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厲害的只有一種人: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一輩子都不會錯

華爾街的大炒家傑西·利物莫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賭博和投機的區別在於前者對市場的波動壓注,後者則等待市場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市場中賭博是遲早要破產的”。

多年前,就已經把這句話貼在自己用於交易的電腦上!

在市場,我們碰到最多的問題是諸如“能漲到哪裡去”或“能跌到哪裡去”此類的疑問,這些問題或許是不經意地提出的談資,或許是認真地求索的課題,卻常常在實實在在地強化著我們的一些思維,即:市場的未來到底會如何?如何預測或猜測的未來?現實生活中樂此不疲地探詢這類問題的人也如過江之鯽,我們就常常聽到有人為某次對市場正確的猜測而引以為豪。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維,為了探詢和猜測市場未來趨向的“奧秘”,自己也不時對市場的未來進行一些猜測,自己也曾研習過從“易經八卦、紫微斗數”到“混沌理論、神經網絡”、從“星相假說和週期假說”到“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乃至正統的“宏觀經濟預測”等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關於預測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對猜測市場的走向多少都有幫助和教益,但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早已不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對這類問題的探詢上,職業炒手更應該做的工作是“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因為,且不去討論人類是否有能力精確預測未來這一哲學命題(道氏理論就認為“日間雜波”是不可預測的),單就“風險管理、心理控制”等這些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而言,後一種思維方法會使我們對市場和交易考慮得更為周全,而從我自己的交易實踐來看,若根據前一種思路進行交易,投資成績可能起伏波動很大,而後一種思維方法所指導下的交易則能夠使我持續穩定地賺錢。

中國真正厲害的只有一種人: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一輩子都不會錯

贏家不貪炒股贏家的第一原則是贏家不貪。不貪是一種心態。不貪的心態。投資股市切忌貪心過頭,失去了判斷股市風險的基本底線。不要想當那個只有萬分之一機會的股市爆發戶,做一個有風險控制原則的、用自己頭腦思考的投機者。欲速則不達,誰不想在短時間內成為暴發戶,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是失敗者。越想暴發,就越不能。如果你不懂這個道理,就不應當來炒股票。贏家不貪。股市投資最完美的情況是:在最低點買入,在最高點賣出。在你的操盤記錄裡,你也許可以做到這樣幾次完美的結果,但大部分時候,你肯定做不到。很多股民做不到,但依然不自覺地追求這種極少幾率的完美。滬指超過4200點,很多人依然高位跟進,等待股價漲到心目中更高的點出貨。結果,後悔。為什麼很多人總有那些“買晚了”、“賣早了”的抱怨,總想在一個最佳的價格買進賣出,而結果常常導致大的失誤呢?目標和心態所致。

勿用情緒駕馭判斷。股神巴菲特投資股市的秘訣是:尋找與發現具有最大潛在投資價值的公司。他從來不會因為股市某個時段的漲跌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理念。同樣,我們知道的索羅斯也一樣。索羅斯投資股市的秘訣是:在不同市場、不同時間、不同產品的比較中發現可以計算的最低固定風險的套利機會。他也從來不會因為股市某個時段的漲跌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理念。我們很難把普通的股市投資者,特別是散戶,和這兩位世界級的投資大師放在一個平臺上進行比較。如果非要進行比較的話,一個最大的、最本質的區別是:一般股市散戶的投資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情緒左右。典型的特徵是:股票上漲,情緒高漲,忘乎所以,繼續追漲,不知道適可而止;股票下跌,情緒低落,怨天尤人,或勿忙殺跌,或不知所措。對於股市的研究,有很多理論。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或結論是:投資者的心理、情緒會對股市週期產生重要影響,或者說,股市的波動受到人們的心理和情緒的影響。當然,這是宏觀經濟意義上的觀察結果。但這個理論對我們散戶投資股市有什麼參考意義嗎?有。就是你不必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你自己的投資決定。決定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這應該是你對市場或者某個公司研究發現的結果,而不是你聽別人說,或者自己情緒好壞的結果。


最近也有很多投資的朋友跟我說,我買賣點不好,總是一賣就漲,一買就跌,面對這些投資朋友的疑惑,筆者總結了一套均線買賣技巧。

線亂不看,形散不買!

