弧形,窗欞和窗體都是木製,鑲有玻璃,是上世紀很流行的中西合璧建築。扶手的最尾處,有精緻雕花圖案,儘管已經佈滿塵土,卻非常大氣華麗。因歷史原因,毛公館早被分配給多戶人家居住,現在總體建築破舊危險,雜亂非常。尚存民國建築中,毛公館現狀最讓人擔憂。毛公館原主人為國民黨二十五軍軍長貴州省主席毛光翔,這裡曾經還是貴陽市郊區機關駐地,辦公至1958年2月;貴陽市烏當區行政中心未移往新添寨之前,就曾在這裡辦公,東側廂樓二樓為黨政大會議室,而在抗戰時期這裡還曾經進行過文物西遷等重要工作。

貴陽四大民國建築現狀:一棟已經消失,一棟快要倒塌

毛公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