注1:30日均線低位走平向上,只要5日、10日金叉立買;30日均線高位走平,只要5日、10日死叉或K線破30日線立賣。股價衝出30日均線後,至少要回調至30日均線處一次。

注2:不論55日均線,還是55周均線,尤其是55小時均線都是極強的支撐與阻力線。

注3:大盤、個股最重要的變盤信號---多種均線的規律性粘合。只要粘合,一旦打破,漲跌幅度都不可低估。最好用的是,13、21、34、55、120、240日均線多頭粘合。

注4:短期均線的最佳用意:盯住3日線、強調5日線、依託10日線、紮根30日線

注 5:55日均線使用方法:

55日均線是黑馬從出生、發育、成長、衰老乃至死亡的衡量尺度。

在55日線上每次5日與10日金叉都是買入機會;在55日線下每次5日與10日死叉都是賣出機會。

A、股價大幅下跌後,經過長期橫盤或窄幅震盪,55日以下即短於55日的各條均線都粘合在一起,或粘合向上金叉後又粘合,這是大底的徵兆;此後若各條短均線形成金叉,股價帶量向上穿55日均線,這是股價上升的開始,可重倉買入。

B、上述走勢的股票上漲一波後,如果回調,不破20日均線,又上漲,是較佳的買入時機,買入後通常會再開始一輪更強勁的上升行情,即所謂第三上升浪(主升浪)。

C、股價完成一個清晰的上升、下跌循環之後,在下跌的第55個交易日後,通常會出現反彈,在上升的第55個交易日後,通常見階段性頂部(大頂);而其反彈高度通常在20日至30日均線附近,若到了55日均線,堅決出貨。另股價第一次上衝55日均線幾乎100%回調。

D、股價上穿55日均線並放量起飛後,若一直沿5日均線上升,應持股不動,等到股價快速上揚一陣後拉長陽,放巨量的當日或次日上午10點以前必須賣出,如若破5日均線後應全部果斷出盡。

E、股價大幅上漲一段後,如果在高位出現陰陽交錯K線,也即震盪行情,股價逐步走低,應逢高了結,如錯過機會,股價下破55日均線後,回抽時無力上穿55日均線又下跌,此是大跌的前兆,應堅決全部出貨,即所謂逃命點,以免被套在高位。

F、股價上穿55日均線時,必須連續放量,否則不可認為有效,特別小心突然間的偶爾放量,可能會造成又一次的下跌。

注6:K線上下亂跳,成交量忽大忽小,均線忽開忽合,都表明該股沒有大莊,長莊,高水平的莊,即使有機構,其操盤手也是思路紊亂,對自己的判斷毫無信心。

中長期均線粘合後向上發散是大行情的必要條件!

注:MA均線系統採用的為收盤價,如果採用最高價(最低價),則收盤價穿越了最高價(最低價)MA均線,可靠性更高


生活中,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

有人正在利用你的從眾心理進行營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希曾設計實驗:判斷ABC三條線段哪條與左邊的標準線等長。

中國真正厲害的只有一種人: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一輩子都不會錯

四個人並排而坐,被試者排在最後一個。這個被測試的人不知道的是,排在前面的,都是教授阿希的助手。

前兩次,在沒有錯誤引導的情況下,被試者全部回答正確。阿希示意助手們從第三次開始回答同一錯誤答案。

這時,被試者左右為難並質疑自己的選擇。最終結果顯示,有75%的被試者有至少一次和助手們一樣,改選了錯誤答案。

生活中做決策時,個人的觀點也時常會被“主流意見”所左右。

日本索尼公司曾生產了一種隨身聽錄放機。他們沒有選擇直接做廣告,而是派出十名年輕的員工攜帶隨身聽,在中學門口走來走去,並放大音量,故作陶醉狀。

學生們看到後,紛紛上前打聽怎麼能買到錄放機。沒幾天,索尼的隨身聽就在日本的各大學校普及開來。

這像極了新聞中那些排隊幾個小時才買到“網紅”飲品的人。他們在最初也都不知道,門庭若市的現象,其實是一群“演員”無聲地“賣力吆喝”。

一種事物的流行並不一定以人們的主觀需要為基礎,從眾心理足夠作為那隻強大的幕後推手。很多時候我們被不必要的行動所驅使,甚至在其中嚐到苦頭,都只因為最初那“跟大家一樣”的念頭。

中國真正厲害的只有一種人: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一輩子都不會錯

無論是雜誌中不斷進化的“時尚潮流”,還是社交軟件上逢熱點必出現的“意見領袖”,其所傳達的內容都需要一個感染、模仿從而大眾化的過程。這是“流行”的必然,也是人性不堅定特質的明顯投射。

希望得到肯定,希望不會犯錯,希望別人有的我也能有,希望自己永遠明確對的方向。

從眾,滿足的是人類融入“群體”的迫切慾望,從而免於被孤立的恐懼。

誠然,如法國社會科學家勒內·吉拉爾所說:“慾望的本質就是模仿。”

有人正在利用懶惰玩弄你於股掌

蘇格蘭作家卡萊爾說:“只有在懶惰中才有永遠的絕望。”

“美”是人類永恆的追求。腰上的肉就是心頭的痛,大多數人都夢想著,毫不費力就能讓自己美成“活體黃金分割”。

紹興有一箇中年婦女,嫌棄自己發福的身體卻懶得運動。偶然看到減肥產品的電視廣告聲稱不用鍛鍊就能瘦,於是她花500元賣了一個療程的減肥產品,但未獲成效。

在“指導老師”蠱惑下,她又先後購入10多的萬元產品,卻仍舊沒有效果。不料,她因個人信息被無良商家洩露而遭遇連環詐騙,損失55萬元後才報了警。

懶惰不僅使人絕望,還能反過來把人類玩弄於股掌。

起床一碗心靈雞湯,睡前一個勵志榜樣。比起肉體上的慌張,精神上的迷茫才是懶惰的肥沃土壤。絕妙的想法與計劃數不盡,卻遲遲邁不出開始的第一步。

買了健身卡,辦了借書證,單詞軟件下載齊全,保存了網課的時間表。萬事俱備,永遠只缺行動。

每下一個決心,都是和自己的一次較量。認真寫下計劃時,潛意識裡的聲音在吶喊:我可能真的做不到!在不知所措的絕望中,一邊望向盡頭,一邊向懶惰屈服。絕望後就是愧疚,愧疚要用新的計劃來彌補,如此循環往復。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懶惰”才是科技不斷創新的原始動力,讓人類過上更加舒適、便捷、低勞動強度的生活。

但是脆弱的你我,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學會了被迫“勤勞”。

它變成了一種不可質疑的正確選擇,潛意識中,懶惰就是錯。所以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足夠努力,來彌補心裡的愧疚。

意在先,行不前,又何嘗不是一種“形式化”的精神懶惰?

中國真正厲害的只有一種人: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一輩子都不會錯

有人正在利用恐懼擾亂你的生活

浙大的一個心理學教授在1998年患上了糖尿病。19年來,為了化解疾病在內心發酵的恐懼,她迷上了保健品。

保健儀,按摩器,理療床,花費了她數十萬的積蓄;塞滿了整個床頭的保健品多數都已過了最佳食用期限。

直到花光了積蓄,她才逐漸相信家人苦口婆心科普的保健品知識,明白了以前買的那些健康依靠,都沒有用。而比金錢更慘痛的代價,是19年戰戰兢兢的時光。

事後她回憶,很多保健品推銷員說的話都特別可笑,比如說自家的保健品比企鵝奶都好,“企鵝屬於鳥類,並不是哺乳動物,哪來的奶?”

被恐懼衝昏了頭,人就忘了掌握命運的鑰匙其實正握在自己手中。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加拉德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一個獲了死刑的囚犯被蒙著雙眼綁在床上,法官宣判用放血的方法實施刑罰。“行刑”時,囚犯聽著液體滴落的聲音,絕望地慢慢昏死過去。

可實際上,法官只是讓助手在他的手腕上用小木片輕輕劃過,同時打開了水龍頭。水滴向床下的銅盆中落,發出叮咚的聲音。伴隨著由快到慢的滴水節奏,死囚心裡產生了極大的恐懼,他以為自己的血一點點流盡,在巨大的恐懼與絕望中,放棄了生的希望。

當人沉浸在恐懼的情緒中,理智就像癱瘓了一樣,不會讓我們的行為對改變現狀奏效。而當真正危險的事情發生,人其實並不會即刻感到恐懼,更多的時候,擔心與害怕,都是事前或事後“細想”才油然而生。

所以說恐懼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們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股市中也如此,主力也在利用股民的弱點賺錢

人都是有貪婪之心的,股市的心理博弈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人各種慾念的平臺。在盈利和虧損的輪迴裡,投資者的心智反覆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洗禮,最終只有少數人得以生存和壯大。

以下這些常見的心理現象,你遇到過多少——或者還在多少個裡面糾結啊?

(1)不客觀。每當股票套牢時,總是相信很快就會解套;而當別人深套時,卻不敢買入該股,認為還會繼續深套。

(2)不自信。在賣出股票前會強烈的預感股票價格會繼續上揚,買進股票前又會強烈的感覺股票會繼續下跌。

(3)不會持股。解套時會強烈的感覺到該股後期漲勢不足,一般會急於拋售。

(4)糾結於微利。解套之前極度不願意割肉拋售,即使只虧損一點點也不願意割肉重新買進。

(5)不會順勢而為。追跌時,會強烈的感覺股票在下一個交易日要反彈。

(6)先入為主。看中一個板塊,就會堅信這個板塊有強勁漲勢,會尋找各種消息來證明自己的判斷無誤。

(7)反覆交易。拋掉一隻股票之後,會十分焦灼的尋找下一個目標,直到買進才會安心。

(8)眼低手高。看到很多預期不錯的股票,就是不願意去買進,即使常常判斷無誤。

(9)不懂控制倉位。套牢補倉時,會感慨有閒置資本的好處,但是在買進的時候又會全倉買進。

如果上面的現象你有1-2條,說明你是高手;3-4條說明你是基本合格;4-6條說明你是鐵桿的賠錢散戶;7-9條,說明你看了這篇文章也沒有什麼意義。哈哈!

中國真正厲害的只有一種人: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一輩子都不會錯

下面給大家總結下股民操作中必改的惡習

筆者總結了股民在操作過程中的惡習,想要盈利,這些毛病就一定得改。

一、熱衷小道消息懶得學習

這個惡習,可不僅僅是新股民,還有很大一部分的老股民。說句難聽的,這些人就是好逸惡勞,想賺錢,但是又懶得學習!

仔細地想一想中國有多少股民,我們只是一個小散戶,只不過是眾多投資者裡的一名而已。如果一個消息爆發力如此之大,能傳到我們耳邊,那也是一條爛大街的無稽之談的話題而已!多少靠消息操作股票的投資者,能夠做到獲利的?至少我這代的股民是還遇見的!

二、持股較多,持股5只以上的賬號,90%都虧錢

為什麼呢?其實這也是新老股民最愛犯的一個錯誤,他們都會認為,我只要夠多資金,買了越多的股票,即便今天這支虧了,我眾多支股票裡總有是漲的,持股多獲利概率也高,但是,在震盪的行情裡,會讓投資者精力分散,同時增加了心裡負擔,一但遇到調整,那麼將是一網打進,無一倖免。

如果你的資金沒有超過千萬,不用考慮配置超過5只股票。不是歧視你沒錢,我也是從幾千塊錢炒股過來的!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就要重拳出擊優質股票,使得賬戶資金有質的飛躍的機會,與其多方開炮,還不如集中火力攻打重點的目標,逐利的市場中必須要學會穩準狠!

三、總想買在底部!

股市裡總是不缺這種完美主義者,總想抄底抄在底部,賣點賣在高點上,是不適合A股的,筆者至今為什麼能夠做到牛熊兼盈,因為我就不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沒必要死心眼和錢過不去!

四、過度交易,為券商打工

很多學了點技術分析的股民,為了快速致富,不看大趨勢,每天交易,以分鐘為週期的K線走勢不停的做短線交易,追漲殺跌,往往是賺的錢不夠付手續費,牛市賺小錢,平常虧錢。當然短線交易還是一定程度能控制虧損的金額。

五、逆市交易!

股票越跌越買!擁有這種惡習的股友,往往是看好一個股票,他越跌我就越補,想著總有一天會暴漲的!這種就是典型的逆市交易。如果你是遇到牛市那還不錯。而如果,你是熊市這樣補,會讓你虧得傾家蕩產!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不理智的心態和行為,比如怕踏空不怕套牢;比如一賺就想跑,一套就死扛;比如牛市中天天怕見頂,熊市中天天盼見底;再比如買進後茶飯不思,漲了坐立不安,套了心安理得,套牢以後氣定神閒等走火入魔的情況。

其實這是很普通的事情,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只是你要活得比常人不一樣的東西就要有常人沒有的眼光,投資和財富本身就是屬於有遠見的人,一個用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的人不一定是有多少文化知識的,不一定經過多好的教育,但是一定是有智慧的,有遠見之人。如果你擁有青春,請你投資自己;如果你擁有資源,請你投資資源;如果你擁有金錢,請你投資你的財富,不要被眼前的安逸所矇蔽了你的雙眼。


如何成為散戶中的高手

1,資金控制和操作能力成正比的。高手投入的100%也是有條件的。

2、三分能力賺三分利潤。問問自己有幾分能力。

3、選擇參與的個股一定要做上升趨勢的調整,而不要做調整趨勢的上升。這點要細心分辨。

4、堅定完善自己的操作分析決策系統。心中有技術,眼中無市場。K線、市盈率、價格、消息等等有時候在中國股市並不管用。炒股的最高境界是眼中有而心中無,做到這些你或許已經就是高手了。

5、獲得利潤賣出是成功的操作,等待更高的利潤賣出是僥倖的操作。

6、技術指標不是買入的理由,只是增加正確抉擇的依據。盲人摸象先得知道象是什麼樣的,摸象之前先要雙手俱全。

7、目前市場是機構與機構博弈的角鬥場。大象的一滴血或許就可以淹死一隻螞蟻。懂得逃跑也許不是對的選擇,但卻是最聰明也是最實用的辦法。當你不再對自己說如果的時候,你已經進步了。

8、買進之後漲停的人是智者,漲停之後買進的人是愚者。因為“貪婪也許是你吃到的最後一次美餐。”

9,懂了不代表對。最基礎的知識是要知道所買品種為什麼漲,為什麼跌,屬於哪種性質的漲,哪種性質的跌。

10、技術要專,並且要精。抓好一兩種技術就夠用。

11、金融市場定律”壞事兒總是跟在好事之後“,好事有可能跟在壞事,壞事,再壞事之後出現,那時候可能你虧的都沒資格玩了。

12、高效的交易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 會相當乏味。所以如果在你交易的時候感覺很刺激那往往離虧損就不遠了。那隻能意味著你還沒有擁有成熟的交易方式,當你擁有了可以滿足你成功率的交易的方式時,交易只是一種行為,你會覺得很乏味。

13、如果市場某個階段走了極端,大多數參與者的預期與市場實際表現一致,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將賺錢,也就違背了上述市場規律,而此時市場的趨勢隨時會出現逆轉,讓多數參與者重新回到虧損狀態。

14、一個真正成功的投資者不應事先假定市場應該朝哪個方向走,而是讓市場告訴他會走到何處,你只要對市場的走勢做出反應而已。

15、市場的二八定律。當80%人看好市場時,市場已接近短期頭部。因為80%的人是無組織的散戶,對於利潤的恐懼將導致崩塌效應。當80%看空市場時市場離底部很接近但不是機會,當80%裡面的半數分子開始逐漸參與市場的時候,市場就是底部。

16、除非你是高手,否則別老盯著分時圖看股票。太劇烈的波動只會使你的頭腦更加發熱。

17、儘量別進股票群或者聊天室,更加儘量的是進去了也不要隨意的詢問擁有個股的未來與現狀。做股票心理暗示是致命的。除非你認準一個人,那樣他說對和說錯至少還各佔50%。

18、儘量去明白你的股為什麼跌了,有時候漲是致命的,而跌是美麗的。仔細想想其中的道理。

19、漲停真的那麼誘人嗎?我從不這麼認為。美好的東西往往是帶毒的。最健康的走勢是總在漲幅5個點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